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子
癡迷恐怖小說,
初二女生夜半時分請“筆仙”
近段時間,家住北京市朝陽區(qū)的吳靜吃驚地發(fā)現(xiàn),讀初二的女兒小葉狀態(tài)萎靡,晚上不敢一個人睡覺,非要和她擠在一起,弄得老公只好到書房搭了個地鋪。這還不算,小葉一天到晚提心吊膽,像是被人脅迫的樣子。這樣的狀態(tài)讓小葉精神恍惚,作業(yè)錯誤百出。老師在校信通上對小葉進行了嚴厲批評,并請家長督促孩子予以改正。
吳靜坐不住了,女兒學習一向優(yōu)秀,怎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她與女兒談心,問她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是不是在學校受到了欺負?如果是這樣,她出面去找校長說。起初,小葉咬著嘴唇不愿回答,最后拗不過媽媽,哭著撲進媽媽懷里,泣不成聲地說:“媽媽,我得罪筆仙了,它整天纏著我,我好怕!”
“筆仙?筆仙是誰?他家住在哪兒?媽媽去找他!”聽媽媽這樣說,小葉搖著頭,說:“筆仙不是人,是很靈的一個神,我把它給得罪了,媽媽您一定要救我!”女兒越說,吳靜越糊涂。小葉漸漸止住了哭泣,給媽媽講起了她被筆仙纏上的經(jīng)過。
近幾年,恐怖靈異小說在中學生中流行起來,其中有部《筆仙》的恐怖小說在中學生中非常流行。筆仙既是這部書的書名,也是書中描繪到的一個招靈游戲。這個游戲是通過某種神秘的儀式,招來筆仙,讓筆仙回答自己的問題。這個游戲在同學中傳得神乎其神。小葉讀過這部小說后,好奇心驅(qū)使,也想玩一玩。于是,在一個周末的深夜,小葉說服了自己的好朋友麗麗,兩人趁著周末宿舍無人打擾,熄燈點亮蠟燭,準備玩一次筆仙游戲。
玩游戲前,小葉和麗麗心里也挺矛盾,擔心萬一真請來了筆仙怎么辦?如果請來又送不走,陰魂不散的,怪嚇人的。雖然小葉有幾分擔心,可想到同學們玩過都沒事兒,她覺得自己也不會有什么問題。
幽暗的燭光中,小葉和麗麗坐在桌子兩邊,按照小說里寫的方法,兩人雙手交叉,把一支筆放在兩人交叉的手指中間,筆尖輕輕地放在一張白紙上面,嘴里念念有詞:“前世前世,我是你的今生,如果有緣,請你顯靈,幫我們來畫個圈!”當時正值午夜時分,周圍格外的寂靜,兩個女孩說完召喚筆仙的話后,一動也不敢動,生怕哪個動作不對請不來筆仙。就這么堅持了幾分鐘,她們手里的筆卻一點兒反應都沒有。難道這世上根本就沒什么筆仙?小葉有點兒動搖了。就在這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小葉感覺她自己沒動,而和麗麗共同握著的那支筆卻動起來。小葉頓時緊張起來:會不會是筆仙來了?麗麗的手沒有動,但她覺得好像有人拽著她的手一樣,兩人共同握著的那支筆在白紙上畫來畫去。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筆仙嗎?
小葉和麗麗既興奮又緊張,趕緊照著書中的方式,比葫蘆畫瓢地和筆仙交流起來:“筆仙筆仙,如果你能顯靈,請畫一個圈?!绷钚∪~和麗麗興奮的是,筆仙果然在她們面前的白紙上畫了一個圈。小葉提出她的問題:“你能猜出我的年齡嗎?請問我什么時候結(jié)婚?”讓小葉和麗麗驚奇的是,她們共同握著的那支筆,竟在白紙上寫出了答案。小葉覺得太神奇了,認定真的是筆仙來到了她們身邊,而且對于她的出生年月等問題,回答的都挺準。
起初,小葉和麗麗也就是跟風玩一玩筆仙游戲,沒想到筆仙這么厲害,啥都知道,長這么大,她還從來沒有遇到過這么厲害的角色。從此,小葉對筆仙深信不疑,很快就陷進筆仙游戲當中無法自拔。
少女被筆仙糾纏精神恍惚,
心理專家邀母女做游戲
小葉對媽媽說,一開始,她就是和麗麗在一起的時候玩一玩請筆仙的游戲。漸漸地,她迷上了這個游戲,一有時間就去請筆仙,而且什么事兒都去問筆仙。一次期末考試前,小葉問筆仙自己這次考試能考多少分。筆仙的回答是:90分。
考試結(jié)果出來,小葉考了88分,有2分老師給她漏算了。這下小葉對筆仙佩服得五體投地。后來,小葉對筆仙形成了依賴,就連出門穿什么衣服,或者什么時候出門合適,都要向筆仙請教。請筆仙成了小葉每天都要做的必修課。然而,小葉很快就開始了她揮之不去的噩夢。
那段時間,小葉和班上的一個男生關(guān)系不錯,那個男生有追求她的意思,小葉想答應。然而,小葉又覺得不以結(jié)婚為目的的戀愛不靠譜,就想問問筆仙自己該怎么辦。于是,她深夜請來筆仙,想問問筆仙她和那個男孩合不合適。當時小葉對著筆仙念了60多遍咒語,大概過了十多分鐘,那支筆慢慢動了起來??吹焦P動了,小葉趕緊向筆仙提出自己的問題,可沒想到的是,那支筆在桌子上瘋狂地轉(zhuǎn)了起來。當時小葉就緊張起來,害怕控制不住筆。過了一會兒,小葉攥筆的手又酸又麻,她支撐不住了,筆“啪”地掉到了桌子底下,她嚇得大驚失色。因為筆仙游戲有幾個禁忌:一、不能問筆仙是怎么死的;二、游戲結(jié)束的時候,一定要和筆仙作個告別。請筆仙的過程中,如果筆掉到了桌子下面,那筆仙就送不走了。中國有句古話:請神容易送神難。小葉十分清楚,送不走筆仙的后果很嚴重。
小葉對媽媽說,她非常擔心筆仙會給自己帶來不幸,從此她變得心神不寧。放學,她害怕筆仙跟著她回家。因為精神負擔過重,小葉無心上課,一看到鉛筆、圓珠筆,總覺得會從筆桿子里爬出一個人來。這樣的精神狀態(tài)讓她精神恍惚,以至于影響到了學習。
聽完女兒的講述,吳靜覺得既好笑又著急。她一向不相信那些鬼神游戲,可又無法解釋其中的奧妙??吹揭幌騼?yōu)秀的女兒整天擔驚受怕,無心向?qū)W,她決定向?qū)<仪笾?。隨后,她帶著女兒來到北京同仁京苑醫(yī)院進行心理咨詢。精神科副主任醫(yī)師張淑芳接待了她們母女。
張淑芳多年來從事臨床心理學和精神內(nèi)科的研究,在她診斷的患者里面,也曾有人提到過玩筆仙游戲的經(jīng)歷,由于當時癥狀不是特別明顯,張淑芳沒有太留意。這次從小葉那里,她再次接觸到了玩筆仙游戲?qū)е滦睦碚系K的案例,就對這個神秘的招靈游戲產(chǎn)生了興趣。
張淑芳決定和小葉玩一次筆仙游戲,她想親身體驗一下請筆仙的過程。然而,她和小葉按照請筆仙的那套規(guī)則做下來,筆仙并沒有出現(xiàn),這讓小葉非常害怕,以為是上次自己沒送走筆仙,它一直在旁邊看著自己,不讓別的筆仙靠近。張淑芳不肯放棄,反復做了幾次,仍然沒有成功。這讓張淑芳非常擔心,她覺得如果解不開謎團的話,就沒法徹底治好小葉的心病。于是,張淑芳查閱了大量資料,終于弄懂了請筆仙背后的玄機。
隨后,張淑芳打電話邀請來吳靜母女,請她們共同做一個試驗:吳靜被要求緊緊攥住一支筆,輕輕地用筆尖點在紙上,同時要求手臂懸空和保持手的靜止。張淑芳提醒小葉,她媽媽握筆的手其實并不是靜止的,而是在慢慢移動,在紙上留下了不規(guī)則的線條,這讓小葉非常驚訝,不明白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張淑芳解釋,這個實驗是在光滑、堅硬的桌面上進行,道具是一張紙以及一支書寫流利的筆。人在握這支筆的時候,不準有其他的支點,肘部、腕部懸空,長時間保持穩(wěn)定,在受力面積比較小的情況下,壓強就比較大,筆既不能掉,同時又要保持放松,那么胳膊就會晃動。就像一個人長時間保持立正的姿勢,同時又被要求放松一樣,這種情況下他就會晃動。也就是說,在不請筆仙的情況下,人的胳膊也會晃動,從而在紙上留下筆跡。這種現(xiàn)象有個科學的名字,叫無意識運動。
心理專家妙解玄機,
疑惑頓釋女生一身輕松
張淑芳的解釋讓小葉更加納悶,之前她在請筆仙的過程中,手移動的距離非常大,遠遠超過無意識運動的時候手的距離,之后留下的是一些雜亂的線條,甚至能畫出一些符號,這怎么能用無意識運動解釋呢?難道自己得了一種手抖病嗎?
張淑芳解釋,請筆仙的過程中,除了無意識運動之外,還要極力營造出一種神秘的氛圍,請筆仙的人心理受到過筆仙如何靈驗的暗示。當他們按照請筆仙的規(guī)則操作,說出那些所謂的咒語等到筆尖抖動的時候,他們認為筆仙降臨了。也就是說,筆仙的降臨只是游戲者的潛意識或者下意識所為,當事者卻把這歸因于筆仙的指使行為,所以這個時候他們有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做指引,這種心理暗示每個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為了更好地給小葉解釋,張淑芳又做了一個試驗:她讓試驗者閉上眼睛,平伸雙臂,告訴他其中一只手上有一個很重的東西壓在上面。幾分鐘后,小葉驚奇地看到,雖然沒有在試驗者手上放置任何東西,但他的手臂居然變得一高一低了。張淑芳解釋,當試驗者接受心理暗示后,感覺有東西壓在手上,不斷加強的心理暗示,讓他的胳膊一點點下沉。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小葉真的不敢相信心理暗示竟有這么大的作用。然而,小葉仍十分迷惑,這種心理暗示和筆仙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呢?
張淑芳解釋,小葉讀《筆仙》小說的過程,也就是一個不斷得到“筆仙很靈驗”的心理暗示的過程。整本書看完,她心理上對筆仙已是非常的信任。她和同學玩筆仙游戲時,選擇在無人打擾的深夜,再加上燭光營造出的神秘氛圍,兩人都處于高度專注的狀態(tài),又都虔誠地相信筆仙一定能出現(xiàn),一旦其中的一人胳膊抖動一下,另一人就能清楚地感覺到,她們會下意識地認為,這就是筆仙來了,另一人也會配合著對方向左或向右轉(zhuǎn)動,一個圈就這樣畫成了,這也就是筆仙“顯靈”的真正原因。
張淑芳告訴吳靜,目前沉迷于筆仙游戲的,大都是小葉這樣的青少年。青少年容易對這個游戲產(chǎn)生興趣,是因為他們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世界觀、人生觀還沒有成熟。此外,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和對死亡的恐懼,以及對前程的把握等,都處于一種無助狀態(tài),這也造成了他們對筆仙這一虛擬神靈的盲目崇拜。
在徹底了解了筆仙的原理之后,小葉的情緒慢慢平靜下來,終于恢復了往日的快樂,學習狀態(tài)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張淑芳說,現(xiàn)在在中學生中廣為流傳的還有蝶仙、筷仙等游戲,其實這些游戲并不是《筆仙》此類的恐怖小說首創(chuàng),而是從我國古老的巫術(shù)扶乩占卜演變而來的,其實是一種迷信活動。孩子們因為心智不健全,對很多現(xiàn)象無法解釋,不由自主地沉迷其中。這就需要學校、社會和政府有關(guān)部門,對中學生這個群體進行正確引導,引導他們讀更多健康有益的書籍,而不是被那些狐仙鬼怪之類的書籍迷住雙眼。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