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西漢安定郡祖厲縣城址考*

2016-11-22 22:12劉永勝
絲綢之路 2016年12期

劉永勝

(西北師范大學(xué)歷史文化學(xué)院,甘肅蘭州730070)

?

西漢安定郡祖厲縣城址考*

劉永勝

(西北師范大學(xué)歷史文化學(xué)院,甘肅蘭州730070)

[摘要]古城考證及郡縣治所的變動歷來受到史學(xué)界的重視。西漢時在甘肅省靖遠縣曾設(shè)立祖厲縣和鹯陰縣,本文通過調(diào)查考證,發(fā)現(xiàn)西漢祖厲城遺址在今靖遠縣城西北五里處的城關(guān)鎮(zhèn)(現(xiàn)稱烏蘭鎮(zhèn))紅嘴子村的黃河邊;而漢代的鹯陰縣城遺址可能在平川區(qū)(以前平川區(qū)屬于靖遠縣)水泉鎮(zhèn)鴨溝水村的水頭社東部。從西漢與匈奴在這一地區(qū)和河西地區(qū)的爭奪以及郡縣制在這里的推行情況,可以看出西漢政府對這里的有效管轄。

[關(guān)鍵詞]祖厲縣;安定郡鹯陰縣;涼州城;會州城

漢武帝于元鼎三年(前114)從北地郡、隴西郡分置了安定郡(郡治為今天的寧夏固原),同時設(shè)置了祖厲、鹯陰等縣,隸屬安定郡管轄。據(jù)《漢書·地理志》記載,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置祖厲縣、鹯陰縣。從此祖厲、鹯陰之名正式進入史冊。祖厲城與鹯陰城相距七十多里,祖厲城在黃河上游,鹯陰城在黃河下游,兩城防守著虎豹口與鹯陰渡兩大渡口,是古代軍事上的重要戍守關(guān)隘。那么,當(dāng)時設(shè)置的祖厲縣古城遺址在今靖遠縣何處?學(xué)術(shù)界對于它所處的具體位置歷來存在爭議,因為在靖遠縣這塊土地上,有許多古城遺址,如鹯陰古城遺址、涼州城遺址、月河古城遺址、北城灘古城遺址、會州城遺址、麥田古城遺址,另外還有會寧關(guān)、新會州城遺址,明代的靖虜衛(wèi)城遺址等。所以關(guān)于祖厲城遺址有“靖遠縣城說”、“平灘古城說”、“郭蝦蟆古城說”、“西寧城說”、“會州城說”,等等。要確定西漢祖厲城遺址在哪里確實比較困難,筆者對這些遺址進行了實地考察,結(jié)合史料記載進行了對證、排查,得出以下結(jié)論:漢代的祖厲縣城遺址可能在在靖遠縣城以西五里處的紅嘴子村,而漢代的鹯陰縣城遺址可能在平川區(qū)水泉鎮(zhèn)鴨溝水村的水頭社東部。

一、西漢祖厲城遺址

據(jù)《漢書·地理志》記載,漢武帝于元鼎三年(前114)置祖厲縣、鹯陰縣。從此祖厲、鹯陰之名正式進入史冊。祖厲縣又稱“蹉賴縣”,它素有“秦隴樞機、金城鎖鑰”的美譽?,F(xiàn)在,祖厲縣的漢代城址已蕩然無存。但從大量的出土文物和有關(guān)的史料記載可以推測,從西漢至三國時期,祖厲縣城遺址應(yīng)該在今天靖遠縣城西北五里處的城關(guān)鎮(zhèn)紅嘴子村的黃河邊。在此地不遠處,有一個渡口叫“虎豹口”,它是絲綢之路北線上的一個重要渡口,是連接中原與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在這里建立祖厲城,其軍事、政治、經(jīng)濟作用十分突出。

為什么祖厲城在紅嘴子村呢?理由如下:

第一,據(jù)酈道元所撰《水經(jīng)注》卷2記載:“河水東北流,經(jīng)安定郡祖厲縣古城西北。漢武帝元鼎五年幸雍,遂逾隴,登崆峒,西臨祖厲河而還,即于此也。”①李斐曰:“音(嗟賴),又東北,祖厲川水注之,水出祖厲南山,北流經(jīng)祖厲縣而西北流,注入河?!庇蛇@兩條記載所提供的位置可以斷定,漢代祖厲縣城就在紅嘴子村。酈道元的記述,今人讀之,多數(shù)人以為漢武帝西巡只到達今天會寧縣轄境的祖厲河,其實不然。漢武帝當(dāng)年西巡到達的是祖厲河畔(即今天靖遠縣黃河邊)。因為上引中記述的“河水東北流”之“河水”,是指當(dāng)時稱為大河的黃河,而不是指祖厲河。黃河自今天的榆中、皋蘭縣流入白銀市靖遠縣境,其流向正是東北流向。所以,西漢時的祖厲古城位于今天靖遠縣城以西的紅嘴子村,當(dāng)是確定無疑。因為《水經(jīng)注》中喜歡將黃河流經(jīng)的每個行政區(qū)域的一段以地名命名,比如金城段稱為“金城河”,祖厲段就稱為“祖厲河”。所以武帝當(dāng)年“西臨祖厲河而還”,是指到了今天黃河流經(jīng)的西漢祖厲縣的黃河邊,然后才返回去了。

據(jù)考證,漢武帝西巡的目的是為了加強西北邊防,尋找出兵匈奴的渡口。據(jù)《漢書·武帝紀》記載:“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峙,遂逾隴,登崆峒,西臨祖厲河而還?!雹谶@一記述與《水經(jīng)注》所述漢武帝的西巡路線完全一致,時間也一致。當(dāng)年武帝在巡幸雍州后,先登平?jīng)鲠轻忌?,從六盤山到固原,再到西吉,然后進入會寧境內(nèi),而后沿“土木峴河”西行到今天的朱家河、車家川,再到會寧的河畔鄉(xiāng),然后向北拐,沿祖厲川西北行,經(jīng)會寧郭城驛,靖遠大蘆子鄉(xiāng)、小蘆子村,最后到了祖厲古城的黃河邊。

第二,與紅嘴子村接連的河靖坪東北邊,1987年修建羅家灣小學(xué),挖出漢墓數(shù)座,漢磚拱頂,“出土五銖、貨泉古幣多枚”,③古墓雖未清理,但可證明此地可能是漢祖厲縣居民埋葬之地,祖厲縣城可能就在附近。

第三,在紅嘴子村西之河靖坪半坡,1976年農(nóng)民挖出四耳彩陶罐一個(現(xiàn)存靖遠縣博物館);1982年修自來水蓄水池時,曾經(jīng)出土許多彩陶、灰陶殘片,經(jīng)甘肅省文化廳文物處考證,屬于新石器時代遺存,這證明紅嘴村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生息繁衍。

第四,紅嘴子村北傍黃河,東瀕祖厲川,西南依河靖坪,附近的紅嘴子渡口自古就是絲綢之路東段北線西去武威、南達蘭州的重要古渡。這里依山傍水,地域廣闊,宜于耕牧,交通順暢,是建立縣城的優(yōu)越地方。其位置完全符合《水經(jīng)注》“河水東北流,經(jīng)安定祖厲古城西北,又東北祖厲川水(祖厲河)注之。水出祖厲南山,北流,經(jīng)祖厲縣而西北流,注于河”④的著述。

第五,據(jù)《三國志·張繡傳》記載:“繡,東漢武威郡祖厲縣人,靈帝光和時,為祖厲縣吏,因殺鞠勝,隨族叔武威校尉張濟入伍。他敗呂布,殺典韋,聽賈詡言,復(fù)投曹操。官渡之戰(zhàn),破袁紹,滅袁譚,官至宣威候、破羌將軍。建安十二年(207)征烏桓死于柳城?!雹菁t嘴子村有其衣冠?!,F(xiàn)在仍有許多張氏族人居住在這里,還有一部張氏家譜。

祖厲城遺址既然在紅嘴子村,今天為何沒有任何遺址留存呢?其原因是由于黃河南岸河水與祖厲河改道沖毀所致。據(jù)明正德十六年(1521)《改修祖厲河碑記》記載:“祖厲河來自西南,繞衛(wèi)城(靖虜衛(wèi))而東出,水苦惡,不可食,衛(wèi)之汲水者,必涉祖厲而后達。一遇泛漲,則不可渡,相遇忍渴而守之,非一日也?!雹蕖皩幭目偙风ň高h人)量功命役,截其上流,去衛(wèi)五里許,地名紅嘴,使之北入黃河。”⑦以上說明西漢祖厲城遺址,被明代改修祖厲河水道時所占用和挖毀。

二、西漢祖厲城與今天靖遠縣城、明代靖虜衛(wèi)城、郭蝦蟆城、西寧城、平灘堡城

據(jù)考證,今天的靖遠縣城遺留的舊城墻不是西漢的祖厲城舊址,它是明代的古城遺址。明代的靖虜衛(wèi)城是在北宋所筑的新會州城遺址上建造的,離漢代的祖厲城往東有六里路。

據(jù)南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514卷記載,在北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北宋又重新選址修建了一座會州城。而在明英宗正統(tǒng)年間(1436~1449),又在北宋會州城的原址建了靖虜衛(wèi),這個地方正是今天的靖遠縣城所在地,而不是西漢的祖厲城所在地。要證明這個看法,我們必須弄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一)明代的靖虜衛(wèi)城

在今天的靖遠縣城原來有一座古城,中間有一個鐘鼓樓,四周是城墻,有四個城門,解放前保存得相當(dāng)完整。建國后,因為縣城擴建,城墻及城門都被拆除,只留下一些城墻的土墩作為原城址的標(biāo)志。而鐘鼓樓則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據(jù)清道光《靖遠縣志》記載:“譙樓(即鐘鼓樓)在城中大街協(xié)鎮(zhèn)署前,基高三丈五尺,方周四十丈,樓三層四楹,高五丈五尺。為明正統(tǒng)三年(1438)靖虜衛(wèi)守備房貴筑靖虜衛(wèi)城時所建。弘治三年(1490),守備曹雄增修,樓上有巨鐘,弘治十四年(1501)鑄?!雹噙@座明代的靖虜衛(wèi)城就建在北宋新會州城的原址上,它不是西漢祖厲城遺址。

明朝初年,靖遠一帶被蒙元殘余勢力占領(lǐng),一直到了明英宗時,靖遠才被徹底收復(fù)。明英宗正統(tǒng)年間(1436~1449),在北宋苗履所建的新會州城的原址上,修筑了靖虜衛(wèi)城。這也是今天靖遠縣城的所在地,它與西漢的祖厲古城相距還有七八里路。據(jù)清道光《靖遠縣志》記載:“明英宗正統(tǒng)二年(1437),都指揮房貴奉命于會州舊址修復(fù)增筑城池,建靖虜衛(wèi)?!雹崞鋵崳瑥膽?zhàn)略地形考慮,西漢的祖厲古城舊址地勢很好,但由于祖厲河改道及河水沖刷,導(dǎo)致地方太小,不利于再建新城;而其旁邊的河靖坪地勢開闊、平坦,并且三面有黃河環(huán)繞,易守難攻,是建城的好地方,但是這里存在飲水問題,一旦在戰(zhàn)爭中被敵人包圍,就從黃河取不到水。另外,由于河靖坪地勢太高,挖井也打不出水。經(jīng)過實地考察,反復(fù)比較,房貴還是把城址選在了北宋修筑的會州城舊址上了。

(二)金朝在會寧縣郭城鄉(xiāng)所建的“郭蝦蟆城”

在今會寧縣郭城鄉(xiāng),也有一座古城遺址,當(dāng)?shù)厝税阉凶觥肮r蟆城”,即金朝所筑的新會州城,它位于郭城鄉(xiāng)新堡子村西面。今天仍然有殘城存在,城垣內(nèi)一外二,壕塹三道,用夯土筑成,西半部已被祖厲河水沖塌,南城墻殘長360米,北城墻殘長172米,東城墻全長444米。此城還有甕城?,F(xiàn)在,甕城內(nèi)已經(jīng)芳草萋萋、瓦礫遍地,處處是人們挖掘焚城灰燼的坑窩,時不時還有古錢幣出土。從出土的古錢幣來看,不是西漢的五銖錢,所以此城肯定不是西漢的祖厲古城遺址。

歷史上的會州城曾兩移其址。唐代的會州古城在“麥田古城”遺址處。北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從西夏手中收復(fù)會州,建新會州于今天的靖遠縣城處。到了金朝,這里仍然是西夏和金國反復(fù)爭奪的地方。到了南宋寧宗嘉定七年(1214)前后,西夏從金國人手中奪取了北宋所建的會州城(即苗履所建的新會州城),金國被迫向南退縮,在150多里外會寧縣的郭城鄉(xiāng)又建了一座新會州城(即郭蝦蟆城)。這座新城在建成六年后又被西夏人占領(lǐng)了,直到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金朝大將郭蝦?。垂螅┯质諒?fù)此城。后來,蒙元在消滅了西夏后,傾全力進攻金朝,金朝元帥郭蝦蟆在金朝滅亡后,孤守此城三年,城破后舉家自焚。

(三)會寧縣翟所鄉(xiāng)的“西寧古城”

近年來,有人認為會寧縣翟所鄉(xiāng)的“西寧古城”遺址可能是西漢的祖厲古城。通過考證,筆者否定了這個看法。

首先,這座古城建于金朝(公元1182年)。當(dāng)時,金國與西夏戰(zhàn)事十分頻繁、激烈,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今天的會寧縣全境都被金國占領(lǐng),“郭蝦蟆城”也被西夏占領(lǐng)。南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金世宗在翟所鄉(xiāng)設(shè)置了西寧縣,稱為西寧城,金國與西夏經(jīng)常在這里交戰(zhàn)。后來,蒙古人攻破“郭蝦蟆城”,徹底消滅了金國的殘余力量,因為郭蝦蟆城被焚毀,蒙古人就把會州州治就遷移到了西寧城。從此,元代也把西寧城叫會州城。

其次,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元太祖鐵木真的部隊在攻取洮州(今臨潭縣)時,擾河州(今臨夏州),又分師東進,經(jīng)定西、會寧縣東南一帶,在會寧縣城野外駐兵,從西夏人手中奪取了西寧城。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蒙古人并西寧縣入會州。元順帝至正十二年(1352),因為地震強烈,元惠帝詔令改會州為會寧州。據(jù)《元史·順帝紀》記載:“隴西地震百余日,城郭頹夷,陵谷遷變。定西、會州、靜寧、莊浪尤甚。會州公宇坍塌,中墻崩,獲弩五百余張。長者丈余,短者九尺,人莫能挽。改定西為安定州,會寧為會寧州。詔定軍民官不守城池之罪。”⑩可見,此城非西漢之祖厲古城。

又據(jù)《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記載,宋崇寧五年(1106),涇原路經(jīng)略使章咨筑甘泉堡。這個甘泉堡可能就筑在會寧縣西寧城的舊址上。西寧城東、中、西三城相連,現(xiàn)存殘墻底寬17.4米,高17米,東西長740米,南北寬500米。此城依山臨河,有東西兩門。從城中出土的文物看,也不是漢代的物品,所以西寧城絕對不是西漢的祖厲城。

(四)靖遠縣平堡鄉(xiāng)的“平灘堡城”

在靖遠縣平堡鄉(xiāng)的西坪上,也有一座古城堡,劉滿教授在《河隴歷史地理研究》一書中認為可能是漢代的祖厲縣古城,他說:“祖厲故城是鄰近黃河的縣城,位于交通要道和渡口上,不可能建在黃河峽谷南岸側(cè)近,所以祖厲故城只能在烏金峽下峽口以東至靖遠縣城關(guān)鎮(zhèn)之間的黃河南岸求之。而在這一段黃河南岸的村鎮(zhèn)中,只有平灘堡具備這一條件?!?筆者認為平灘堡古城不是西漢祖厲城,理由如下:這里盡管也有個渡口,但是這個渡口遠沒有下游的虎豹口重要,平灘堡也不符合《漢書·武帝紀》和《水經(jīng)注》中漢武帝“臨祖厲而返”的記載以及對祖厲城方位的記載。另外,從城堡中出土的文物來看,根本沒有漢代的遺物,而以明代的遺物為主。在此古城堡附近也沒有發(fā)現(xiàn)漢代墓葬。據(jù)《明史·神宗紀》記載,神宗二十六年(1598),朝廷收復(fù)黃河以北地,開始有戍邊軍戶落籍定居平灘堡城。號稱“四十八軍門戶”,他們是當(dāng)今眾多平堡人的開宗始祖。當(dāng)?shù)剡€遺留一種太平鼓,表演時的隊形和打法很獨特,據(jù)說是從軍隊中流傳下來的??梢?,平灘堡是明朝為了抵御蒙元殘余勢力而建的一個堡寨,它的規(guī)模根本達不到一座西漢縣城的規(guī)模。從平灘堡的地理位置來看,這個渡口在絲綢之路北線遠沒有虎豹口和鹯陰渡重要,這里在北宋時期,曾經(jīng)和上游的青城鎮(zhèn)是防御西夏的軍事要地,狄青曾經(jīng)在此地防守。另外,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靖遠衛(wèi)”記載:“祖厲城,衛(wèi)西南百三十里。漢縣,屬安定郡,后漢屬武威郡?!庇稍凇靶l(wèi)西南百三十里”就斷定西漢祖厲城就在平灘堡,有點輕率,其實,顧祖禹是清代人,他的記載不一定正確。

陳守忠教授在《西北史地考述》一書中也認為:“西漢的祖厲城在靖遠縣城關(guān)鎮(zhèn)的紅嘴子村。”?他經(jīng)過實地考察后認為:“在東漢時期,由于西部羌人叛亂,西部的郡縣紛紛內(nèi)遷,祖厲城遷到了今天會寧縣城往南十里路的窩鋪村?!?根據(jù)《后漢書·安帝紀》記載:“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因征發(fā)隴西、安定郡的羌人從軍,引起羌人叛亂,漢軍屢戰(zhàn)屢敗,郡縣紛紛內(nèi)遷?!睋?jù)此判斷,祖厲縣的南遷,或在永初五年(公元112)。陳守忠教授的觀點比較符合實際。

匯集大量的資料可以看出,西漢的祖厲古城就在今天靖遠縣城西面的紅嘴子村,而不在其他地方。

[注釋]

①北魏·酈道元著、清·王國維校:《合校水經(jīng)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頁;清·楊守敬、熊會貞:《水經(jīng)注注疏》,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86頁。

②東漢·班固撰:《漢書》卷6《武帝紀》,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185頁。

③1987年挖掘出土,現(xiàn)在藏于靖遠縣博物館。

④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卷2《河水注》,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33頁。

⑤西晉·陳壽撰:《三國志》卷8《魏書·張繡傳》,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262頁。

⑥⑦陳之驥撰:《靖遠縣志》卷6《碑記·改修祖厲河碑記》,第551頁、第552頁,清道光十三年著,民國十四年鉛字重印,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⑧⑨陳之驥撰:《靖遠縣志》卷2《公署》第二十六,第149頁、第132頁,清道光十三年著,民國十四年鉛字重印,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⑩明·宋濂等撰:《元史》卷42《順帝紀》,中華書局1976年版,第897頁。

?劉滿:《河隴歷史地理研究》,甘肅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第96頁。

??陳守忠:《河隴史地考述》,甘肅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264頁、第265頁。

[中圖分類號]K878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6)12-0005-0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年度國家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基金西部項目“絲綢之路東段線路歷史地理考察研究”(項目編號:15XZS009)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