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淼
(昌吉州纖維檢驗所,新疆 昌吉 831100)
試論顏色級檢驗技術的難點及應用
張淼
(昌吉州纖維檢驗所,新疆 昌吉 831100)
為提高棉花檢驗技術水平,GB1103.1-2012鋸齒加工細絨棉標準實施,要求顏色級檢驗技術應用到棉花質量檢驗中。但受一些因素影響,顏色級檢驗技術應用中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對顏色級檢驗技術的難點進行分析,為棉花品級檢驗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參考。
顏色級檢驗;技術;難點;應用
顏色級應用于棉花顏色的評定,依據(jù)棉花黃色深度棉花被分為黃染棉、淡黃染棉、淡點污棉、白棉,是評價棉花品質考慮的重點內容,因此,加強棉花顏色級檢驗研究,對棉花品質的準確評定,提高棉花應用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色度上棉花顏色變化呈現(xiàn)三維漸變,不過對其進行空間真正意義的分割難度較大,因此,為降低棉花顏色的區(qū)別難度,人們對棉花顏色類型進行適當劃分,即,依據(jù)棉花黃色程度將棉花劃分為黃染棉、淡黃染棉、淡點污棉、白棉四種類型。其中正常棉花底色多呈現(xiàn)乳白色或白色,屬于白棉。棉花生長期間,受蟲害、干旱等因素影響死亡的棉纖維多呈現(xiàn)深黃色。同時,棉花存儲期間受時間、濕度、溫度等因素影響也會呈現(xiàn)深黃色。研究發(fā)現(xiàn),棉花顏色受敏感程度、飽和程度影響,為便于識別人們提出運用反射率、黃度兩個重要指標進行評定。人們觀察到的棉花正是這兩個指標的綜合反映,符合棉花顏色圖劃分走勢,即,反射率、黃度為斜線與曲線。在實際檢驗中,用感官對顏色級進行檢驗的難度較大,為保證檢驗質量,運用顏色級知識時,檢驗人員應不斷的思考與總結規(guī)律,并進行長時間的鍛煉。
棉花檢驗中品級和顏色級依據(jù)的標準存在較大差別,尤其顏色級檢驗步驟要求較為嚴格,要求先對棉花進行分類,而后進行定級。其中分類指先對其所屬的類型加以判斷,而后確定所屬的級別。品級一個級僅有一塊樣品,而顏色級一個級別的每盒中包括四塊反射率與黃度不同的樣品。因此,為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應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初步判斷棉花樣品,確定屬于黃染棉、淡黃染棉、淡點污棉、白棉中的哪一類。相鄰類級別的判定依據(jù)為:超過相鄰類相鄰級或黃度相近的第一塊。同時,還應注重亮度的判定,當亮度超過相鄰類相鄰級的第一塊時,需對本類上一級實物標準進行對比。另一方面,確定樣品類別后,對所述級別進行判斷,認真觀察樣品黃度,原因在于當前實物標準一級含有四塊,盡管其處于統(tǒng)一級別,但在亮度與黃度上存在一定差異,對比時應將接近或相應黃度塊找準,而后進行亮度的對比。
為提高檢驗準確度,應注重實物標準的正確比對,原因在于品級實物標準一般情況下為每級一塊,實際操作中會出現(xiàn)樣品狀態(tài)與實物標準不對應的情況,此時需在認真研究品級文字描述的基礎上進行判斷。而采用顏色級檢驗技術可防止上述不良狀況的發(fā)生,顏色級檢驗對棉花特點的涵蓋較為全面,每級的四塊棉花展示出了該級棉花特殊范圍,因此,為保證檢驗質量,實現(xiàn)感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檢驗員應確保顏色級實物標準的正確使用。
理解分類類型圖線時,需重視顏色級分級圖上存在的自右向左傾斜的曲線。由相關理論得知,當棉花的反射率較低時,黃色深度會小一些,與黃色深度大、反射率高棉花視覺上較為接近,因此,類型線呈現(xiàn)由右上向左下傾斜的狀態(tài)。但應引起重視的是:棉花的反射率高,吐絮相對較好,成熟度高,黃色深度稍大,不過并不會影響對其質量的評定,這一點是顏色級和品級評定差別最大之處。當棉花反射率低,黃色稍深,吐絮較差,成熟度低,質量相對越差,因此,反射率低時,對黃色深度具有越高的要求,類型線呈現(xiàn)由右上向左下傾斜和棉花自然生長狀態(tài)相符。
依據(jù)黃色深度進行判斷,即便處于同一類型,其反射率也處在較大差別。依據(jù)反射率可將棉花劃分成不同級別,尤其根據(jù)視覺特征得知,當反射率相同時,棉花越黃反而感覺越亮,等級線向右下傾斜,使得相同等級的棉花給人亮度相同的綜合感覺。分析棉花自然生長特點,不同地域的棉花顏色不同,反射率也不同,黃色較淺,對應越高的反射率。黃色深度高,反射率反而越低,因此,級別線由左上向右下傾斜,與棉花地域特點相符。
依據(jù)棉花顏色級相關標準,運用顏色級檢驗技術的目的在于實現(xiàn)感官檢驗向儀器化檢驗的實現(xiàn),降低人為感官帶來的誤差,從而提高檢驗的權威性、普遍性以及科學性。但實踐中目光感光檢驗仍不可缺少。因此,棉花加工之前應注重對棉花繁育、種植、采購以及扎花等環(huán)節(jié)的考慮,將其與最新的棉花標準對照。同時,確保顏色級技術的合理運用,檢驗員尤其應認真學習標準內容,掌握檢驗方法與技巧,借助實物標準對觀察結果加以校準。而且平時注重與同事的交流,相互借鑒檢驗經驗,不斷提升自身檢驗水平。除此之外,棉紡企業(yè)應注重定期舉行顏色級檢驗技術培訓活動,邀請知名技術專家為檢驗員講解顏色級檢驗專業(yè)知識,以及檢驗中應注意的事項,全面提高檢驗員顏色級檢驗水平,為顏色級檢驗技術的靈活運用奠定基礎。
棉花檢驗新標準的發(fā)布與實施促進了棉花質量評價體系的改變,因此,為給棉花實際檢驗工作帶來參考,本文對顏色級檢驗技術進行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棉花質量新標準給檢驗員檢驗技術提出更高要求,不僅要求其熟練掌握顏色級感官檢驗技術,而且還需檢驗目光保持較好的穩(wěn)定性,提高感官檢驗和儀器化檢驗的相符與一致率。
(2)受多種因素影響,顏色級檢驗技術應用面臨感官檢驗難度大、實物標準對比要求嚴格、分級類型圖線不易理解等難點,因此,為滿足檢驗標準要求,檢驗員應加強顏色級相關理論的學習,并根據(jù)標準內容進行實踐,不斷總結顏色級檢驗中存在的不足。同時,多與同事溝通交流,吸取他人先進經驗為我所用,不斷提升顏色級檢驗水平及效率。
[1]孫鈺杰.把握要點做好棉花顏色級檢驗[J].中國棉花加工,2015(06):37-39.
[2]魯偉東.棉花顏色級檢驗結果差異的原因和對策[J].中國纖檢,2015(07):58.
[3]劉鐵華.淺談提高棉花顏色級檢驗準確性的措施[J].科技致富向導,2014(08):294.
10.16640/j.cnki.37-1222/t.2016.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