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楠楠+李輝+池麗霞
摘 要:譚恩美是華裔美國著名女作家,母女關(guān)系是她主要關(guān)注的主題之。本文旨在運用大母神和回頭浪子兩個原型對寶姨和茹靈、茹靈和露絲這兩對母女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從而揭示譚恩美對母女關(guān)系的看法,即母女之間因不解造成的隔膜,可以通過女兒對母親過去的回憶消解。
關(guān)鍵詞:大母神;原型分析;回頭的浪子;《接骨師之女》
作者簡介:趙楠楠,吉林大學(xué)英語語言學(xué)碩士研究生,防災(zāi)科技學(xué)院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學(xué);李輝,西安理工大學(xué)外國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專業(yè)碩士研究生,防災(zāi)科技學(xué)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法及英美文化;池麗霞,中國礦業(yè)大學(xué)碩士研究生,防災(zāi)科技學(xué)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9-0-03
《接骨師之女》是譚恩美繼《喜福會》、《灶神之妻》和《百種秘密知覺》的第四部長篇小說。與前三部小說一樣《接骨師之女》同樣是圍繞華裔移民母女間的矛盾與和解展開?!都~約時報》書評人南希·維拉德盛贊本書結(jié)構(gòu),將它比喻成精細雕刻的象牙球,一層鏤空里面還有一層,如此層層不窮,構(gòu)造非常精巧。國內(nèi)的文學(xué)批評也是呈現(xiàn)多種多樣。陳愛敏教授主要針對其母女關(guān)系的這一主題,人物中國母親和美國女兒兩代間的沖突可以用過分享母親的回憶來消解;胡亞敏則從后殖民主義分析華裔美國人的文化身份建構(gòu);而莊恩平教授認為譚恩美對多元文化的看法是解讀小說的關(guān)鍵。除了這些學(xué)術(shù)論文外,還有許多關(guān)于《接骨師之女》的碩士論文,由于篇幅受限不一一列舉。而本文主要從大母神和回頭的浪子對祖孫三代女性中兩對母女關(guān)系形象進行分析,揭示母親對女兒矛盾的愛以及女兒對母親的態(tài)度從叛逆到理解的轉(zhuǎn)變過程。
一、 大母神和回頭的浪子原型
用原型解讀文學(xué)作品是在原型理論的基礎(chǔ)上,通過結(jié)構(gòu)主義的方法,“對整個文學(xué)經(jīng)驗和批評做原創(chuàng)性的分類對比,尋求文學(xué)的本質(zhì)屬性。”[1]原型(archetype)一詞來自希臘文,由arche(原初)和typo(形式)合成。原型批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榮格和弗萊。在《試分析心理學(xué)與詩的關(guān)系》中,榮格稱原型是反復(fù)發(fā)生的領(lǐng)悟的典型模式,是種族代代相傳的基本原型意象。他認為集體無意識的內(nèi)容是原型或原型意象,并把人的頭腦中繼承下來的祖先經(jīng)驗稱作“種族記憶”、“原始意象”,或“原型”。因此有的批評家把榮格的“分析心理學(xué)”稱為“原型心理學(xué)”。“原型批評家認為,最基本的文學(xué)原型是神話,各種不同的文學(xué)只不過是神話的延續(xù)和演變?!盵2]因而,原型批評又被稱為“神話原型批評?!?/p>
分析心理學(xué)中的大母神原始意象或原型“并非是存在空間和時間之中的任何具體形象,而是在人類心理中起作用的一種內(nèi)在意象?!?[3]它是原始女神崇拜的最初形態(tài),是偉大母親的象征。在人類神話和藝術(shù)作品的各種大女神(The Great Goddess)形象里都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心理表達。大母神這一說法是近代以來才有的,由于原始模型的是正負屬性的融合,具有對立統(tǒng)一和二重矛盾性,大母神“具有三種形式:善良的,恐怖的,既善又惡的,” [4]因此大母神可能表現(xiàn)為恐怖母神(如美杜莎),也可能是善良母神(如雅典娜),還有可能是兩者的結(jié)合。根據(jù)?!ぶZ伊曼,女性的基本特征是大圓、大容器,包容萬物,因而大母神積極的一面表現(xiàn)為母性的慈愛、關(guān)懷和養(yǎng)育,她消極的一面則為秘密、黑暗、誘惑和恐怖。簡而言之,大母神既是創(chuàng)造也是毀滅的化身。浪子回頭原型源于《圣經(jīng)》,是《新約圣經(jīng)》中《路加福音》15章第11-32節(jié)記載的一個耶穌的比喻?;仡^的浪子是一個猶太年輕人在揮霍浪費了從父親繼承的財富以后又回到家中,幡然悔悟,開始腳踏實地的生活,成為父親“死而復(fù)活,失而又得”的兒子?,F(xiàn)在浪子回頭多指做了壞事或不務(wù)正業(yè)的人改過自新或是迷途知返的人。在西方文學(xué)史中,回頭的浪子是歷經(jīng)一丟失自我、又尋回自我的形象,一直深受文人墨客們鐘愛。
二、大母神寶姨和回頭浪子茹靈
《接骨師之女》中的大母神寶姨既代表了親屬關(guān)系和中國血統(tǒng),又代表了統(tǒng)治和占有欲。寶姨是著名的谷接骨師的獨生女,相貌出眾,“生著蜜桃般水潤光潔的額頭,大大的眼睛,豐滿的臉頰,中間嵌著小巧而輕盈的鼻子?!?[5]她從小就接受教育,很有才氣,充滿智慧,與當時閨閣中的女子不同,她可以隨意出門。大方的性格使她有自己的主見選擇自己的婚姻,并大膽地在婚前與未婚夫偷吃禁果。她婚禮當天受奸人所害,丈夫和父親都丟了性命,痛心疾首之中她想要了結(jié)性命,卻自殺未遂,但容貌已毀聲音已失。為腹中的孩子,她在婆婆家當起了保姆,隱姓埋名,受盡他人鄙夷和冷眼。盡管她不能一名母親的身份照顧茹靈,但她人全身心地給予茹靈無限的關(guān)懷,教她讀書寫字,噓寒問暖,極盡所能。童年時期的茹靈在她的保護和照顧下生活安穩(wěn)滿足,盡管她不知道寶姨就是媽媽,還認為寶姨的一切關(guān)懷是理所當然,寶姨依然默默守護她的孩子。當然茹靈也是愛她的,她不覺得寶姨丑,甚至還覺得寶姨的嘴是個謎。寶姨善良慈愛的一面是大母神性格中積極包容的一面。
然而盡管寶姨為人智慧,心地善良,但是她性格中消極的一面也因茹靈的不感激、不理解而觸發(fā)、激化。首先,寶姨的面容可怖,她“右邊臉頰里面硬邦邦的有如皮革,左邊卻濕潤柔軟。部分牙齦也燒壞了,牙齒都掉了。她的舌頭好像一段燒焦的樹根?!?[6]面容的可怖讓人產(chǎn)生厭惡、恐懼的感覺,使寶姨遭到嫌棄。隨著茹靈長大,比起來自寶姨的愛,她更期望得到名義上的母親的關(guān)注。寶姨在家中地位低下,受人鄙夷,在他人的影響下長大后的茹靈對待她的態(tài)度也變得矛盾起來。小說開篇就對寶姨進行了描寫“她不能說話,只能發(fā)出喘息聲和吁氣的聲音,猶如寒風(fēng)的嘯聲,” [7]由此可見寶姨給人的感覺都是消極的意象。茹靈既熱愛、敬重寶姨,同時又嫌棄她,看不起她,甚至有時討厭她,對寶姨公然反抗。一次茹靈說要取回龍骨,情急之下的寶姨歇斯底里地搖著她的肩膀,打手勢說道“你還嫌我為你遭的罪不夠多么”。[8]“她捶胸頓足,拼命揮手,比劃著說,這姓張的不是東西,就是他殺了我父親,害死虎森,她拼命發(fā)出一種很怪的聲音,仿佛恨不得把喉嚨掏出來?!?[9]失語的寶姨是如何的絕望、無助。當茹靈不顧寶姨的極力反對要嫁給仇人的兒子時,寶姨動手打了茹靈。當這一切都無法阻止茹靈,走投無路的寶姨決心以死來阻止悲劇的發(fā)生。自殺后的寶姨化成鬼魂到茹靈的繼父在北京的筆墨店,使茹靈的繼父在驚恐中打翻了油燈,筆墨店被毀于一旦?!柏撁婊咎卣鱽碓从趦?nèi)在的經(jīng)驗,原型女性表現(xiàn)的痛苦、恐怖和對危險的恐懼?!?[10]由此可以看出,在仇人心懷鬼胎的危機面前,在自己的女兒不理會自己忠告的情況下,寶姨只能走極端,以猙獰的形象面對所有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痛苦的人。她的聲嘶力竭與死亡、魔鬼等意象聯(lián)系在一起,這些正與大母神的消極一面對應(yīng)。
寶姨身上有明與暗的雙重特征。以大母神為原型,譚恩美筆下的寶姨形象清晰地躍然紙上,讓讀者喜愛她的善良,同情她的遭遇,理解她所有黑暗的一面是不公的命運造成的。她的慈愛與極端充分體現(xiàn)了大母神這一原型意象。
作為女兒的茹靈,她對母親寶姨的態(tài)度經(jīng)歷了鄙夷忽視到理解感悟,尋求原諒的過程,這一軌跡恰好符合回頭浪子這一原型意象。正如上文提及的,小時候的茹靈不諳世事,跟寶姨很親,也很聽話,但長大后的茹靈,意識到寶姨在自己家中只是個保姆,從內(nèi)心渴望“母親”認可的茹靈,開始對寶姨的悉心關(guān)懷不理不睬,無動于衷,甚至也開始像其他人一樣瞧不起她,對寶姨“盡是憐憫之情,就像憐憫那些乞丐,卻不敢直視他們的眼睛。” [11]固執(zhí)的茹靈不愿意聽從寶姨的忠告,執(zhí)意要嫁給張老板的兒子。寶姨將自己是茹靈母親和張老板是自己家仇人的事實寫下來,讓茹靈看,但茹靈認為這是寶姨想要阻止自己追求幸福的詭計,沒有讀完寶姨的信。最終,茹靈對寶姨的種種警告不理不睬,把寶姨逼上了自殺之路。寶姨的死終于讓茹靈醒悟,過去的種種都拼接在一起,悲傷的茹靈去窮途末路找寶姨的尸體,任憑自己被樹枝刮傷也抵不上失去寶姨的痛苦和對自己的悔恨。她甚至感覺“一部分的我自己,永遠遺失在了窮途末路。” [12]之后,茹靈在各種艱難險阻和生活悲慘遭遇面前都頑強的活下來,但她一直念念不忘的就是想得到寶姨的原諒。最終,茹靈在女兒露絲的沙字中獲得母親的原諒。
三、大母神茹靈和回頭浪子露絲
來到美國的茹靈有了女兒露絲,在第二任丈夫也就是露絲的父親在車禍中去世后,一個承擔起照顧女兒的責(zé)任,她盡可能給女兒最好的生活,也極力地想保護女兒,不受美國文化的腐蝕。茹靈對露絲的愛是深沉的。一次露絲為了故意氣自己的母親從滑梯摔下去,導(dǎo)致骨折,茹靈非常心疼女兒,恨不得是自己掉幾顆牙齒,替女兒承受疼痛,她“并沒有生氣,她憂心憧憧,滿懷愛意。露絲驚訝之余,竟忘記了身上的疼痛。” [13]對女兒的關(guān)心讓她包容女兒的惡作劇,也沒有進行責(zé)備。像寶姨教茹靈知識一樣,茹靈也教露絲漢字,她不愿女兒舍棄她的中國傳統(tǒng),寶姨留給她的東西她也要傳給自己的女兒。大母神中的善良母神可以是“基本特征占優(yōu)勢,也可以顯露出恐怖女神的特點,具有變形特征優(yōu)勢。” [14]茹靈身上也有一些恐怖女神的特征。例如,她總是偷看女兒的日記,“母女兩人根本不能互相信任。背叛和不忠就是從這種小事情開始的,并非什么驚天大謊言,而是這些生活中的小秘密?!?[15]她對女兒的任何行為都加以干涉,指手畫腳,甚至在露絲選擇和亞特同居后,她還不停地追問什么時候結(jié)婚,讓露絲覺得自己的母親簡直是不可理喻,造成母女間的隔閡。露絲甚至故意在“日記本里寫道:‘我恨她!再找不到像她這么糟的母親了。她不愛我,不聽我說話,根本不理解我,只會挑剔我,發(fā)神經(jīng),讓我更難受?!?[16]此外,茹靈對任何事物的解讀都和鬼魂有關(guān)系,如“打碎了碗,狗叫個不停,電話接起來沒有聲音,或者聽筒里傳來沉重的呼吸聲,都是鬼魂作祟?!?[17]就連露絲都覺得母親總是盯著她,“她的后腦生著一雙魔眼?!?[18]在茹靈的精神世界,一切都顯得令人膽戰(zhàn)心驚。由此可見,茹靈是一位具有恐怖女神變性特征的善良女神。
第三代女兒露絲作為一名出生在美國的第二代華裔移民,生長在美國土地上的露絲對于自己的中國母親茹靈一直采取叛逆的態(tài)度。中美文化之間的巨大差距,讓母女倆不能進行充分的交流。深諳美國價值觀的露絲認為母親是種約束,阻止她做一個真真正正的美國人,她無法理解母親中國式的好意,也不懂得母親傳給她得中國文化傳統(tǒng)有何種意義。母女倆不斷地爭吵,不斷地互相傷害對方會。露絲甚至認為母親蹩腳的英語和在公共場合大聲講漢語的習(xí)慣是她的羞恥。對母親的疏離、不理解的結(jié)果是露絲成年后選擇和亞特同居,離開母親。露絲的這一舉動是為了努力融合到美國生活,融入白人生活,斬斷她所有的中國根基。可是當茹靈別診斷出為老年癡呆時,亞特的反應(yīng)很冷漠讓露絲既震驚又失望,同居十年,卻依然不能在困難時刻互相攙扶。但隨著母親的健康每況愈下,露絲已顧不得自己的個人生活,開始全身心照顧母親。與此同時,她開始反思自己的華裔身份。“聽媽媽講述自己的故事,陪她回顧生命中經(jīng)歷的種種曲折,聽媽媽解釋一個漢字的多重涵義,傳譯母親的心聲,盡量了解母親的思緒?!?[19]她找人翻譯母親的手稿,認真讀母親的回憶錄,感受的她的中國血統(tǒng),了解家族史。漸漸地她認同母親所給與她的中國傳統(tǒng),迫切地想知道代表著祖母寶姨身份的名字。最后從高靈那得知寶姨的名字是“谷鎏信”后,露絲不禁落淚,因為她終于在這么多年后找回了自己丟失的身份:“寶姨有她的姓氏家族,茹靈也屬于這個家族,露絲也是” [20]。通過找到自己的身份,每年三月就會失聲的露絲也找回了自己聲音,更正了她和亞特的關(guān)系,步入婚姻的殿堂。最終,母女倆來得及原諒了對方。露絲終于理解到“這些都是祖上傳下來的警示,不是為了嚇唬她,而是提醒她不要犯她們當年犯的錯誤。” [21]從此她不再為別人執(zhí)刀,她開始為自己、為母親、為外婆寫作。正如一名回頭的浪子,露絲最后接受了她的華裔身份,而這也讓她找到了完整的自我。
結(jié)語:
通過解讀大母神和回頭的浪子這兩個原型,分析寶姨——茹靈和茹靈——露絲兩對母女的關(guān)系,不難看出譚恩美筆下的母女關(guān)系中的愛與憎分明,都是互相愛著對方,但由于不了解造成的不理解,母女甚至?xí)ハ鄠?,但正如陳愛敏教授認為的那樣,母女之間的矛盾沖突可以通過母女共同品讀母親對于過去的記憶來消解。茹靈通過寶姨的信理解了她又慈愛又絕望的種種舉動;露絲通過茹靈的回憶錄接受了母親給她的中國身份。外婆、母親和露絲三代人終于消除了矛盾,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
注釋:
[1][2]張中載. 原型批評[J].外國文學(xué).2003.No.1:69、71.
[3][4][10][14]?!ぶZ伊曼,李以洪譯.《大母神:原型分析》.東方出版社.1998:3、22、148、37.
[5][6][7][8][9][11][12][13][15][16][17][18][19][20][21]譚恩美著,張坤譯.《接骨師之女》.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2、2、2、171、173、181、202、69、37、137、138、9、68、146、331、333.
參考文獻:
[1]陳愛敏.論譚恩美新作《接骨師之女》中的母女關(guān)系[J].南京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3.
[2]陳愛敏.母女關(guān)系主題再回首——譚恩美的新作《接骨師之女》解讀[J].外國文學(xué).
[3]周梅香.以沉默的方式打破沉默——解讀《接骨師之女》中的沉默與自我伸張[D].南昌:南昌大學(xué),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