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鐸
大山深處值守人
□張 鐸
4月的南山,微風中挾帶著遠處雪山傳來的清洌涼意,春雨過后,紫泥泉的山坡上顯出絨絨的綠茵,山坡下110千伏紫泥泉變電站里,吱吱的電流聲陪伴著運行人員渡過了十五載春秋,層層的山巒和高高的電力鐵塔見證了十幾年間充足的電能給礦區(qū)生產(chǎn)帶來的巨大變化;大山里牧民的點點燈光述說著供電人的付出與責任;紫泥泉變電站內(nèi)榮譽墻上,八師石河子市總工會頒發(fā)的“工人先鋒號”、“巾幗文明示范崗”等一系列獎牌呈現(xiàn)了這個深山小站電力人那份執(zhí)著堅守的信念。
110千伏紫泥泉變電站位于南山紫泥泉鎮(zhèn)東面的半山坡上,除了站長翟新民以外,站里其余6名值班運行人員的工齡與變電站的站齡一樣長,2000年12月1日變電站正式送電運行時他們就在這里工作了。平日里,7名值班員除了負責紫泥泉變電站的正常運行以外,還兼顧著兩個35千伏無人值守變電站——石場變電站、紅溝變電站的設備監(jiān)控和巡視工作。
兩小時一次設備巡視、定時對三個變電站的技術數(shù)據(jù)查抄、記錄,一日又一日周而復始的工作看似寂寞、單調(diào),但這里卻是紫泥泉、石場、紅溝三個鎮(zhèn)區(qū)煤礦生產(chǎn)和牧民生活的供電前哨班。
2015年12月30日傍晚,天完全黑了下來,后臺保護設備突然發(fā)出的急促報警聲,瞬間打破了變電站靜謐的氛圍。“10千伏石門子線、10千伏團值線跳閘”,當值運行人員張豫立即向值班負責人翟新民報告設備故障情況?!白?,去設備區(qū)檢查一下?!钡孕旅窈蛷堅ナ殖謶睙簦瑢κT子線和團值線這兩趟出線上所有的電器設備和連接引線進行細致的檢查?!霸谶@里,是引線斷落了。”借助應急燈微弱的燈光,翟新民和張豫幾乎同時看到故障點,原來是1#主變側(cè)10千伏開關到10千伏刀閘之間的連接引線發(fā)生斷裂。
故障點已經(jīng)報送調(diào)度,只用靜候檢修人員到來即可修復故障設備。但石門子線是紫泥泉鎮(zhèn)的供水專線,而團值線則負責鎮(zhèn)區(qū)鍋爐的供電。歲末年初,正值山區(qū)最寒冷的季節(jié),如果3-4個小時之內(nèi)還送不上電,自來水管線和供暖鍋爐一旦凍裂受損,整個紫泥泉鎮(zhèn)的老百姓都會受到影響,鎮(zhèn)區(qū)供水、供暖單位隔一陣就打一個問詢電話。
夜已深沉,前一日剛剛下過一場大雪,使原本就不易行走的山路更加崎嶇難行,檢修工作人員要從100多公里外的市區(qū)驅(qū)車趕來,能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安全到達,還真不能確定。
“預留的引線比較長,只要能接上故障就解除了。事情緊迫,我們自己動手修修看。”做出決定后,翟新民和張豫行動起來。兩人架起站內(nèi)的長梯,由張豫在地面負責監(jiān)護,站長翟新民帶上鉗子和扳手,爬到2米多高的刀閘線夾處排除故障。
長年累月風吹日曬,線夾處的螺絲銹蝕嚴重,又沒有稱手的工具,10多分鐘時間,幾個螺絲仍沒有全部卸下來,翟新民的手、腳卻已經(jīng)凍得僵硬起來。翟新民咬緊牙關一下下用力地擰下螺絲,再把斷裂的引線按要求扎好,固定在刀閘線夾處。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故障處理完畢,兩趟線又恢復了送電。早已沉睡的鎮(zhèn)區(qū)百姓哪里知道,這個夜晚,紫泥泉變電站里發(fā)生的這一場爭分奪秒的故障搶修。
石場變電站、紅溝變電站較紫泥泉變電站建站略晚一年,運行初期,三個變電都是有人值守的運行方式,隨著設備改造,從2008年開始,石場變電站、紅溝變電站相繼轉(zhuǎn)成無人值守變電站,由紫泥泉變電站進行遠程監(jiān)控。
“從紫泥泉到石場變電站有20多公里路程,紅溝變電站就更遠一些了,路也更難走,雨雪天氣,汽車是上不去的,只能自己爬上山去。設備正常運行狀態(tài)時,每半個月,按規(guī)定我們要對兩個無人值守變電站進行一次例行巡視,一旦遇到緊急故障,我們必須第一時間趕到無人變電站處理?!弊咴谘惨暤穆飞希夏嗳冸娬菊鹃L翟新民說起石場變的一次突發(fā)事件。
2013年7月,石河子南山片區(qū)遭遇50年一遇的暴雨,瞬間聚集的雨水夾雜著泥沙、斷樹枝和雜草形成滾滾洪流肆意攻城掠地,35千伏石場變電站也被洪水淹了,好在高壓設備僥幸沒有受損,但電纜井內(nèi)卻灌滿污水、淤泥,整個石場鎮(zhèn)都斷電了。洪水過后,站里的七名運行人員一同加班加點揮鍬清理電纜井,為了避免井內(nèi)敷設的電纜絕緣層被鐵鍬刮傷,挨近電纜敷設部位時,大伙兒全都跳入1米多深的井里,用雙手一捧一捧地將泥漿清出去。
“變電運行工作就是這樣,要守得住寂寞、甘于奉獻,也要有遇事不驚的處事能力,更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專業(yè)技能,這樣才能適應電力技術發(fā)展的趨勢,更好地為用戶服務?!钡孕旅裾J真地總結著自己20多年來干運行工作的體會。
來過紫泥泉變電站的人都能感受到站里深厚的學習氛圍,《電力安全技術》、《變電站運行規(guī)程》,紫泥泉變電站的書架上擺著諸多大部頭專業(yè)書籍,而每一本書上都有大家反復學習勾畫的痕跡。
“我們這里是中心站,從發(fā)電廠送過來的電流通過這里才能轉(zhuǎn)送到南山的三個鎮(zhèn)區(qū),要是哪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停電影響的范圍將涉及整個南山,只有把好技術關才能保證用戶用上放心電。”變電站技術員謝永軍對每月兩次的技術培訓把得最嚴,也正是這種嚴謹?shù)膽B(tài)度,在2015年變電站升級改造的過程中,及時彌補了施工設計的不足,讓改造工程圓滿完成。
2015年春季,根據(jù)鎮(zhèn)區(qū)用電需要,紫泥泉變電站新增一臺主變壓器,在增容的同時,室外老式分散式電器設備也整體更換成新式的HGIS半封閉式組合設備,后臺保護設備也全部更新。為了熟悉新設備,班站技術員謝永軍主動調(diào)整值班班次,延長工作時間,向設備生產(chǎn)廠家調(diào)試人員取經(jīng)、學習。
正是這樣細致認真的跟班學習,讓謝永軍在無意中發(fā)現(xiàn),變電站改造設計中缺少全站失壓狀態(tài)下的緊急后備電源,如果不立即調(diào)整設計圖紙,遇到變電站兩臺主變同時故障斷電時,站內(nèi)所有電動刀閘都無法實現(xiàn)人工開合。發(fā)現(xiàn)問題就及時解決,謝永軍和設備廠家技術員結合站里設備和負荷的實際病況反復研究圖紙,決定新增一趟后備電源,有效彌補了圖紙初期設計缺陷,給變電站日后的緊急故障搶修增加了安全保障。
“聽一聽設備運行的聲音就能判斷出哪里出了故障,這三個變電站的運行圖紙就刻畫在我們幾個人的腦子里?!边\行值班員胡明幾句話就清晰描述了全站人員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俗話說,付出多大努力就有多少收獲,自建站以來,紫泥泉變電站和兩個無人值守變電站始終保持安全運行的良好狀態(tài),實現(xiàn)長周期安全運行5630天。
站長翟新民給左木拉講解技術要點
也許是因為紫泥泉變電站海拔高,最能感受天空的博大、高遠,變電站里7名運行人員都心胸開闊、待人真誠,相處久了大家融洽得就像是一家人。
站長翟新民最年長,他雖不善言辭,但心靈手巧、做事踏實,站里修補地坪、整飭圍墻、栽樹種草這樣的累活、重活,他總是帶頭承擔,大伙都說站長就像大家的老大哥。而當?shù)孕旅裼龅嚼щy時,站里的同事們對他關心照顧也是沒得說,就像對待自家的親兄弟。
2013年,翟新民突患腰椎間盤突出,躺在床上怎么也動不了,而他的妻子正巧在外地出差。聽到翟新民生病的消息,站里的同志們自發(fā)地排出值班表,輪流去翟新民家?guī)兔ψ鲲?、照顧孩子、收拾家務。翟新民每天都要去醫(yī)院做理療,值班員劉連江主動借來輪椅方便站長去看病。整整一個月時間,大伙全都盡心照料毫無怨言,每次說起這件事,翟新民總是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
說起站里同事們的好來,變電站里維吾爾族同事左木拉總能說出一籮筐。2014年冬季,正當值的左木拉總感覺心神不寧,傍晚時分,家里打來電話告訴她,她的奶奶已處于彌留之際。自幼由奶奶撫養(yǎng)長大的左木拉,與奶奶的感情最深厚。得知消息后,左木拉心急如焚想立即回家見奶奶最后一面??商焐淹?,通往市區(qū)的班車已經(jīng)停止運營,而正在運行的設備也離不了人,左木拉正左右為難之際,想起給站長翟新民打電話求助。二話沒說,翟新民立即叫來出租車連夜上山替班,將左木拉換下山。
變電站的工作性質(zhì)要求值班員24小時住站值守,大家為了尊重左木拉的民族風俗習慣,在并不寬裕的環(huán)境下,給左木拉另辟鍋灶,安排單獨休息室。為了回報同事們的關心和好意,空閑時間,左木拉也時常做些拿手的維吾爾族餐飲讓大家一飽口福。
心與心的溝通讓這個南山深處的小站總是彌漫著濃濃的親情,就連變電站附近的哈薩克族牧民切克一家也感受到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切克家的小院和紫泥泉變電站相鄰,從變電站到切克家步行只需要10分鐘。80后的切克年齡不大,卻已經(jīng)是3個孩子的父親了。切克一家養(yǎng)了幾十只羊,是個標準的哈薩克族牧民家庭。由于孩子多,收入少,切克的生活并不寬裕,孩子們的穿著也略顯破舊,變電站的運行人員出于好意,總會將自家孩子穿小的衣服送給切克。碰上切克家自來水供應不暢時,值班員也會幫忙將切克家的大水缸蓄滿水。面對善良熱心的供電值班員,切克都會真心說聲“熱合買提(謝謝)?!泵糠曜约业哪秆蛳伦袝r,切克也會擠上新鮮的羊奶送到變電站,給大家嘗個鮮。
大山里的春天總比山下來得要晚一些,可紫泥泉變電站里卻一年四季都保持著春天般的溫度,這暖暖的氣息是從每一名供電運行值班員心底散發(fā)出來的,溫暖著自己,溫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還化做光和電傳遞到南山那廣袤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