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錫林郭勒盟委統戰(zhàn)部 賽音巴雅爾
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發(fā)展變化,我國宗教領域和宗教工作不斷面臨著新情況、新變化、新問題,不斷考驗我們黨和全社會怎么認識宗教,怎么對待信教群眾(公民),怎么處理宗教問題,實際上是對我們黨執(zhí)政方式方法和能力建設的一種考驗。換句話說,以什么樣的思路理念做宗教工作,促進宗教和順、推進社會和諧、推進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進程,是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種新的挑戰(zhàn)和新的課題。
做好新時期的宗教工作,首先要解決好黨政領導和從事這項工作的干部的思想認識問題。改革開放以來,宗教在我國的發(fā)展很快,我們黨對宗教的看法、認識也有了質的轉變,對宗教理論和政策的調整也很大,認識在不斷深化,政策法規(guī)在不斷完善。不再認為宗教問題是一個局部的、邊緣的問題,不再認為宗教總體上是消極落后、封建愚昧、迷信、不健康的東西,不再認為可以人為地消滅宗教,不再認為宗教工作可有可無。而是與時俱進地做出了“宗教問題實質上是群眾問題,宗教工作本質是群眾工作”的論斷。宗教工作的地位也從“統戰(zhàn)工作和群眾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上升為“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白诮坦ぷ魇侨中怨ぷ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逐步完善為四句話——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宗教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我們必須正視和重視存在和發(fā)展著的宗教,我們必須深入學習、深刻領會黨的宗教理論政策,領悟精神實質,轉變思想觀念,牢固樹立
宗教工作是群眾工作的理念——而且是特殊領域的群眾工作,信教群眾也是我們黨的執(zhí)政基礎、群眾基礎。從代表包括信教群眾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高度出發(fā),摘掉有色眼鏡,把思想觀念從“左”的、片面的、僵化的、過時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多從宗教的正面功能和積極功能上做文章,正確看待宗教,熱情對待信教群眾,了解、把握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的意愿,積極探索工作方式方法,調整完善政策措施,宗教工作和宗教領域不斷出現的難點、熱點問題和困難肯定會逐步的、妥善的得到解決。進一步解放思想,把黨和國家的利益與宗教界的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從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群眾基礎著眼,怎么有利于爭取人心、促進和諧,就怎么做,把能不能解決問題和想不想解決問題搞清楚了,思路辦法總比困難多。
從總體上講,宗教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非常強的工作,是一個意識形態(tài)和行政事務疊加、較復雜的工作,也是一個人情味濃厚的“人心政治”工作。因此,做宗教工作必須運用統一戰(zhàn)線的思維和工作方式方法,宗教的特點和工作性質也要求我們必須這么做,這是做好宗教工作的關鍵和根本所在。歷史和實踐證明,別的辦法不僅不好使,反而起反作用。
在2015年5月份召開的中央統戰(zhàn)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是決定黨和人民事業(yè)成敗的關鍵,是最大的政治。統戰(zhàn)工作的本質要求是大團結、大聯合,解決的就是人心和力量問題”。從宗教關系來講,從我們黨執(zhí)政以來的經驗教訓看,執(zhí)政黨與宗教之間,宗教界與非宗教界之間,不是對立的、敵對的、不可調和的關系,而是互相依存的“命運共同體”,也是魚和水的關系。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實現偉大“中國夢”,宗教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積極因素?!爸袊鴫簟本褪且獙崿F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爸袊鴫簟笔敲褡宓膲?,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要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全中國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中國各民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理所當然包括廣大信教群眾的力量。統一戰(zhàn)線是我們黨凝聚力量、配置力量的重要手段,解決力量從哪里來、往哪里用的問題。運用統一戰(zhàn)線思維和方式方法,做團結人的工作,做人的心靈工作,團結帶領信教群眾,為實現“中國夢”共同奮斗,也是黨的群眾路線、目標宗旨、實現路徑在宗教工作中的體現,核心和靈魂都是服務于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工作全局。運用統一戰(zhàn)線思維和方式方法(群眾工作思維和方式方法)做好宗教工作的要點,就要倡導“保護、管理、引導、服務”的理念,以“尊重、包容、友善”態(tài)度,經常深入信教群眾中,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學習掌握宗教常識和知識,把握宗教規(guī)律,把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全面正確地貫徹落實好。領導和駕馭宗教工作,從事和做好宗教工作,必須深刻學習領會和全面正確貫徹落實好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這4句話是一個有機整體,前3句是重大政策和原則,最后一句是工作的根本方向和目的,是工作的落腳點,是重點,也是實現“中國夢”的應有之義。仔細研讀這4句話,其實也包含著“保護、管理、引導、服務”理念。理念不對路,則方式方法不對路——就會走“打擊、防范、管制、壓制”的路子。同時,宗教問題再怎么復雜,也要把群眾性、長期性放在首位。因此,對待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的態(tài)度必須是“尊重、包容、友善”,這也是做群眾工作、宗教工作最起碼的要求。宗教的特點和統一戰(zhàn)線的思維、工作方式方法告訴我們,做好宗教工作,必須耐心細致,必須潤物無聲、細水長流、因勢利導,疏堵結合、以疏為主。按照宗教的規(guī)律做工作,不能片面化,但也絕對不能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也不能把簡單問題復雜化,而是要特別嚴謹、周密思考,對待宗教,多從正面、積極面和有利于凝聚力量、匯聚共識方面著手。這樣才有利于復雜問題簡單化處理,而不是圖一時痛快,簡單盲目從事,給工作留下麻煩。
促進宗教和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也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的重要方面,是黨對做好宗教工作的必然要求。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宗教界的積極作用,促進宗教和順,推進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進程,則是黨對所有涉及宗教的工作部門和宗教團體、宗教界人士、信教群眾提出的目標和做好本職工作的內在要求。這就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圍繞黨和國家的利益,各族人民的利益,著眼“人心政治”,進一步完善宗教工作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促進宗教健康發(fā)展。
首先要加強黨的領導。加強黨的領導,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宗教本身就有長期性、群眾性、復雜性等特點。還有一個客觀現實是:近些年來,境外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不斷加劇,利用宗教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圖謀十分明確。而從國內情況看,宗教發(fā)展速度很快,信教人數越來越多,信教群眾的年齡、結構發(fā)生著變化,傳統宗教沖破地域格局,進入相互交錯發(fā)展、遍地發(fā)展的新時期。過去沒有宗教的地方有了多種宗教,傳統上信仰某種宗教的民族的人,開始信仰另一種宗教,傳教方式也日益多樣化,宗教工作的社會化趨勢越發(fā)明顯。因此,怎么主動引導好而不是管制、限制、被動防備打壓宗教和信教群眾,引導宗教健康發(fā)展,是全黨、全社會的分內事,是應盡的責任。從國內外發(fā)生的一系列事情看,不斷印證著“民族、宗教無小事”。全黨必須樹立“民族、宗教無小事”的觀念,進一步加強黨對宗教工作的領導。一是要從思想上真正重視宗教工作,認真研究解決宗教工作體制機制不健全的問題,以便有合法的、合理的、足夠的專業(yè)隊伍和力量管理宗教事務、服務信教群眾,以適應社會發(fā)展進步的需要。宗教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非常強的工作,是一個意識形態(tài)和行政事務相疊加的工作,它涉及的是人的思想、人的活動、宗教活動場所的管理等等,宗教問題又與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等方面交錯,所以宗教工作又是特別復雜的一項工作。如果沒有專業(yè)力量,被動應付。長期如此,容易埋下隱患,往小了說不利于社會安定,往大了說是脫離群眾、自毀執(zhí)政基礎。二是要按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進一步解放思想,創(chuàng)新服務管理模式和方式,認真研究解決宗教領域的困難和問題,增強駕馭宗教工作的領導能力和做好宗教工作的水平,引導宗教健康發(fā)展。
其次要充分發(fā)揮宗教界的作用,增強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主動性。宗教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我們總的目標是盡量化解宗教的負面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宗教界的積極因素,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服務,為實現“中國夢”服務。發(fā)揮宗教的正能量,就要堅持“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則,堅持求同存異,在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中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愛國主義和法治宣傳教育,把他們緊緊團結在黨和政府的周圍,在思想和行動上做到愛國愛教相統一,真正做到與黨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要加強同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的溝通聯系、感情交流和教育培養(yǎng),努力培養(yǎng)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群眾中有威信、關鍵時刻起作用的愛國宗教代表人士,使宗教工作領導權牢牢掌握在愛國愛教人士手中。發(fā)揮好他們在引導信教群眾、推動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積極作用。要將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視做我們的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堅持將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體現于宗教工作中。樹立和加強服務意識,及時主動向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宣傳黨的大政方針、重大決策部署,多為他們辦好事、辦實事,保護他們的合法利益。始終保持黨同廣大宗教人士和信教群眾的血肉聯系,讓宗教人士和信教群眾明白一個最樸素的道理——自己首先是中國人,然后才是宗教徒,讓他們把愛國愛教當作發(fā)自內心的自覺行為,增強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道路的積極性、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