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紅麗 余永聰
剪一縷課改春風 迎語文花蕾綻放
——“四三式”閱讀與寫作策略研究
文/吳紅麗 余永聰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在基本理念中提出語文課程應“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課標強調的關鍵詞是“素養(yǎng)”和“能力”。當下普遍認為,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未來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能力。由此可見,核心素養(yǎng)強調的不是知識與技能,而是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及在此過程中形成的品格。在語文學科中,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著眼于閱讀與寫作,本文擬從這一窗口,淺述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的“四三式”閱讀與寫作策略。
葉圣陶的精讀理論提出,教師精讀的指導分為三步走:預習,討論,練習。其中,討論的問題應該是沒有解決的問題,教師問的新的比較難的問題和學生提出的未懂和未思考的問題。關于讀的規(guī)律,張志公先生說:“讀文章可以這樣讀法,粗讀一遍,想一遍,再細讀一遍。粗讀一遍的目的在于對這篇文章能夠粗知大意,得其梗概。想一遍,就是想那個大意和梗概。讀一遍想一遍,對它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再去細讀,才知道哪些地方應當特別注意,應當深入揣摩,這樣,收獲能更大些?!崩桢\熙先生則強調“話法教學”(聽說教學)和“讀法教學”(閱讀教學)結合起來的方式。呂叔湘先生則強調要少講、精講。
綜合上述語文教育名家的理論,學校提出了“四三式”閱讀與寫作策略。即“三讀三思三寫三評”。“三讀”為讀經典、讀習作、讀時文;“三思”為思文章內容、思精彩語句、思寫作特色;“三寫”為寫精彩語段、寫個人感悟、寫賞析拓展;“三評”指個人自評態(tài)度和習慣,小組互評能力和方法,全班選評先進和達成共識。具體要求如下:
一是教師提出閱讀的具體要求??蓮拈喿x習慣的培養(yǎng)方面入手,如從勾畫、圈點、批注、抄錄等方面提出要求;也可從閱讀的具體內容入手,給學生提供讀經典,讀習作,讀時文的書單。二是學生自主制定閱讀計劃。教師可讓學生自主制定深度閱讀計劃,要定出大體時間和篇目,以及閱讀成果形式。三是小組修訂閱讀計劃。學生個體制定完閱讀計劃以后,可分小組進行交流、討論、修改,以保證閱讀計劃的實施。四是學生個體自主閱讀及交流。教師可給一定時間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計劃閱讀,完成計劃,并每天輪流進行閱讀體會的交流。五是小組交流討論閱讀體會與經驗。在個人閱讀的基礎上,教師給學生時間,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已閱讀作品的經驗和體會,并選出最優(yōu)秀的閱讀者和最有個性化的閱讀體會。六是全班交流分形閱讀的體會。在小組推薦的基礎上,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全班的閱讀心得的交流,引導學生如何正確高效地閱讀作品。七是個體創(chuàng)作與展示。雖然著重點是閱讀,但閱讀與寫作時融為一體的,沒有廣泛而深入地閱讀,就不會有思維的鍛煉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所以在閱讀環(huán)節(jié)完了以后,要進行一定的創(chuàng)作,并在小組和全班展示。八是評選“閱讀之星”和“創(chuàng)作之星”。在以上活動開展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激勵學生,可開展評選“閱讀之星”和“創(chuàng)作之星”活動。九是收集學生、家長、同行的信息反饋。
其中,一到四是讓學生“動起來”的階段,要讓學生喜歡上閱讀,還給學生親歷閱讀的空間,讓學生真正地“悅讀”起來;五到六是“沉下去”的階段,當把學生內心渴望閱讀的火苗點燃后,教師應該及時授人以漁,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然后進行創(chuàng)作;七是“活起來”的階段,搜集整理學生閱讀成果,完善閱讀的策略,促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如可以通過閱讀心得的交流,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寫讀書報告,提高寫作能力;通過小組專題閱讀,提升合作能力等。
讀什么——確定閱讀內容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的內因的最好激發(fā)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主要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痹谶@一階段,師生要根據(jù)專題共同建立閱讀書單,書單內容包括經典著作,學生習作和名家、大家的時文,在“讀什么”的環(huán)節(jié)中以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學生“動起來”。
怎么讀、怎么寫——確定閱讀方法 在我們的研究中,要求學生面對不同的文本,能結合有效的閱讀方法,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如閱讀面、生活環(huán)境、閱讀能力等方面,讀出屬于自己的東西,不僅如此,還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閱讀方法,讀出自己的獨有的體會。具體操作如下:第一,確定閱讀的選題。教師提出具體的閱讀方法。如從勾畫、圈點、批注、抄錄等方面提出要求。第二,個性化創(chuàng)作。叔本華曾說:“世上讀書的人很多,但大多數(shù)都是在咀嚼別人的思想,一輩子活在別人的思想當中,真正具有清醒、獨到的判斷力的沒有幾個,庸眾就是這樣形成的?!遍喿x,要經過獨立的思考,才會形成自己的思想,把思想記錄下來,才能形成良好的閱讀素養(yǎng)。
怎么評——閱讀成果評價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就是吸收精神上的營養(yǎng)料?!笨梢?,閱讀不僅僅是為了積累知識,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對學生良好品質的培養(yǎng)起重要作用。第一,展示個人創(chuàng)作。展示閱讀成果,可以鞏固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獲得閱讀成就感和閱讀動力,領略閱讀的風光無限。在“沉下去”這一階段,讓學生寫精彩語段、寫個人感悟、寫賞析拓展;在“活起來”這一階段,通過個人自評態(tài)度和習慣,小組互評能力和方法,全班選評先進和達成共識的途徑,來達到鞏固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和方法的目的。第二,現(xiàn)場即時點評。除了教師的點評外,而且要讓學生自己點評。教師要提出點評要求,點評要有針對性,要盡量從學生做得好的方面去評價,同時,也要給予適當?shù)奶狳c和要求。第三,課后個人自評與小組互評。目的是讓學生對自己的閱讀行為和閱讀內部心理過程進行核對,做出閱讀的自我價值判斷。
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學生的閱讀不再停留于對文本內容表面膚淺的閱讀,而更著重于對隱藏在文字下面的作者思想的解讀和對文字形式美的解讀。學生的寫作不再停留于假大空泛,而更著重于內心真實想法的表達和深度思維的表達。如張櫸同學在以“大彎之春”為題的《古詩詞創(chuàng)作與鑒賞活動課》中的初稿《賞櫻》中是這樣寫的:“暖風撫櫻一夜涌,透光映樹千朵紅。艷比鳳凰蝶鬧叢,濃勝芙蓉人立松?!焙髞斫涍^小組的修改,定稿改成了這樣:“春風撫櫻一夜涌,透光映樹千朵紅。艷比鳳凰蝶鬧叢,濃勝芙蓉人立松。新葉爭陽意綠蔥,浮魚戲水盡歡窮。學子望春若稚童,卻嘆流年似飛淙?!睆某醺宓蕉ǜ宓男抻嗊^程中,張櫸同學付出了很多努力,并在提出問題自我鑒賞環(huán)節(jié)中提出了問題:“詩中的‘撫’字用得好,請說說為什么?這首詩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這種教學方法一改以往的傳統(tǒng)的詩歌教學的做題的方法,與其讓師生被出題者牽著鼻子走,不如師生跳出題海的牢籠,去欣賞美麗的大自然,讓學生的內心真心地被大自然所觸動,由心而發(fā),寫出屬于自己的文字,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鑒賞能力想不提高都難。最后,張櫸同學還寫了《每一個我們,都是一個詩人》的寫詩感悟,他用心地寫道:
在我們數(shù)年間繁忙的求學生涯中,詩詞,已經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翻開課本,它是歷經千年而不蒙塵垢的明珠,向我們以其豐厚的底蘊展現(xiàn)著它的風華;離開學堂,它是家喻戶曉且經久不消的傳唱,用自己的存在證明了中華民族千年文化的精粹。
而今天,我們拿到了“以大彎中學的春天為話題作詩寫詞”的課題作業(yè)。一開始,我們都認為這是個難題,是一份難以完成的作業(yè)。可當我們不停地修改、淬煉,拿出了最為滿意的詩作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這對于我們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份作業(yè)了,更是一份收獲,幾分成長。
一首詩詞,我們收獲深許。成詩以后,當我們再望見校園春景時,我們突然感覺到,大彎中學的春景于我們,似乎是個特別的存在。雖然別處也有盛綻的櫻花、潛底的錦鯉,但是我們總是對這里的景色有著獨特的感覺。在我們眼中,彎彎的每一處春景都異于他處。這里的櫻花不同于鳳凰湖櫻花的絢爛,它是淡淡的一片,均勻的鋪在了樹上,如綢緞一般,遠遠望去,如云似霧,待風來,飛花輕似雨,似從畫中來。與他處不一樣的還有那一列列的木蘭樹,枝頭綴滿了紫玉盞般的木蘭,高高的,似君子品行,清傲獨立。以及那時潛時浮的錦鯉、青翠悠然的銀杏,都已成為我們記憶中永遠的銘刻。正是因為這首詩詞,我們收獲了特別的春天,感受到了特別的彎彎眷戀之情。
一首詩詞,帶給了我們成長。讀著自己的詩作,我們恍然意識到,看待事物的眼光不同,所收獲的世界也就不同。當我們看到的只是一份難以完成的作業(yè)時,我們就只感覺到了枯燥與乏味,而當我們將它看作是一個精神的探索時,我們就收獲了這個春天。我們在校園里成長,在春天里成長,在詩詞里成長。
一首詩,一曲詞,仿佛讓我們一夕之間明白了很多。對校園的深深眷戀,對彎彎春景的深深陶醉,以及對生活的新認識。我們的每一首詩,每一曲詞,都足以綠一片葉,紅一朵花,點亮一個春天,甚至,銘記一整個青春。
時光飛逝,我們都希望可以再度擁有曾經的時光,如教室中時時飄出的瑯瑯書聲,如銀杏葉小小縫隙中透下的微光,以眼底的回眸望穿,從遙遠的記憶走來,以歲月為界,用歡悲做楔,把留不住的往事變成琥珀,變成歡悲與共的溫暖。哪怕是片刻的回憶,也是亙古不變的永恒。只是,我們都只能往前走,去迎接新的挑戰(zhàn)。我們步步回首,卻早已無法回頭。而詩詞,成了我們最好的回憶。
光陰三年,轉瞬即逝。銘記青春,志以成詩。
此間少年,發(fā)奮為志。莫負韶光,盡心為之。
這一案例說明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辨能力,認知能力,寫作能力正在逐漸提高。
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當今中國社會閱讀現(xiàn)狀的重要表現(xiàn)是深閱讀減少,淺閱讀增加。確實如此,面對信息的海量膨脹,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為了更多更快地獲得信息,人們的閱讀呈現(xiàn)出淺顯化的特點。搜索式閱讀、標題式閱讀、跳躍式閱讀成為網絡閱讀和手機閱讀的主要形式。名著通俗本、普及本、精簡本、口袋本盛行;財經、勵志類圖書以股市語言行文替代學術說理;各地書店中通俗讀物多居排行榜前列;學術類文本無人問津。而閱讀可以說是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賴以繼續(xù)生存和發(fā)展的條件之一,學生終身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教育。
“四三式”閱讀與寫作策略確實促進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學生的閱讀內容由膚淺的、帶有娛樂性質的閱讀內容轉為深刻的、具有文學性質的、引起思考的具有可讀價值的內容;學生的閱讀時間增加了;閱讀數(shù)量增多了;閱讀方式變得正確了。同時,學生的寫作欲望比之前強烈了,寫作水平與之前相比也有了相應的提高。
探究閱讀與寫作策略,切實提高學生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為學生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未來社會發(fā)展作準備,要以課程目標為導向,以改善閱讀與寫作現(xiàn)狀為初衷;以課內、課外閱讀平臺為橋梁,學科內容整合為延伸;以閱讀與寫作習慣和方法為綱,以提高能力為本。努力創(chuàng)建適應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語文教學定能在新課改的春風下開出絢麗之花。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大彎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