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舊夢,故園新主
王道>>>
青年作家,蘇州過云樓文化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參與傳統(tǒng)文化研究,創(chuàng)辦有文化工作室。已出版《一生恰如三月花》、《流動的斯文》、《過云樓舊影錄》等,曾獲得馮夢龍小說獎。
在蘇州的園林主人里,我查了下,“新蘇州人”占了絕大多數(shù)。如拙政園主人陳之遴、補(bǔ)園主人張履謙,留園主人盛康、盛宣懷,滄浪亭主人蘇子美,耦園主人沈仲復(fù),聽楓園主人吳云,曲園主人俞樾,再到網(wǎng)師園的其中一屆主人李鴻裔,不一而足,可見“新蘇州人”到了蘇州后,更有濃郁的園林情節(jié)。
李鴻裔,這位巴蜀園主把自己比作“蘇鄰”,在網(wǎng)師園住了十余年就去世了。
李鴻裔,字眉生,四川中江人。據(jù)說在太平軍大本營南京陷落后,湘軍掠得天王府一名“香妃”,花容月貌,馨香沁人,曾國藩指定配給他器重的幕僚李鴻裔,說他新喪偶,是天作之合。說隨美人一起歸于李鴻裔的還有無數(shù)珍寶,這樣購買網(wǎng)師園的本錢就有了。
對此我是半信半疑。與李鴻裔同時期的俞樾則為其作銘說,李鴻裔接任后失眠多月,耳鳴重聽,于是請假幾個月,后來又接到其他任命,一概請辭。
此時李鴻裔不過四十歲。李鴻裔之子也證實了父親是因為失眠和聽力損傷而多次拒絕了官職,帶著家眷暫居蘇州養(yǎng)疴。有段時間還住在了鐵瓶巷,這個地方是過云樓顧府所在,而李鴻裔最好的文友之一即顧文彬。
早在顧家尚未營造過云樓和怡園時,在購買周圍的地塊時曾得到過士紳李鴻裔的幫忙,而且兩家還與吳云、盛宣懷等人合伙開過典當(dāng)行。
顧文彬?qū)铠櫼岬膶W(xué)識還是欣賞的,說他是“蘇書第一知音”,并將家藏蘇書和上品請其題跋。同治末年,李鴻裔的生病也讓顧文彬感到年歲不饒人,生出了早早退休的想法。在準(zhǔn)備購買蘇州北街的陳家屋宅時,卻發(fā)現(xiàn)李鴻裔又來搶買了,只得作罷。
李鴻裔兒子說,甲戌年他來蘇州見生病的父親,此時父親才決定長居蘇州,但這顯然不是他的夙愿,說到底還是想葉落歸根。查此時為同治十三年到光緒元年。在很多園林資料上看到,說李鴻裔是同治元年購買的網(wǎng)師園。此為大謬。
早在同治十二年,顧文彬就曾起意購買網(wǎng)師園,但是嫌此地離老宅鐵瓶巷太遠(yuǎn)了,不好連為一體,只得作罷。
光緒元年十月廿一日,顧文彬退休歸鄉(xiāng)后不久,顧文彬與李鴻裔同登怡園新壘高阜,李鴻裔對大自己二十歲樣子的顧文彬健體身為羨慕,說自己到了這個年齡,“如君之健,于愿足矣”。
此時李鴻裔剛買了網(wǎng)師園,并因為與600年前的老鄉(xiāng)蘇子美的滄浪亭相近,園名為“蘇東鄰”,后以“蘇鄰”自號。顧文彬賦詩相贈:“一條家弄東西屋,衡宇相望過往頻。卻怪滄浪蘇學(xué)士,無端邀去做比鄰?!?/p>
李鴻裔也作詩回贈,有句贊怡園:“匆匆紅紫去來忙,惟有芙蕖壽最長。初夏荷錢晚秋菂,還留春藕隔年香?!崩铠櫼岣袊@的無非是生命無常,人不如物。
光緒十一年秋,李鴻裔因病在蘇州去世,享年五十五歲。網(wǎng)師園生活十余年,來往皆吳地鴻儒,真率會風(fēng)雅一時,李鴻裔最后的十幾年客居生活應(yīng)該說是屬于他自己的。也是屬于蘇州的。
“萬物生衰天意在,一身羈苦蘇人輕。無窮好景無緣住,旅棹區(qū)區(qū)暮亦行?!边@是蘇子美曾對途徑蘇州不能長居的遺憾,后來一見滄浪亭即買下,清風(fēng)明月,滄浪為家,人生如寄,莫過于此。他去世時僅四十一歲。
回首千年,蘇州作為一個富庶之地幾經(jīng)興衰,但它對于外地人的吸引確實始終如一,很多人在此安家落戶,營造自己的獨立世界和精神家園。
“是君家李謫仙人一流人物,迄今吳苑草荒,蘇臺花落,紅粉青衫都寂寞,舉頭望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边@是川地名士萬慎對李鴻裔的吊詞。說到底,隱居吳地的異鄉(xiāng)客心懷的還是故里,只是不能回,李鴻裔最后也是葬在了蘇州深山金牛塢。
更好奇的是,有人說李鴻裔是戲言惹禍得罪了上級曾國藩不得不激流勇退,還有說他是因病看破了仕途、世相,還有說他是中了蘇州的溫軟不能自拔,總之我還是好奇,千百年來這些囿于林泉的閑人們到底是看透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