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海燕
加強語言文字教學,突出語文的工具性、基礎性,使學生獲得初步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目的,這是語文學科的特殊使命,是其他學科替代不了的。
而在語文課文中,有些精妙的語言文字,就如電影中的特寫鏡頭,帶給人強烈的沖擊和無限的遐想。作為教師,如果能敏銳地捕捉到這些“鏡頭”,創(chuàng)造性的在課堂上利用這些“鏡頭”,藝術性地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我相信,一定會將這些“鏡頭”定格在學生的腦海,把拍攝這些“鏡頭”所運用的方法,融進學生心靈,讓他們學到這些藝術,成為一個個“藝術家”。
下面就具體地談談如何藝術性地捕捉鏡頭,進行語言文字運用訓練。
一、抓特寫鏡頭
在語文課本中,有些字詞用的非常的絕妙,這些字詞堪稱“特寫鏡頭”。遇到這樣的“特寫”,可以用 :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直觀演示法,近義詞替代法,比較法,(即通過刪、換、調的方法進行比較。)來進行訓練。這樣做,學生不僅對詞義的理解更加深刻,領悟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長期訓練下去,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時品詞析句,提高閱讀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表達時斟詞酌句,提高表達能力。
如在教學《松鼠》一課時,老師抓住首段中的“它玲瓏的小面孔上,嵌著一對閃閃發(fā)光的小眼睛”這句話進行了如下的詞語教學:先出示這句話,讓學生讀,然后問:“這句話中那個字用得好?”學生馬上回答是“嵌”字,接著老師出示換成“長”字后的句子,拿它和原句比較,體會作者為什么用“嵌”而不用“長”。學生在讀中比較鑒賞,從而領悟出:一個“嵌”字把小松鼠寫活了。松樹的眼雖小,但“閃閃發(fā)光”,很有神、很靈活,就像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卡”在它的面孔上一樣,顯得那樣美。讀后讓人感到一只活潑可愛、聰明伶俐的小松鼠仿佛就在我們眼前,若是用“長”字,就不會有這樣的表達效果,反而會使句子顯得很死板。
二、扣“大特寫”
大特寫,又稱“細部特寫”。把拍攝對象的某個細部拍得占滿整個畫面的鏡頭。取景范圍比特寫更小,因此所表現(xiàn)的對象也被放得更大。這種明顯的強調作用和突出作用,使大特寫具有極其鮮明、強烈的效果。
在教學中,抓住這些“大特寫”,讓學生在文本中“趟”那么幾個來回,在把書“讀厚”與“讀薄”之間培養(yǎng)語感,理解內容,運用語言文字。再突破文本,把在文本中學到的方法遷移到課外,在課內課外“行走穿梭”, 促使學生在圍繞主題的不斷的閱讀對話中,獲得整體的閱讀經(jīng)驗。
在《草船借箭》的教學中,我就抓住了兩個“大特寫”來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一個是“笑”,一個是“嘆”。
在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先隨機指定幾個學生表演一下“笑”,大家來評他們笑出的意味。這樣巧妙設置“問題情境”,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出示課件《念奴嬌·赤壁懷古》。引導學生比較、品味“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和“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兩句。抓關鍵字“笑”。第一個“笑”字寫周瑜身為主將卻并非兵戎相見,而是羽扇便服,談笑風生。寫戰(zhàn)爭一點不渲染金戈鐵馬的戰(zhàn)爭氣氛,只著筆于周瑜的從容瀟灑,指揮若定,這樣的寫法更能突出他的風采和才能。第二個“笑”字是蘇軾自嘲,他這一年四十七歲了,不但功業(yè)未成,反而被貶黃州,同三十歲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自感慚愧。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激起蘇軾豪邁奮發(fā)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內心苦悶和思想矛盾。
接著,我話鋒一轉,為了強化興趣,采用輕松時尚的說法引入課文:蘇軾在文學界成就很高,很“?!?,而他在周瑜面前自愧不如,周瑜“更?!薄V荑ぴ诹硪粋€人面前卻像一只斗敗的公雞,可見這個人是“極牛”。這個人就是我們今天新課中的主人公——諸葛亮。板書課題《草船借箭》。在文中,諸葛亮也“笑”了,我們要品一品他“笑”中的深長意味。讓學生找到課文中描寫諸葛亮笑的那一句,引導學生品讀出諸葛亮“笑”中的多重意味之趣:一笑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謹慎,(隨機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描寫曹操的句子品讀)這是諷刺、輕蔑的笑;二笑周瑜嫉賢妒能、狡詐毒辣,(找出文中相應的句子品讀)這是自信、勝利的笑; 三笑魯肅忠厚老實 、不知底細,(同樣品詞析句)這是幽默、友善的笑。這一笑,笑出了諸葛亮的胸有成竹、神機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此時,出示練習:“諸葛亮( )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弊寣W生填空,然后根據(jù)所填的詞,讀出不同的語氣。這樣抓住諸葛亮的“笑”以此為軸,訓練學生理解課文,分析人物性格,用恰當?shù)脑~語概括人物個性,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讀的訓練,課上得既輕松愉快,訓練又扎實深入。
與諸葛亮的“笑”相對應的是周瑜的“嘆”。這一嘆,嘆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嘆出了周瑜的自愧不如。這時,老師順勢引導:“這樣的一嘆,使“草船借箭”這件事終于塵埃落定,但我們的閱讀和思考遠遠沒有結束。在名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笑還有很多,周瑜也多次嘆息,去認真地讀讀原著,看看他們都在什么情況下“笑”和“嘆”的?又分別是怎樣的“笑”和“嘆”?從中可以看出人物怎樣的性格?這樣從文本拓展到課外,把文本中學到的方法遷移運用到整本書的閱讀,又把訓練提升了一個層次??磥砭o扣文本中的“大特寫”來大做文章,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功力會大增。
三、品“慢鏡頭”和“快鏡頭”
在喜劇片《甜蜜的事業(yè)》中,當《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歌聲一起,招弟與五寶在密林中互相追逐嬉戲,他們的動作緩慢輕柔,宛如飄游一般,給影片增添了抒情的色彩。而在有些電影中,表現(xiàn)春夏秋冬、寒來暑往時,卻用極快的鏡頭,用具有代表性的幾幅圖,幾秒之內閃過,這樣的快鏡頭,也給人以視覺沖擊。
在語文課本中,也有這樣的一些“慢鏡頭”和“快鏡頭”,抓住這些鏡頭,引導學生品味,恰當?shù)貪B透語言文字訓練,效果非同一般。
在《慈母情深》這篇課文中,有一段“慢鏡頭”——“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在學習這一段時,可以設置這樣的練習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1.反復這種修辭方法的運用,形成一唱三嘆的效果。
2.倒裝句式與正常與句式比較讀,這樣的句式更能表達作者對母親的濃厚感情。
3.改成詩句的形式再讀,體會語言的詩意化。
4.仿照這段的寫法,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一段文字。
5.經(jīng)過這些訓練,學生把這段語言文字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提升了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
在這課中還有一段“快鏡頭”。作者連用了三個“立刻”,表現(xiàn)了母親的辛勞。從中可以讓學生品析“立刻”這個詞語的準確性,這個詞在情感烘托上的作用后,同樣讓學生仿寫來內化所學,把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
四、悟“遠鏡頭”和“近鏡頭”
遠鏡頭用來表現(xiàn)開闊的場景和遠處的人物,主要用于表達整個場景的雄壯觀,會讓整體場景更有氣勢,更有規(guī)模,并以此感染人。近距離觀察人物的體現(xiàn)則要用到近鏡頭,以便清楚地看清人物細微動作,傳達人物的內心世界。
在《鳥的天堂》這篇課文中,描寫群鳥翻飛的熱鬧場面時,作者采用的是“遠鏡頭”。寫那只畫眉鳥是則采用的是“近鏡頭”。兩者的結合就是“點面描寫”。抓住這種描寫的方式,設計練習,讓學生悟語言文字的特點和規(guī)律,最終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五、補“留白鏡頭”
在影片《城南舊事》中,觀眾在暗淡的色調中看到逶迤的長城,桐樹掩映的墓地,無敘事意義的留白性空鏡頭構成了具有豐富內涵的影像,寫意寫實手法相糅合,是詩與畫的融匯,給人以意味深長的審美意境。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留白鏡頭”。 這些留白的意境之美,是淡雅清香的極致,可以讓學生觸摸著字里行間的情愫,讓學生盡情的遐想,把學生思維躍動的紛呈疊出,在想象中獲得享受,在體驗中收獲飽滿。讓精彩在留白里盡情的舞動、盡情舒展。教學時以課文的留白為切入口,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給課文的留白處涂色、著墨,不但讓課文留白處更加的精彩紛呈,還適時恰當?shù)膶W生進行了課文導寫的訓練。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充分揮想象,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這樣的教學,把學習的過程還給了學生,把說話的舞臺讓給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也得到了落實。
該板塊教學王老師先讓學生對第一自然段與最后一個自然段談談知道了什么,體會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在著重感悟“不可估量”與“化為灰燼”中,積淀了沉重的歷史辛酸感。然后讓學生針對2-4自然段,領會圓明園宏偉的建筑與奇珍異寶,在誦讀想象中充分領略圓明園不可估量的文化價值與精神享受。而正當學生“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苯處熢掍h一轉,“但是,這一切早已不復存在了?。ㄟ呎f邊將不可估量、舉世聞名、化為灰燼這三個詞語圈起來)這一切早已永遠消失了?。ㄟ呎f邊將不可估量、宏偉建筑、化為灰燼這三個詞語圈起來)這一切早已被兩個強盜的一把大火化為灰燼了!(邊說邊將不可估量、珍貴文物、化為灰燼這三個詞語圈起來)教師深情地訴說這一場人間災難,憤慨地控訴英法強盜的罪行,把學生從人間天堂一下子帶進了人間地獄。而之后足足停了10秒鐘,這短暫而漫長的10秒鐘帶給學生強烈的心理落差。就在這10秒鐘里,幼小的心靈被打碎了;就在這10秒里,學生對“化為灰燼”、“不可估量的損失”的理解更透徹了,體驗更深刻了。
其實,“鏡頭藝術”只不過是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善于捕捉語言因素,設計出有效的訓練程序的代名詞。語文教學中,只要老師心中有學生,心中有教材,巧妙設計訓練,學生理解和運用詞句的能力就會提高,學生就會愛讀書、善讀書,想表達、樂表達。從而達到由“入格”到“出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