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華
在秋天(外二首)
朱紅華
朱紅華,男,網名無悔一生,貴州安順人。2005年開始陸續(xù)發(fā)表詩歌、散文,散見于《岳陽日報》《安順晚報》《安順文藝》等。作品入選《中國新詩精選三百首》《中國詩歌》,組詩獲第一屆《安順文藝》佳作獎。
站在石橋上,就能聽到程硯秋的哀婉,從沿河人家院墻上紫色喇叭花里傳來
在秋天,這是不合時宜的,好在聽戲的人閉著眼睛
不看落葉,不看高天流云
一味在百轉千回的唱段里沉醉
在秋天,最先被風吹涼的是蟬聲,然后是流水
落葉無聲,只暗示一些事物的結局
河水慢下來,云朵慢下來,光陰也跟著慢下來
彼岸,靈泉寺的僧人用《金剛經》抵御暮色里的秋風
和碎在河面的鄉(xiāng)愁
逝者如川,秋蟲紛紛躍上墻頭,眼睜睜望著白云遠去
河畔,草叢里空余開了又謝的紀念日
薄暮時分,在花間起起落落的蝴蝶,讓我想起——
年代久遠的夢里:折子戲里的人穿著古裝
沿街打聽杳無音訊的故人
在人間,無論你行走在山間,或田野,或坐在奔馳的高鐵上
立秋時節(jié),你一定會站在山岡上
天空足夠高遠,大地足夠空闊,天地間的萬物
大片大片地倒下,漸漸荒蕪,河流
是唯一不動聲色的事物,只映照山川與葦草的一生
風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間
所謂靜水流深,不過是,適宜的節(jié)氣里,沒有墓碑的舊事
被時間一再撫慰
樹是老杜的樹,山是王維的山,內心空曠的往往是路人
這時節(jié),適合誦讀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適合遺世獨立
望故鄉(xiāng),故鄉(xiāng)太遠,所有的隱忍像苦艾被風一次次壓低
多事之秋,有些不及說出的詞語
早已隔著曲折的山路,隔著荒草叢生的墓冢
這個黛色消隱的時節(jié),雨水充沛的時節(jié),山河黯然的時節(jié)
將暮未暮,總能聽見一些逃世的句子踩著落葉路過人間
某個午后(或余生里某一個下午),她坐進陽光左近的陰影
煙霧在光線和黑暗里彷徨,仿佛——
開往1984年的列車進入隧道前,櫻花樹盛開的情景
透過車窗,看遠山縹緲的黛色和流離失所的云朵,她深信
一只蝴蝶返鄉(xiāng)的途中
所有行進,都在接近那個秘密的花園
執(zhí)迷不悔的不是鍵盤手,不是吉他手,不是鼓手,也不是王菲
曲終人散,她想起那只蝴蝶的一生
斜陽西沉,她被東林寺的晚鐘驚醒,匆匆拿起那本手抄譜回屋
拉上厚厚的窗簾,點燃煙卷,躺在黑暗中
她深信,黃昏漸冷漸暗,是人世最無以復加的涼薄
她喜歡在午后,循著淡淡的煙草味回到那個種著秘密的花園
即使在荒原迷路,即使被煙花一般的往事
嗆得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