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
你要葬在哪里
◎張怡
中國的茶葉包裝越來越精美,尤其是那種漂亮的瓷罐,古色古香且密不透風,我常常舍不得扔掉,便用它們來當儲物罐。
一次去德國之前,我覺得這些罐子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小禮物,又相當實用,于是準備帶些送給德國朋友。打開包裝箱的時候,德國先生猶豫地在我身邊繞了好幾圈,幾番欲言又止,最終還是忍不住制止了我。
原來那種小瓶口、甕狀的茶葉罐在德國人看來是骨灰盒的形狀,送人實在是不吉利——我還以為天底下所有的骨灰盒都是國內(nèi)那種方方正正、精雕細琢的盒子呢!
剛去德國的時候,我就被“殯葬文化”狠狠地撞過一次腰。
在德國,殯葬是非常自由和個性化的——土葬和火葬并舉,海葬和樹葬也很流行。法律唯一禁止的是把骨灰盒放在家里,除此之外,德國人的殯葬方式幾乎是沒什么文化負擔的。
中國人講究夫妻生要同床、死要同穴,但德國人完全沒有這種觀念。比如我德國的公公婆婆早已決定了各自的安葬方式——公公選擇土葬在社區(qū)墓地,婆婆則選擇火葬在自己的家鄉(xiāng)漢堡。
一開始我實在不能理解,在我們的文化中,合葬是一種婚姻共存的見證和家族綿延的象征,但他們說:“我們都有自由意志,哪怕相愛一生也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最后歸宿?!?/p>
這讓我有些不安地想:我將來的骨灰會安放在何方呢?我希望兒孫們能夠給我化點紙錢,在墓前燃幾根香燭并放幾只青團,可是德國先生恐怕不這么想——即使留了墓地,也不過是種些鮮花、綠植而已。
我問先生:“以后我的骨灰放在哪里呢?”他說應該是回上海吧。我問:“那你的呢?”他說:“我喜歡大海,請把我的骨灰撒在大海里?!蔽伊髦鴾I說:“你連個念想都不給我,我到哪里去給你化紙錢啊?”他聽了后一臉愕然,覺得有些莫名其妙。
我有些頭疼地意識到,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可能不僅在于當下,更在于對“身后事”的態(tài)度。
(摘自《瞭望東方周刊》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