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紀望書
孔子成仁方法之多維探究與獨立學院大學生道德力培養(yǎng)
文/紀望書
孔子的思想體系,以仁道一以貫之。其仁不但具有本體的存有根據(jù),而且有多維的踐達途徑。本文試圖以《論語》為藍本,探究并提出孔子成仁之法的十個向度,希望為當前獨立學院大學生道德力提升提供多樣的路勁選擇,為當今成德教化、社會和諧做點貢獻。
孔子;成仁方法;道德力;多維探究
深入10余所獨立學院調(diào)查,在回收的1654份問卷中,發(fā)現(xiàn)獨立學院大學生普遍存在對道德概念、成因、踐行的模糊,缺乏堅定的道德信念和切實的道德踐行。當前對于獨立學院大學生道德力之本體探究尚屬空白,對道德力形成之方法研究主要借鑒國外經(jīng)驗。孔子重仁德教化,其仁不但有本體的存有根據(jù),而且有多維的踐達途徑。同仁對孔子成仁方法的論述,多數(shù)著重“能近取譬”一隅,或從心理學、詮釋學角度探討,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孔門之仁非同現(xiàn)代心理學所指之心理,且其成仁行仁之路勁,單從《論語》來看,就蘊含多樣的成仁之法。多維闡述孔門成仁之法,為人們獲仁踐仁提供了多樣的路勁選擇,也有益于當前獨立學院大學生道德力提升。
仁是什么?如何達仁?流行于西方的《圣經(jīng)》文化,也講仁道,但其仁道乃神的意旨,要經(jīng)人的內(nèi)化才能獲得。而孔門心法雖言天道天命,但確信天人合一,將形體渺小的個人經(jīng)由心性與天道的通接達到至大,大大彰顯了人的主體性和存在價值,也為人的價值判別提供了形上根據(jù),為人的終極關懷與自由指明了航向。孔子在《易傳》里說,“天地之大德曰生”,孔子把天地生物之性視為天德,而天地乃一體之共生,此生生之性與共生之德即是仁。后儒多有解釋,如周敦頤說“生,仁也,成,義也?!保?],陳淳說“仁是天地生生之全體”[1]王陽明說“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天地之心是生物,人之心是仁愛,由生生到仁愛的轉(zhuǎn)承,自北宋以來,已被看成天人合一、不證自明的真理。由此,求仁獲仁,無需向外,反身而誠,即此而在。人之本心,虛靈不昧,乃道之分殊,亦人之理性之本、價值之本、幸福之本。故孔子云,“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即己之天賦本性,不假外求;己不自覺,成仁無望;人生于世,真可欲者乃自身本具之仁,其余己所不及有賴它力者不宜強求。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也說,“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p>
仁雖是天地生生不息之理,彌漫周遍,人人具備,但還需主體下切實的功夫,漸次而成?!邦仠Y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倍Y,依理而作,即是仁德之外化。仁與禮在道德實踐中互為手段、相互促進,仁是禮的內(nèi)在根據(jù),禮是個人實現(xiàn)仁德所必需的外在途徑。在按禮之規(guī)定行事的過程中,禮所蘊涵的仁道會喚醒本心,經(jīng)由禮的持久“他律”,促成道德主體的自覺自悟,達到外在之禮與內(nèi)在之理的合一,這既是個體成仁的重要門徑,也是社會和諧的必由之路。孔子值春秋,禮崩樂壞,仁德讓位于功利之主流,孔子深以為憂。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碧故幨幍娜嗜司?,何憂何懼?然當天下大亂,道德敗壞,心懷仁愛的仁德之士,必當心憂天下。社會動亂的原因,除了制度不合理、經(jīng)濟不發(fā)達等原因外,追根索源,還是人心敗壞。要修人心,必須推行德治教化,范導人們徙義遷善,復歸仁德。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靶韵嘟病敝靶浴蹦吮拘裕蚋魅撕筇飙h(huán)境不一,習性會各有差異。此語昭顯了人與人之間的天賦平等,警示了人們要修己達仁必籍由后天的學習修煉?!墩撜Z》中“學”字出現(xiàn)約65次,知識的豐富,禮儀的涵養(yǎng),道德的提升,有利于視野的拓展,心胸的開闊,境界的提高,這些都必須通過學習。故《論語》有:“君子學以致其道。”桂馥解釋說:“言用先王之道,導人情性使自覺悟而去非取是,積成君子之德也。”[2]“學”在先秦時期,與“教”本來一字,寫作“斆”,示“教”“學”一體互動。《說文解字》云:“學之為言,覺悟也。從教,從冂。冂尚朦也。臼聲。學,篆文‘斆’省?!保?]先秦時期,“斆”是君子之學,“斆”的內(nèi)容是人倫五常,也就是《中庸》“五達道”、“三達德”等相關內(nèi)容?!睹献印吩唬骸疤熘嗣褚玻瓜戎X后知,使先覺覺后覺也?!笨鬃邮谕街v學,亦是先知覺后知,先覺覺后覺,修己安人,達己達人。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成仁之學,修道之教,是我國傳統(tǒng)教育的主旨,也不拋棄知識技能的習得,禮樂射御書數(shù)之“六藝”教學即是明證。蓋先賢以成仁為旨歸,輔之以識見教育,以濟世安邦。子曰“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通過學習,克服身心之弊,涵詠性情,篤敬以持己,忠信以立誠,居易以俟命。
成仁涉及天道與人道的協(xié)和,實質(zhì)是禮與理的協(xié)和。人非純粹自然存在,必具鮮明的社會性,人不但要遵從本心天性,還要與時偕行,適應社會人文環(huán)境,包括國家制度、法律規(guī)章、風俗禮儀等社會規(guī)范。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而后君子?!比说膭游镒匀恍猿^了人文社會性,就會顯得粗野,反之會顯得虛偽迂腐,兩者相得益彰,方為君子。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边@是文勝質(zhì)的表現(xiàn),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這是質(zhì)勝文的表現(xiàn),“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這才是文質(zhì)彬彬,也是仁德全圓的垂范。在文與質(zhì)二者輕重先后的揀擇中,孔子提倡質(zhì)先文后,子曰:“繪事后素”,要以淳樸的本性做基礎,再去講究禮儀人文,禮儀遵循得再好,沒有質(zhì)樸的性德打底,也只是表面文章。子曰:“人而不仁,于禮何?人而不仁,于樂何?”內(nèi)心不仁德,表面遵循禮樂,又有什么意義呢?
通過標桿效應成就仁德。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不賢見賢以賢為范,可喚醒良知,增進仁德;見不賢,對照檢查,反躬自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弊迂晢枮槿?,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庇衷?,“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弊灾髦倚牛慌c仁德不如自己的人交友,有過失不要害怕改正?!抖Y記·學記》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睒藯U效應還體現(xiàn)在上行下效。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弊釉唬骸吧虾枚Y,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薄盀檎缘?,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薄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無論修煉以達仁德,還是力行仁道,皆為任重道遠,必須持之以恒。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边@是孔子一生持之以恒求仁獲仁踐仁的寫照,為后世垂范。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為仁之艱難,需經(jīng)久持敬篤行??鬃拥茏釉瓚椩唬骸翱?、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奔词谷サ袅丝?、伐、怨、欲這四樣,也不能肯定就是仁德之人。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薄熬訜o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币L葆仁德,方為君子。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釉唬骸迫?,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庇泻阒y,難在意志,難在本心長存不放,必得意志堅定,修養(yǎng)踐行,矢志不移。宋儒夏僎說:“蓋為學之道,不可自是,不可自怠,惟順其志,凡告以善者,皆樂從之而不拂,務時敏而朝夕于斯,不敢少懈,則凡有所修者無不從欲而至。我欲仁而仁至者,厥修乃來之謂也。既所修從欲而至,又不可謂為善止此而已。又能懷此遜志時敏之誠,不敢少怠,則道積于其身矣?!?/p>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成仁,必得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還得擇取合適的方法。孔子成仁之法內(nèi)涵豐厚、形式多樣,本文僅從十個方面加以論說,以期通過孔門獲仁踐仁之路勁的闡發(fā),激起人們發(fā)掘孔子成仁之道的興趣,為當前獨立學院大學生道德力提升提供有益資鑒,加速孔子仁道思想對當代社會人生的有益滲透,助推社會的和諧進程。
[1]《宋元學案》P26、78,岳麓書社,1986年.
[2]桂馥撰:《說文解字義證》,中華書局,1987年7月版,P269.
(作者單位: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涉外學院)
本論文是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涉外學院校級課題“當前獨立學院大學生道德力研究與實踐”課題研究成果。
紀望書,(1972—),男,湖南平江人,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涉外學院副教授、碩士,主攻國學的現(xiàn)代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