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東
領導干部“進課堂”,對工作而言,是一項內容,是一種方法;對個人而言,是能力的檢驗,是魅力的展現(xiàn)。
2010年,重慶市長黃奇帆在北京大學發(fā)表《世界是可以重組的》,從經濟學、哲學角度談世界重組;2012年12月,時任湖北省省委書記李鴻忠用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脫稿為武漢大學的學生們解讀“中國夢”……地方執(zhí)政大員走進大學演講授課時有發(fā)生,眼下領導干部上講臺正成為一種具體的、可操作、明確要求的制度設計。
領導干部上講堂
2015年7月,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聯(lián)合下發(fā)了《關于領導干部上講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要求以省級為主的領導干部上講臺,為高校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201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對領導干部到黨校講黨課作了制度性安排:各級黨委領導班子成員每人每年至少到同級黨校講一次課,每年領導干部到黨校講課的總課時,占各級黨校主體班次總課時比例不低于20%。
其實早在2004年,“領導干部上講臺”提法已面世。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大學生面臨著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的沖擊,國家機關和地方黨政負責人要經常為大學生作形勢報告。
之后,便經常有地方領導給大學生授課的新聞見諸媒體報道。2007年,時任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給鄭州大學的學生們講形勢,說“青年強則國家強”。同年時任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到南京大學,給師生們作了形勢報告。
領導干部“講課”,對工作而言,是一項內容,是一種方法;對個人而言,是能力的檢驗,是魅力的展現(xiàn)。
三部門《意見》下發(fā)后不久,不少省份的領導登臺“講課”。地方省級黨政主官中,第一位走上講臺的是時任云南省長陳豪,緊跟其后的還有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原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原江西省委書記強衛(wèi)、原浙江省長李強、陜西省委書記婁勤儉、山東省長郭樹清等。
畢竟省級領導干部,“講課”不同于一般的教學課堂,“學生”身份多重,“課堂”效果如何,不能僅靠氛圍讓人產生敬畏與高大上感,真正判斷授課“教師”課講得如何,關鍵在于這些省級主官的個人積淀、閱歷、講話風格和人格魅力。
除了“光環(huán)”,更重實力
省級領導干部見多識廣,具有豐富的政治閱歷,對國情、黨情、社情、民情了解深入,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握準確,這些成為領導干部上講臺授課的教學優(yōu)勢,也是除了“領導”光環(huán)以外更能吸引師生的重要方面。
實踐中,他們接觸到政府或社會方方面面的機會很多,很多時候他們本身就是一些棘手問題或突發(fā)事件的決策者、應對者。同教師的課堂不同,省級領導的講課涉及到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問題。如果在“課堂”既能了解全球、全國和當?shù)氐男蝿荩帜苈牭浇Y合個人成長經歷的故事,以及現(xiàn)實案例的經驗和做法,在這樣的“課堂”聽課者確實能夠解渴、過癮。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書記彭清華的報告從“五年規(guī)劃”的由來和沿革講起,介紹了十八屆五中全會的主要精神,還引用了《華爾街日報》的話,“中國共產黨所做的程序復雜的工作對全球經濟的意義日益重大”。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在“課堂”上,從貴州的政治經濟現(xiàn)狀講起,也分享了個人成長的一些建議,他希望青年學生要懷有感恩之心、進取之心、樂觀之心、包容之心。
韓愈《師說》里談到,“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省級領導不僅是執(zhí)政一方的大員,更是專業(yè)領域的行家。他們根據(jù)自己的工作分工,從宏觀視野出發(fā),精準結合主政實際,在大學課堂里娓娓道來,向學生們展示了實干精煉的一面。
云南省紀委書記張碩輔到云南師范大學就圍繞“反腐、全面從嚴治黨”的話題,給學生作了形勢報告。陜西省副省長張道宏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作了一場題為《我省環(huán)境保護的形勢和任務》的形勢政策報告。甘肅省委宣傳部長連輯的報告主題是“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幾個重大問題論述的體會”。江西省委宣傳部長姚亞平到井岡山大學,作了《當前我國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特征、挑戰(zhàn)和任務》的報告。
領導干部授課均無照本宣科現(xiàn)象,他們緊密圍繞教學主題,聯(lián)系國家和本省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實際,運用科學的邏輯推理和生動的事例論證,主動回應廣大師生關心的熱點問題。不僅分析問題,而且結合當?shù)貙嶋H情況,拿出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及時破解了縈繞在師生頭腦中的疑難問題。
2015年9月7日,時任云南省省長陳豪在昆明理工大學作的形勢報告,該報告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云南發(fā)展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對云南跨越式發(fā)展的深刻內涵、發(fā)展目標、實現(xiàn)路徑,存在的困難和面臨的機遇,以及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和高校在跨越式發(fā)展中發(fā)揮的作用等內容作了深刻、全面、系統(tǒng)的分析和闡述。
淡化“官員”色彩
施展個人魅力
省長書記們摒棄“官員”色彩,以一名普通教師的身份參加到師生中間,說真心話、嘮內行嗑,拉近與師生的距離,在自由平等、和諧友好的氛圍中開展教學活動,以自己獨特人格魅力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大學課堂。
廣西的彭清華書記在廣西大學講課前,現(xiàn)場進行了半小時的拉歌環(huán)節(jié),來自駐南寧15所高校的1300多名師生被分成兩隊,拉的都是一些“青春正能量的歌”,如國歌、《愛我中華》《我的大中國》等,還有壯族民歌《趕圩歸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安排,尤其是對有著11個少數(shù)民族的廣西來說,格外親切。
講課過程中,彭清華采取“作報告”的方式,沒有照稿念,時不時開個玩笑,講座共持續(xù)了兩個半小時。報告會結束后,彭書記在廣西大學進行了 工作調研,在團學新媒體中心,他還親手操作自拍桿與學生合影留念。
與彭清華不同,貴州省陳敏爾書記“上課”,做了PPT,擬了提綱,更像一次課堂授課。陳敏爾講了貴州的政治經濟現(xiàn)狀,分享了對個人成長的一些建議,對青年學生提出了希望。“講課”結束后,還有提問互動環(huán)節(jié),宛若一位師長,授業(yè)解惑。
往前追溯,領導在大學課堂里施展魅力大放異彩的情況,至今仍令人稱道。
2011年10月,時任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的黃華華在中山大學向師生作了題為《廣東“十二五”時期的發(fā)展形勢與任務》的報告。報告主要依托于精確的官方數(shù)據(jù)以及真實的事例,回顧了廣東“十一五”化危為機、危中求進的舉措與成效。作完形勢報告后,應中大師生要求,黃華華還現(xiàn)場賦詩一首:“康樂園中萬朵花,芬芳桃李滿天涯。嶺南春風連春雨,老樹新枝綻奇葩。”
2009年10月,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汪洋在中山大學對話大學生。不僅主動邀請學生把他們自己有關改革發(fā)展的好點子寄給他,更與學生交流網絡使用習慣,稱自己是一個資深的網友,但是各種垃圾郵件、信息已經讓他不勝其擾。對于廣東未來十年后的期望,汪洋希望“10年后的廣東人能更加休閑……我們可以坐在珠江邊上喝咖啡”。
(作者單位:中國鐵路總公司鐵道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