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俊
什么是意象?簡言之,就是“意中之象”。所謂“意中之象”,“意”就是思想感情;“象”就是客觀外界的物象或事象。這也就是詩人攝取并借助客觀外界的具象作為寄托自己思想感情的載體。臺灣詩人余光中也認為意象是“詩人內(nèi)在之意,訴之于外在之象?!保ā墩粕嫌辍罚:痹娙肆_輝則說:“意象是詩人運用形象思維,讓心中之意依托于某個物體成象?!保ā兑舱勗姷囊庀蟆罚┢鋵?,意象也并非“鏡中之花”“水中之月”,只作照相式、被動式的客觀反映;而是像鄭板橋畫竹那樣,先將“眼中之竹”化為“胸中之竹”,又再將“胸中之竹”轉(zhuǎn)變?yōu)椤笆种兄瘛钡乃囆g品,作能動的、積極的反映(參見《鄭板橋集》)。譬若杜甫《春望》詩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花”“鳥”,就是浸透了詩人對時局感傷色彩的意象。
意象鏈:一首詩詞總是由單意象(意象元件)→組合成復合意象→再又由多個復合意象拼接組合成為一系列的意象鏈條→建構成完整意境的作品。
意象元件之間的連接與構架關系:詩詞作者在創(chuàng)作特定的詩詞作品時,總是依據(jù)創(chuàng)作的需要,對一連串互相關聯(lián)的意象元件進行反復篩選,定向拼接組合,構成符合表達自己創(chuàng)作意圖的詩詞之作來,以寄寓某種情思意趣。
下文突出重點講講意象間的幾種主體構架(即其聯(lián)系與呈現(xiàn)方式):在我們的閱讀和寫作詩詞作品中,最常見的乃是:意象疊加、意象密聚、意象組合、意象并列,而最為精粹簡潔的聯(lián)系與表達方式則是意象脫節(jié)。
(一)意象疊加: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關意象,以動詞(或隱含動詞)謂語為紐帶,重疊交加在一起,構成一種新的復合意象。這種新的復合意象,較之未疊加前各自的單個意象,其意蘊就要生動豐富得多了。
1、實象意象疊加(既含靜態(tài)意象疊加,又含動態(tài)意象疊加;還含有物態(tài)意象疊加、事態(tài)意象疊加;還可有動靜搭配、物事交融的意象疊加)。例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就通過多重意象疊加,構成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山有水、有遠有近的杜甫草堂春光明媚圖。又如王維《山居秋暝》的中間兩聯(lián):“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币彩峭ㄟ^多重意象疊加構成的山居秋暝圖。
2、虛象意象疊加與虛實意象疊加:前者乃是通過虛象幻景(含倒影、影子及想象中神仙鬼蜮世界中的幻影與夢境等)的重疊交加而建構成的新的復合意象,而后者則是將實象與虛象重疊交加而產(chǎn)生的新的復合意象。有如辛棄疾的《生查子·游雨巖》:“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誰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痹~中詩人與天上行云在水中的倒影和歌聲在空谷回音虛實相生的傳神描寫,是通過虛實意象疊加展現(xiàn)的。
3、時空意象疊加:含時間意象疊加(有如:“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空間意象疊加(有如“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時空交錯意象疊加(則如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長安不見使人愁?!保┛缭綍r空,滄桑之變,幽古傷今,運乖時蹇之情由此而生。
(二)意象密聚:即以緊縮復句的形式將密切關聯(lián)的意象(包括物象或事象等),壓縮組合在一個簡短的詩句里,以此增加詩句意象的密度和含金量。這也是詩詞常用手法之一,多是個別的或局部的形式出現(xiàn),或平列(如“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或連綴(有如“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薄鸥Α对乱故銘选罚?;亦有因果式意象密聚的,只是并不多見(即如白居易《送王十八歸山寄題仙游寺》其中間兩聯(lián):“黑水澄時潭底出,白云破處洞門開。林間暖酒燒紅葉,石上題詩掃綠苔。”)
(三)意象脫節(jié):(即“語不接而意接”——清·方東樹《昭昧詹言》)在詩詞中全用實體性名詞意象(可含名詞前的附加修飾語和名詞后綴的附加方位詞)濃縮、擠壓、拼接而形成的最為簡潔、凝練的句式。它省去了諸名詞意象之間的關聯(lián)詞語,造成了其間彼此孤立、互相脫節(jié)的現(xiàn)象,故稱“意象脫節(jié)”。表現(xiàn)形式為同時空的意象并置與異時空的意象跳躍。意象脫節(jié)是詩人千錘百煉成的警句。
1、同時空的意象并置:往往出現(xiàn)在詩中一聯(lián)或詞曲排句或單句中,諸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保ɡ畎住端陀讶恕罚凹毑菸L岸,危檣獨夜舟?!保ǘ鸥Α堵靡箷鴳选罚半u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保赝ン蕖渡躺皆缧小罚吧钋锖熌磺Ъ矣辏淙諛穷^一笛風?!保ǘ拍痢额}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杏花春雨江南?!保ㄔび菁讹L入松·寄柯敬仲》)意象脫節(jié)也還有幾乎是通篇的,則如元代馬致遠的《越調(diào)·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前三句皆是。
2、異時空意象跳躍:即將不同時空的意象大跨度地跳躍飛接在一起,以此大大擴展詩的容量,增強了今昔的鮮明對照,更耐人尋味。如,金代元好問的《雜著》詩:“昨日東周今日秦,咸陽煙火洛陽塵。百年蟻穴蜂衙里,笑煞昆侖頂上人?!痹娭械那皟删浼词恰4嗽娔耸窃娙丝创┝耸赖?,通過大跨度的異時空意象跳躍的手法,諷喻世俗之人營營逐逐紛爭不惜,實在愚妄可笑,頗耐尋繹。
(四)意象組合:將詩詞中諸意象按時間系列,作縱向拼接組合串連在一起。組合的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
1、順時序意象組合:即按時間順序連貫地將一系列相關意象,組合在一首詩詞中。有連貫型的:即如毛澤東的《長征》詩。還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又有對照型的:如歐陽修(一作朱淑貞)《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边€如唐代崔護《題都城南莊》亦復如是。
2、逆時序意象組合(倒裝手法:今昔倒置,先寫今后憶昔):如宋代詞人晏幾道的《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p>
(五)意象并列:是將詩中相關的諸意象從空間角度作橫向聯(lián)系,并列對舉地拼接組合在一起,詩詞中的對偶句,尤其是律詩中間兩聯(lián)多是作這樣安排的。
1、物象并列:將相關的物象景觀并列組合在一起。有如王維《漢江臨泛》:“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ひ馗∏捌?,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鼻叭?lián)皆是。
2、事象并列(事象中亦可含有典故故事),即如毛澤東的七律《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巧將神話與現(xiàn)實揉合在一起,發(fā)人遐思。
3、綜合意象并列:即將物象與事象、情思意象綜合融會在一起。亦如毛澤東的《菩薩蠻·黃鶴樓》詞:“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耐人尋味。
意象組合與意象并列交融并用于同一首詩詞作品之中,牽經(jīng)織緯,縱橫交錯,則更為完美,乃至天衣無縫。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和《沁園春·雪》都是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開闔縱橫,織緯牽經(jīng),天衣無縫,妙合無垠。
(六)全意象(能展現(xiàn)出意境):是詩作者將某種所欲表達的情思意趣,全部隱藏在詩中意象鏈的背后。讀者須從其意象鏈所構建的意境中體味出來。它實際上是作為某種意象示現(xiàn)的方式隱約地體現(xiàn)出來。一般有三種表達形式:
1、實境全意象:例如陸游晚年退隱故鄉(xiāng)浙江山陰三山時寫融情入景的《夏日六言(選一)》:“溪漲清風拂面,月落繁星滿天。數(shù)只船橫浦口,一聲笛起山前?!?/p>
2、虛境全意象:往往是通過夢境或想象中國的神話境界體現(xiàn)出來。有如李清照早期的浪漫詞作《漁家傲·記夢》:“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以夢境展現(xiàn)懷抱。
3、虛實相生全意象:即將現(xiàn)實意象與虛幻的神幻意象穿插交織在一起,表達某種纏綿悱惻的情思。有如李賀的《七夕》詩:“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鵲辭穿線月,螢入曝衣樓。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p>
小結(jié):意象是構成詩詞曲作品的基本元素。我們可首先將單意象(即意象元件)中的兩個(或更多點)通過意象疊加(一般是兩個)、意象密聚(兩個或以上)、意象脫節(jié)(可以更多點,容量更大些)等手段組成復合意象(即意象部件,或稱為“意象單元”),然后,再通過從時間角度作縱向的意象組合或從空間角度作橫向的意象并列,抑或可縱橫交織,牽經(jīng)織緯(賦比興三種意象示現(xiàn)皆可穿插用于其中),共同組成一副完整的意象鏈條。這副完整的意象鏈條,也就構成了一幅完整的社會生活(含自然界)畫面。其中就蘊含著詩人的情思意趣。這就是由意象鏈所構成的意境(既涵括象內(nèi)象與味內(nèi)味,亦涵括“象外象、味外味,韻外之致”)。
(作者系黃岡師范學院文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教育培訓中心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