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寧
之所以這篇文章叫這個題目,是因為有一本我很喜歡的小說叫《竊明》。當然,主題完全不同。
秦王朝,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王朝,功績自然不必言說,自此,江山一統(tǒng)不再是夢。而秦始皇,這位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后世始終褒貶不一。他修筑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卻也焚書坑儒進行文化專制;他開創(chuàng)郡縣制度,卻也令這個國家的稅賦徭役超過了百姓所能承受的極限;他一統(tǒng)六國天下太平,卻也奢逸地修筑阿房宮。
秦皇是功是過暫且掠過此頁,杜牧之眼力,區(qū)區(qū)一座阿房便可窺得這盛極卻只有十五年王朝的全貌。是的,故曰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秦朝像是一瞬的煙花,絢爛,而后湮滅于歷史長流之中。嬴政以為的“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僅僅傳了兩世,便毀在胡亥手中(在我看來,子嬰是不算的)。其實不怪胡亥,他接手之時便已是幾近內亂的河山,正所謂父過子孫擔。那究竟是什么竊空了這一偉大的王朝,使其終于滅亡呢?透過近378.7萬平方米的阿房宮,能清晰地看到其中一點,那便是繁重的徭役。
關于徭役,最熟悉不過的故事便是孟姜女了,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死于秦皇修筑長城的苦役中。這足已以點代面地描述了秦皇時期的徭役之繁重。在后世的文學長河中,杜甫著名的《石壕吏》就曾描寫過人民對徭役繁重的痛苦與痛恨。據記載,秦朝在公元前212年征發(fā)70余萬刑徒修建秦始皇陵與阿房宮。種種外因與內因,加上嚴刑處罰,人民最終奮起反抗,其中便有著名的張楚政權和最終對秦朝給予“致命一擊”的泗水亭長劉邦。秦陵開工三年后,公元209年,數十萬起義軍攻入函谷關,就連修建驪山陵墓的刑徒也武裝起來反抗暴秦。可謂是盡失人心。
而導致最后出現失盡人心最后“身死國滅,七廟隳,為天下笑”,遍地狼煙起義的局面,所謂愚民政策也是一味致命藥。統(tǒng)治者奉之為藥,卻不料加速了秦朝的毀滅。用袁騰飛的話說,是所謂上智下愚,智慧掌握在統(tǒng)治者手里,下面的老百姓最好傻傻乎乎方便統(tǒng)治,因為愚昧是產生專制的唯一土壤。這種嚴刑峻法,輕罪重刑的統(tǒng)治方法其實是法家思想的體現。從未被啟用的李斯帶著他從未被啟用的法家一派被啟用了。贏政被剛開始時的穩(wěn)定所迷惑,但馬基雅維利說:“驟然崛起的政權就像自然界所有迅速增生的東西,扎根不深又沒有枝椏交錯,一變天就連根拔起?!崩钏谷似凡缓茫瑥暮λ理n非子,到離間六國,直至最后貪權與趙高結黨,他所代表的法家思想在我看來已經偏離正道,完全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了;而秦始皇也并不是馬基雅維利所說的可以拯救這個政權的“具有非凡能力未雨綢繆,短時間做到有備無患,及時把握運氣的賞賜”的優(yōu)秀君主。李斯的思想幾乎注定失敗。“事不師古而能久者,未嘗聞也”,此話并不錯。
像看不見的蟲一樣竊空秦朝的還有分外“杰出”的配角們。事在人為嘛,那么就不得不提趙高。趙高,作為一個卑微的太監(jiān),成功地使自己青史留名:貪權、市儈、卑鄙、惡毒。刑余之人,六根不全,對正常人有刻骨的仇恨,他一掌權,基本是玩兒了命地報復社會。電視劇《神話》里刻畫的那個趙高形象就非常到位,心路歷程也足夠細膩全面。因為趙高的存在,秦朝迎來了一系列指鹿為馬的不幸。從公子扶蘇開始,蒙氏兄弟,胡亥的二十八個兄弟姐妹,始皇時期除李斯之外的所有功臣大將和諸公子就全殺光了。最后連李斯也沒放過,被腰斬于咸陽。攤上這樣的宦官與宰相也實屬秦皇之不幸了,換上鄭和和房玄齡估計就不一定。趙高這等鏟除異己的暴戾手段一實施完,就導致大秦陷入無人可用的局面,而皇帝又在他的教唆下昏庸無道,落得被逼自殺的結局。后值子嬰繼位內訌之際,起義軍攻入咸陽,如入無人之境,勢如破竹,秦朝的滅亡已無可挽回。
諸多學者認為,竊秦最狠的,還屬秦始皇的暴政。在我看來,它實際上是前幾點的概括,暴政出苦徭,暴政出嚴刑,暴政出小人。始皇的暴政并非無根無憑,這要從嬴政的性格說起。嬴政最先史稱趙政,年少與母在異國為質,受人欺凌羞辱以至多年積憤。坎坷的遭遇與后來殘酷的征伐戰(zhàn)爭使他少恩寡義,殘暴無情。焚書坑儒自不必說,是一次野蠻的摧殘與文化浩劫;善用肉刑,挖眼、削鼻、剁腳,還有嚴苛的徭役組成了秦皇致命的暴政。《過秦論》中賈誼講:“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碧锰么笄刈詈蟪蔀楸桓`空的殼,在劉邦項羽的合力之下支離破碎,曾經的龐然大物轟然倒塌。
還有件后事。
《史記》和《雍錄》都指出,阿房宮并沒有真正建成,只是存在于圖紙與模型中。但世人多半還相信著杜牧“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之句,相信著三百里壯美宏大的阿房曾經存在過。其實它是否存在并不重要,就算阿房宮不存在,《阿房宮賦》的文學價值不會有絲毫減滅,以阿房宮為代表的被竊空的秦朝也不會再復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