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正翼
說起家風(fēng)、家規(guī)、家教,總感覺有那么一絲嚴(yán)肅。在眼里:白紙黑字;在心里:是做人做事的準(zhǔn)繩。然而,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永善人,生在大山里,長在大山中,我兒時的記憶并不深刻。因為在我中學(xué)畢業(yè)之前,由于某些原因,我家一直債臺高筑,父母為了養(yǎng)活我們和早日還清債務(wù),總是早出晚歸,種莊稼,喂豬,打工苦錢就成了十多年如一日的生活景象。
那時的“家風(fēng)”,就是以討債人的時常穿梭為背景;那時的“家規(guī)”:就是欠債還錢,對討債人有禮有節(jié),給他們說清楚還債計劃,并且實現(xiàn)承諾;那是時的“家教”,就是好好學(xué)習(xí),誠實勇敢。
這些好像與“傳承好家風(fēng),構(gòu)建和諧家庭”扯不上半點關(guān)系,其實不然!因為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更能明白,總是給別人添麻煩是不好的,言而有信很重要、遇到困難要通過努力去解決、禮貌待人不能少、積極向上不能缺的優(yōu)良品格,并且家庭的凝聚力由此增強,也很和諧。
當(dāng)然,這些算不上什么值得宣揚和傳承的家風(fēng)啦!因為它根本就不是家風(fēng),而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給予我對家風(fēng)、家規(guī)、家教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追逐。我家祖上是有“家規(guī)”的,爸爸跟我說,我家的家規(guī)是“和為貴,孝為先,德為首,才為善”。但是我們家族里沒有哪一家有一張完整規(guī)牌,我唯一親眼所見的,是在我伯父家里有一塊祖?zhèn)飨聛淼谋?--殘缺的扁,上面用金粉染刻著“以德為首,恩情難忘”等一些字樣,據(jù)說是一位老祖幫助了一家人度過了饑寒后送來的,我堂哥講起那塊扁的來歷的時候,我們都感覺非常自豪。我想,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也許是以前的一段時期,沒有糧食,沒有衣物的年代,除了為吃穿發(fā)愁之外,還是在為吃穿發(fā)愁;我也在想,這么好的文化牌子,怎么就沒有家家都把它供在香火旁邊?這樣就能隨時看著它,記著它,悟著它,讓整個生活環(huán)境都充滿著愛與和諧。我們永善人家喜歡供香火,每姓人家香火上都有幾個同樣的字:天地君親師位!您可別小瞧這幾個字,聽前輩說啊,它對社會、對家庭、對個人都有很強的引領(lǐng)作用,旁邊不同的字樣又蘊含著,每姓人家不同的家族文化,這足以說明我們對文化的重視和傳承根深蒂固。
樹立良好家風(fēng),推進家庭道德文明建設(shè)。這個話題,讓我砰然心動,觸動著我內(nèi)心那一顆對好的家風(fēng)、和睦的家庭、和諧的社會、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的渴望。
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缺吃,不缺穿,那缺什么?我覺得,缺的是精神糧食,缺的是一些故事,一些像我奶奶那樣的人的故事!我奶奶是出了名的孝子,一生幾乎不出遠門,有一次從團結(jié)背公糧去檜溪,回家途中的大毛灘有一家面館,只有糧票才可以吃到一二兩面,大家都吃得很有勁,只有她,小心翼翼的在路邊扯上一張芭蕉葉,洗干凈對老板說:“老板,我的面不下鍋,請幫我裝在葉子里我要拿回家?!崩习迤沉艘谎?,說:“這么點面,娃兒多,不搶得打架呀?還不如自己吃了?!薄斑溃?!不!老板,我是帶回家給我婆婆娘吃?!薄笆裁??帶回家給婆婆娘?我賣了半輩子的面,說給幺兒帶回去的有,還從來沒聽說過給婆婆娘帶的?!蹦且淮谓o奶奶包的二兩面特別的多,拿回家后煮了一大鍋,祖婆沒吃完,我奶奶還吃上了面,兩婆媳笑得合不上嘴,由此在我們老家成為了一段婆媳關(guān)系的佳話流傳至今。這樣的故事在她的身上不是偶然,比如,客人從前門進屋,她從后門出去借糧食借肉招待客人;我家在大路邊,怕路人口渴,家里從來不會缺燒好的茶水,甚至聽見有人要路過,早就倒好茶,等路人進屋就能喝上。很多人都說呀,路過那里就會有一種幸福感,等等等等。最為重要的,是她做的一切都發(fā)自內(nèi)心,讓人那么的舒服,那顆虔誠的心,被身邊的人一輩子恭維。
其實呀,我認(rèn)為好的家風(fēng),并不是都能讓人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感覺,而是它讓我們擁有和睦的家庭,和諧的社會,讓生活充滿愛與陽光。而建立這樣的一個環(huán)境,需要我們所有人方方面面的努力并且堅持不懈,提高全民素質(zhì)需要從我做起,循序漸進,即使今天建不成一堵完整的墻,也需要為明天砌一塊完美的磚。只要我們將好的家風(fēng)傳承下去并發(fā)揚光大,構(gòu)建和諧家庭、和諧永善將指日可待!讓我們背起行囊,邁開步伐,構(gòu)建和諧家庭,你我同行!為美好的明天---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