唐 浩 肇恒偉 王 瑋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35)
我國10省特殊人群涉毒狀況調查與對策研究
唐浩肇恒偉王瑋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遼寧沈陽110035)
特殊人群涉毒問題是禁毒執(zhí)法工作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特殊人群利用其特殊的生理條件和法律地位,從事運輸、販賣毒品犯罪活動的行為比較突出,已成為影響區(qū)域社會治安防控的重要問題。對特殊人群涉毒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對近些年來特殊人群涉毒問題進行梳理,分析涉毒特殊人群存在的問題根源,并提出完善涉毒特殊人群管理的方法對策。
特殊人群涉毒調查問題分析對策建議
特殊人群,主要是指殘疾人、孕婦、哺乳期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等有別于其他具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人群,以及患有性病、艾滋病等嚴重疾病的患者。近年來,我國多省毒情形勢分析報告中都提出特殊人群販毒日漸突出,嚴重影響社會治安,打擊處理困難的問題[1]。特殊人群涉毒問題給我國相關法律的空白提出了難題,也給打擊毒品犯罪活動的公安工作提出了挑戰(zhàn)。目前,我國尚缺乏對特殊人群涉毒問題系統(tǒng)的研究,亟需對其現狀做多層面多角度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對策建議。
1.1研究目的
特殊人群是一種特殊的群體,其參與毒品犯罪活動的原因復雜。這些吸毒人員因身體疾病的原因,導致監(jiān)管場所、強制隔離戒毒所拒絕收治,得不到有效的管理,以至于對社會造成更為嚴重危害和不良影響。近年來,特殊人群涉毒犯罪案件呈現上升態(tài)勢,且實踐中存在難以刑事處罰、辦案收效很差的問題。如何預防和懲處特殊人群涉毒犯罪,已經成為打擊犯罪、肅清毒害的一道待解難題。通過對我國特殊人群涉毒問題進行調研及探討,以新視角、新方法展開研究,能夠使公安部門對近些年我國的特殊人群涉毒問題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對將來的公安工作指明了方向,并為更好地針對特殊人群涉毒問題開展工作奠定了理論基礎,在一定程度上預測了該問題未來的發(fā)展趨勢,相應地起到了防范作用。
1.1.1了解問題現狀
通過對我國特殊人群涉毒問題有代表性的5省實地調研,5省電話調研,實地中與禁毒民警、涉毒特殊人群進行訪談,了解掌握我國目前特殊人群涉毒問題的全面情況,對近些年來特殊人群涉毒問題進行梳理,并從中發(fā)現一些可循的規(guī)律。
1.1.2提出對策建議
在了解我國特殊人群涉毒問題現狀的基礎上,充分認清涉毒特殊人群給公安工作帶來的壓力和挑戰(zhàn),深入分析涉毒特殊人群存在的問題根源,提出完善涉毒特殊人群管理的方法對策,切實推進涉毒特殊人群的相關部門協同合作,從而達到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美好愿景。
1.2研究方法
項目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獻調查、訪問調查和電話調查3種方法。
文獻調查主要涉及特殊人群涉毒問題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文件、政府報告、宣傳資料、已發(fā)表論文等相關的各種文獻資料。
訪問調查采用分層、隨機、整群抽樣相結合的方法,考慮特殊人群涉毒問題的地域、嚴重情況等主要因素后,在全國隨機抽取10個省,分層隨機抽取實地調研的山西、福建、湖北、山東、吉林5省,與當地禁毒部門負責人、禁毒干警等召開各類座談會12次,訪談特殊人群20余人次。分層隨機抽取電話調研的是廣東、重慶、四川、貴州、云南5省,傳真相關材料和數據的方法,雖無法實地了解情況,但保證了相關材料來源的真實可靠。
2.1查破特殊人群涉毒案件總體情況
表1 2011年-2014年我國10省查破特殊人群涉毒案件總體情況
地區(qū) 年 破獲特殊人群販毒案件數 繳獲毒品總數 抓獲特殊人群總數打掉組織、利用特殊人群販毒團伙數吉林2011 0 0 2012 1 0 2013 0 0 2014 0 0 01002 7重慶2011 26 1830.99 2012 130 11412.51 2013 135 5901.6 2014 84 14666.95四川2011 82 15700.38 2012 97 29077.24 2013 281 73494.09 2014 161 53617.96 00000662571 4貴州2011 87 2255.46 2012 812 25474.15 2013 1357 61044.4 2014 1318 46809.3云南2011 446 517013.05 2012 1368 2655247.7 2013 1626 3578343.8 2014 1958 4139565.1 132 139 88 90 114 310 182 141 946 1410 1369 521 1617 1918 2219 13 1 12 20 29 32 135 188 163
以上近4年的圖表和數據顯示,云南的查破特殊人群案件數、繳獲毒品數、抓獲特殊人群數以及利用特殊人群販毒團伙數均處于10省之首,這與云南所處地理位置有關。從我國毒品發(fā)展歷史來看,20世紀80年代的第一批過境毒品是從云南流入,作為邊境省份的特殊人群涉毒問題更加凸顯。特殊人群涉毒問題在2011年到2012年有了一個很大的增長速度,增幅明顯,而2013、2014年的增長速度緩慢,基本保持了一種較為平穩(wěn)的現狀。
從調研中我們了解到,特殊人群將毒品主要以人體藏毒或物品夾帶的方式,直接從境外或中國邊境運入中國內地城市進行販賣。此種販運毒品的方式簡單、直接、周期短,以螞蟻搬家的形式在家族或同民族之間進行,隱蔽性強,外人均難以插入,易于販毒分子操控,被眾多販毒集團頻頻采用。但也就是這種販毒方式危害巨大,販運毒品數量驚人,販運次數驚人[2]。這些特殊人群所從事的販運毒品活動,導致吸毒人員不斷增加,由此誘發(fā)了偷、盜、搶、賣淫等違法犯罪活動和性病、艾滋病迅速傳播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基于以上分析,總結特殊人群涉毒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販毒的種類上,多以販賣傳統(tǒng)毒品海洛因為主。這是因為我國涉毒特殊人群主要集中在邊境省份,而邊境地區(qū)又是海洛因的主要過境地,其毒源地是位于老撾、泰國、緬甸3個國家接壤的“金三角”地區(qū)。
(2)販運方式主要以人體藏毒和隨身物品藏毒為主,但藏毒的手段花樣不斷翻新。一般都是少量多批,次數頻繁。由于人體藏毒具有隱蔽性強、行動方便、檢查困難等特點,已經逐漸成為特殊人群販運毒品的主要方式。
(3)專人負責,團伙販毒,有一定的組織性。數據顯示,所查獲的特殊人群販毒案件,絕大部分屬于團伙販毒,且有一定的組織性,被抓獲后很少相互指認。在查獲的絕大部分特殊人群販毒案件(尤其是少數民族特殊人群販毒案件)中,都有一名婦女(不屬于特殊人群)專門負責帶路,但不攜帶毒品。其他帶毒婦女又不指證其參與販運毒品,相互辯稱不認識,有利于逃避法律打擊,事后可以繼續(xù)組織販毒活動。
(4)多以零包販毒為主,打擊難度大。近幾年,從云南、貴州等偏遠山區(qū)所抓獲的特殊人群販毒人員,販賣毒品大多在5克以內,都為零包販賣,打擊難度大。零包販毒有著極強的隱蔽性,方式靈活,活動范圍廣。零包販毒取證困難,由于犯罪分子有一定的反偵查能力,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相互不認識”,給公安機關的取證帶來很大困難。調查中發(fā)現,越來越多的特殊人群參與販毒,所抓獲的販賣零包人員中哺乳期婦女、殘疾人、艾滋病人、肺結核等傳染病患者居多,而這類人群法律往往對他們網開一面,總是抓捕后又不得不取保,監(jiān)視居住等,得不到有效的打擊[3]。
特殊人群涉毒情況嚴重地區(qū)在我國的云南及其周邊省份,如貴州、四川及重慶,而吉林、山東、湖北等地特殊人群涉毒問題相對較輕。通過數據的分析及與干警的訪談我們了解到10省4年來特殊人群涉毒的對比概況:涉毒的特殊人群主要來源于較貧困的偏遠地區(qū),據統(tǒng)計,云南公安邊防總隊2007年抓獲的人體販毒人員中,外省籍人員有261人,其中以四川彝族地區(qū),新疆伽師縣、巴楚縣等落后、少數民族地區(qū)人員最為突出[4]。由表1可以看出,貴州省特殊人群各項涉毒數據緊隨云南之后,遠遠高于其他8省,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貴州省會貴陽成為區(qū)域性毒品中轉集散地,是貴州省乃至全國打擊毒品犯罪的前沿陣地。對此,貴州省禁毒部門提出要加強嚴重傳染病、艾滋病人、殘疾人等特殊涉毒群體救治關懷工作,市(自治州)和特殊人群販毒突出的縣(市、區(qū))要建立專門收治場所。吉林、山東等地特殊人群涉毒問題不明顯。吉林和山東均位于我國的中部,工業(yè)化城市,但受國際、國內涉毒因素的綜合影響,加之人員往來密集,毒品多頭入境、全線滲透的基本態(tài)勢短期內不會根本轉變。雖然特殊人群涉毒問題不明顯,但是毒品問題依舊嚴峻,所以不能有任何松懈。
2.2抓獲特殊人群人員構成情況
根據搜集的數據顯示,特殊人群人員構成情況包括懷孕婦女、哺乳期婦女、未成年人、艾滋病攜帶者、急性傳染病傳染期人員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殘疾人這6類。10省4年來所抓獲的特殊人群人員構成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2011年-2014年10省抓獲特殊人群人員構成情況
從近4年來10省所抓獲的特殊人群人員構成情況來看,受各省的地域特點限制,每個省份的人員構成情況均不相同。其中,山西、吉林、山東所抓獲的特殊人群數量不多,人員構成多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殘疾人為主。沿海的廣東、福建所抓獲的特殊人群數量較多,人員構成多以急性傳染病傳染期人員或艾滋病攜帶者為主。而距離邊境較近的云南、貴州、四川、重慶多以懷孕婦女、哺乳期婦女、急性傳染病傳染期人員或艾滋病攜帶者為主。根據以上數據分析及與當地干警的訪談,涉毒特殊人群人員構成特點總結如下:
(1)特殊人群絕大多數都是吸毒人員。大多吸毒人員患有各種因長期吸毒引起的肺結核、心肌炎甚至艾滋病等嚴重疾病。這些病殘吸毒者為滿足吸毒的需要,借助自身病殘難以處理的“優(yōu)勢”鋌而走險,以販養(yǎng)吸。
(2)在販毒主體上,女性販毒現象突出。云南、四川、重慶等地主要是雇傭正在懷孕、哺乳自已嬰兒以及租借他人嬰兒假冒哺乳期的婦女參與販毒。根據我國現行法律規(guī)定,很難從法律的角度上對涉毒的孕婦、哺乳期婦女進行有效的打擊,從而給販毒分子利用法律法規(guī)的“空間”,組織利用孕婦、哺乳期婦女進行販毒以可乘之機。
(3)各省特殊人群人員構成各具特點。從表中可以看出各省特殊人群人員構成情況各不相同,因地理位置不同,主要構成人員也有所側重。例如,山西的特殊人群構成多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殘疾人;廣東、福建多以急性傳染病傳染期人員或艾滋病攜帶者為主。
(4)艾滋病攜帶者逐年增多。近年來,我國艾滋病疫情、發(fā)病和死亡率都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傳播模式和途徑也正發(fā)生變化。據公安部門統(tǒng)計,我國登記吸毒人數逐年遞增,去年已經達到90萬人,估計每天發(fā)生共用注射器吸毒次數超過45萬。靜脈吸毒仍是艾滋病傳播的主要途徑,而且傳播速度快,范圍不斷擴大。
(5)未成年人涉毒逐年增多,且增速較快。近年來,在新增吸毒人員中有8成都是吸食新型毒品的青少年。青少年這個特殊群體好奇心強,對毒品的認知有偏差,再加上受同伴影響很大,這是導致青少年接觸毒品的主要原因。
3.1涉毒特殊人群中少數民族居多,公安機關工作困難重重
在所調研10個省份中,特殊人群涉毒較嚴重的省份都具有相似的特點,即少數民族居多,語言交流存在障礙。公安機關在處理這些案件的過程中存在審問難、取證難的特點,大多數人被抓到后拒不承認,對毒品問題避而不談,這給公安機關辦理涉毒特殊人群案件帶來很大困難。
3.2缺乏針對涉毒特殊人群的管控措施
涉毒特殊人群無論在立法還是在收治措施上都存在漏洞,這類人群正是鉆了這些空子,通過販毒來牟取利益。對涉毒特殊人群無法將懲罰落實到位,采取監(jiān)視居住、取保候審等措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但往往還落實不到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看守所條例》和《犯罪保外就醫(yī)執(zhí)行辦法》等相關法律對涉毒特殊人群無法有效收押治理。由于特殊人群疾病的高傳染性,很多社會管理工作者不愿參與管理,而專業(yè)隊伍的建設更是十分缺乏。
3.3特殊人群經濟情況窘迫,社會保障不到位
特殊人群經濟拮據,政府補助剛好可以保證基本生活,但這些補助多被用于購買毒品和從事與毒品相關的犯罪活動。特殊人群無法通過自身勞動獲得經濟來源,生計問題無法解決,對生活失去信心,加劇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想。所以,在社會保障方面不但要考慮到經濟上的補助,也要為特殊人群未來的生計做好幫扶工作。
3.4對特殊人群的毒品預防教育工作不夠深入
對特殊人群的毒品預防教育工作是一項艱巨而長遠的工作?,F階段缺乏對特殊人群的宣傳教育,沒有針對特殊人群的特點制定出個性化的毒品預防方案,也沒有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設計出少數民族易于接受的毒品預防教育活動。很多吸毒人員并不知曉艾滋病等的傳播方式,對濫用針劑等行為不屑一顧,由于缺乏毒品預防知識和惡性疾病傳染等相關知識,使得特殊人群數量擴散較快。
4.1加強專業(yè)隊伍建設,鼓勵社會積極參與
我國一些地區(qū)由于警力不足或缺乏,導致公安機關對特殊人群涉毒犯罪的打擊力度、深度不夠,緝查工作停滯不前,甚至有些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特別是面對日益增多的涉毒特殊人群,要在整個社會中全面展開特殊人群管控工作,不斷培養(yǎng)、擴充專業(yè)人員是當務之急。但僅依靠幾個部門或機構參與社會上的管控,取得的成效是有限的,應盡最大可能鼓勵民間力量參與管控,并對社會力量進行全面整合。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實際工作中人員缺乏的難題;另一方面通過民間力量的切身參與,不僅能教育參與其中的成員,還能通過這些人的宣傳,使更多的社會成員認識和遠離毒品的危害。專業(yè)力量和民間力量的結合必將形成社會管控中的最大合力,從而更加快速有效地解決特殊人群涉毒問題。
4.2發(fā)展社區(qū)管控,對特殊人群進行幫扶、教育、感化等預防工作
通過社區(qū)管控實現對社區(qū)內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控制,最終達到預防和減少特殊人群參與毒品犯罪,并幫助其重新回歸社會的目的。實施社區(qū)管控應采取教育、感化、幫扶等多種措施,尤其在因為經濟困難導致當地特殊人群走上毒品犯罪道路的地區(qū)。當地政府要認識到幫助這些人員解決生計問題、改善生活水平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能確保其打消再次從事毒品犯罪的念頭,還能保證該地區(qū)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
4.3提高涉毒特殊人群的社會保障
特殊人群反復從事毒品犯罪活動,無論是被脅迫還是自愿,究其根本原因,無疑是因為經濟條件差,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無法正常維持生活。涉毒特殊人群有一定的地區(qū)性,而所在的地區(qū)多為貧窮山區(qū)或鄉(xiāng)村。當地資源匱乏,收入來源單一且少得可憐。因此,應大力發(fā)展地區(qū)經濟,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醫(yī)療保障,讓這些沒有勞動能力或患有嚴重疾病的特殊人群不再為了自己的生活和醫(yī)療費用而擔心。治毒更要治窮,只有改善了經濟條件,使其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才會自愿遠離毒品。
4.4以吸毒人員“網格化管理”為抓手,加大特殊人群的管控工作
吸毒人員管控不當不僅滋長毒品消費市場的擴展,還極易導致特殊人群群體事件的演變。一些由特殊人群引發(fā)的極端事件已經造成非常嚴重的社會影響和后果,應有針對性地開展對特殊人群的排查工作。例如,利用少數民族的重大節(jié)日特殊人群聚集的有利時機,對其進行毒品宣傳教育工作。通過推行吸毒人員“網格化”管理,努力做到對涉毒的特殊人群動向清、現狀明,遏制重大與極端毒品危害案件的發(fā)生。
4.5加強對特殊人群家庭中青少年的毒品預防宣傳教育工作
涉毒的特殊人群大多會連帶相關的家庭成員進行毒品違法犯罪行為,其中有大部分留守兒童缺乏對毒品的認知,無法辨別是非,效仿成年人行為,未成年時便踏入毒品泥潭。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開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動,通過對家中的青少年進行毒品預防宣傳教育,用子女這條紐帶來感化涉毒的特殊人群,使其回到家庭回歸社會,這樣也可以切實提升毒品預防教育的成效。
[1]王亮,唐浩,關純興.特殊人群涉毒問題調查及對策分析[J].遼寧警察學院學報,2015(5):52-56.
[2]昂鈺.特殊人群參與毒品犯罪活動的方法和特點[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10(3):27-31.
[3]李光懿.特殊人群涉毒犯罪問題的立法思考[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11(3):68-71.
[4]張潔.社會控制視角下的特殊人群涉毒問題[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10(4):23-27.
(責任編輯:李艷華)
《中國刑警學院學報》征稿啟事
《中國刑警學院學報》將從2017年起,由偵查、刑事科學技術專業(yè)性學術期刊轉型成為涵蓋公安理論、公安管理、刑事法律和偵查、刑事科學技術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同時,刊期、頁碼由季刊、80頁調整為雙月刊、128頁。誠摯歡迎公安及相關專業(yè)教師、科研人員及博士研究生積極踴躍投稿。
一、稿件范圍
學報原有欄目不變,新開辦“公安理論、公安管理”等專業(yè)欄目。
二、稿費標準
本刊不收版面費。一經刊用,即致稿酬和樣刊。稿費標準為80~300元/千字。
三、稿件格式要求
敬請作者嚴格按照本刊要求撰寫論文,詳見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官網“期刊雜志”中有關“征稿征訂”信息內容;或者登錄“中國刑事警察學院編輯部”微信公眾號,閱讀“稿件格式要求”。
《中國刑警學院學報》編輯部
D918
A
2095-7939(2016)03-0034-05
10.3969/j.issn.2095-7939.2016.03.007
2016-05-19
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重點專項課題(編號:2016YFC0800910);公安部技術研究計劃項目(編號:20 15JSYJB17);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編號:L14CSH013);遼寧省公益研究基金項目(編號:2014004023);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編號:L2014462);沈陽市科技規(guī)劃項目(編號:F14-231-1-42)
唐浩(1982-),女,遼寧鞍山人,中國刑事警察學院禁毒學系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毒品成癮心理機制與毒品預防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