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吳中元 ]
迎難而上 科學應對 解讀惡劣工況
[ 文:吳中元 ]
同事親戚要換車了,換下一輛三年跑了60萬公里的車,太牛了……而這輛車如此超長的里程壽命最重要的就是幾乎一直工作在最佳工況狀態(tài)——不擁堵不超速的高速公路行車??梢娦旭偣r對于車輛的影響非常之大,對于生活于城市中的我們來說,惡劣工況比例更大,就更需要科學應對。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駕駛風格激進的司機一定給車輛帶來更大的磨損。沒錯,如果我們將日常道路當成賽道來行車的話,車輛的損耗一定更快,這種磨損主要發(fā)生于輪胎、剎車片這類易損件。對于發(fā)動機來說,深踩油門意味著更大的工作負荷,燃燒室內的壓力、溫度都會上升,這會加速潤滑油的變質與運動部件的磨損。不過別著急,這兩點都不可怕,因為車輛有固定的保養(yǎng)周期會及時換掉變質的潤滑效果不佳的機油。而對于絕大多數(shù)車主來說,在全使用周期中幾乎也達不到車輛的壽命極限。
而運動的駕駛風格其實也有好處,那就是讓發(fā)動機不時進入高轉速工作,有利于抑制積碳的形成。因此,在順暢的環(huán)境中適當深踩油門、適當提高車速,其實對于車輛的養(yǎng)護并不全是壞事。
天氣會對車輛的運轉造成影響嗎?顯然是的。不過你覺得什么樣的天氣算得上惡劣呢?僅僅是嚴寒酷暑嗎?事實上,由于車輛正常運轉后,發(fā)動機會保持在一個合適的溫度,因此低溫嚴寒帶來的影響只是在剛啟動時間不長的冷車狀態(tài)下。這時潤滑油的流動性較差,很難給運動部件一個充分的潤滑與保護,因此駕駛者最好采用柔和的駕駛方式,在車輛溫度上升之前就暫時不要追求運動感了。
而夏季的高溫盡管折磨著駕乘者,對于車輛而言,卻不是太大的挑戰(zhàn)。你想一般90℃左右的冷卻液即使處在40℃的環(huán)境溫度中,也可以保證車輛的正常散熱。我們更要警惕的,倒是其他影響散熱系統(tǒng)工作的天氣環(huán)境。比如越野路況的沙塵、比如春夏季節(jié)的楊柳飛絮,這些污染都會逐漸阻塞車輛前部的散熱器,造成散熱不佳,嚴重的時候就會直接導致車輛夏季水溫過高影響行車。清潔是不包括在車輛的定期保養(yǎng)之中的,因此要求車主自我根據(jù)用車情況采取相應的清潔方案,這是最根本的對策。不過如果臨時遭遇了車輛水溫過高的情況,也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選擇更利于散熱的路況(比如改走高速公路提升車速),二是降低車輛負荷(比如關閉空調)。
現(xiàn)在也有越來越多的車主知道了,城市中的怠速擁堵也算是車輛的惡劣工況。那么這是為什么呢?其實怠速擁堵給車輛帶來的影響是兩方面的:一是客觀的,停車的狀態(tài)不利于冷卻系統(tǒng)散熱,特別是夏季停車開空調狀態(tài)下,散熱系統(tǒng)壓力極大。同時低轉速的發(fā)動機運行也讓積碳等污染物逐漸積累。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在于車輛保養(yǎng)周期是按照行駛里程制定,而在擁堵怠速過程中,盡管車輛里程不變,發(fā)動機逐漸磨損、潤滑油逐漸污染失效的過程可是一刻未停。通常怠速一小時在發(fā)動機轉速上可以折算成超過30km的行車,這在我國擁堵的一線城市,恐怕已經(jīng)抵得上真實行駛距離本身了吧。因此,我們說重視擁堵的影響,其實是重新關注這種被我們忽視了的磨損。最好的方法自然是合理規(guī)劃出行時間和線路避開擁堵,當然這可能并不好實現(xiàn),退而求其次那就自己算算用車時的堵車比例,縮小保養(yǎng)周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