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洪智
魚釣人(外二章)
曲洪智
退休的老周,原是黑龍江上的老漁工,他不僅網(wǎng)撒得好,還是垂釣的老手。12歲時,還是小周的老周,有過一次魚釣人的經(jīng)歷。
那天,小周聽人們說,在遠離村屯的下山頭,能釣到大魚,他就瞞著家人偷偷地去了。
下山頭,崖陡壁峭,江深流急,垂釣者站在懸壁石窩上,腰系繩索,一頭拴在山間樹上,以保安全。那時的小周,沒帶安全繩,只拿著一把底鉤來到下山頭,他猴子似的攀上懸崖,找個石窩處站下,把掛上誘餌的底鉤甩進了大江。為怕魚鉤脫手,他把鉤線牢牢地拴在右手腕上。
下山頭果然是個垂釣的好去處,不到個把鐘頭,他就釣到兩條2斤左右的狗魚和幾條鯽魚。正在他美不自勝時,鉤線一緊,魚又上鉤了!他忙用力一甩鉤線,結(jié)果,不但沒有見到魚影,反被那魚水中一拖,只聽“撲通”一聲,他被那條大魚“釣”進了滾滾東流的大江里。多虧江上一個打魚人,聽到岸上一片喊救人聲,劃船追上了被魚帶動順流而下的小周,把他救上船來。那條“釣人的魚”也被逮住了,是條50多斤號稱“金頭大王”的鳡魚。這一消息在村里傳出,引起了轟動。誰都知道,鳡魚系肉食性魚類,性情兇猛,列世上淡水魚十大殺手之一,小小頑童,能逮住這么大一條鳡魚,美哉美哉。
鰉魚古稱鱣,屬鱘科魚類,起源于距今一億五千萬年前白堊紀,曾與恐龍共生存而稱為“活化石”,是當今存活在世的稀有古生物之一。鰉魚,堪稱江中之王,最大者體長可達5米余,重1000多斤,是黑龍江省的特產(chǎn)魚類,僅分布于黑龍江及松花江、烏蘇里江下游水域。作為打魚人,誰都想能捕到一條大鰉魚。但可想不可求,能捕到一條大鰉魚是十分不易的,有的人打了一輩子魚,也沒捕到過一條大鰉魚,當然更是垂釣者無法問津的??梢粋€14歲的頑童,后來當過教育科長的田繼民,就用一把小小的撅達鉤,釣到一條300多斤的“鰉王子”!
撅達鉤,是冬季冰上垂釣的一種釣具。用一根粗2—3毫米的尼龍或膠絲網(wǎng)線,拴一個鉛鑄的帶有4把魚鉤的小魚,垂釣者在冰封的江面上,用冰镩鑿開一個冰眼,放進鉤去,上下撅動,造成鉛魚在水中游動之勢,誘使肉食魚類上鉤。
那天,小繼民拿著撅達鉤隨大人來到冰封的江上,在一個被人遺棄的冰眼里放下鉤去,不住地撅達起來。不大一會兒,那鉤線就繃緊了。他慢慢收攏鉤線,一條被鉤住長長鼻子的鰉魚露出了水面。在大人們的幫助下,小繼民逮住了“鰉王”。賣魚得的錢,超過了母親千辛萬苦喂養(yǎng)的一頭大肥豬。
在勤得利額圖漁村,人們至今還在傳說著小手巧釣六須鲇的故事。
一條六須鲇,由大江進入一個水泡子暢游。泡子里的鯉魚鯽魚們,望而喪膽,紛紛由一條小河溝逃進大江。這時,只有一只綠色的青蛙站在淺水邊,鼓著雙眼觀看六須鲇的表演。當看到精彩處,它禁不住“呱呱”兩聲喝起彩來。游興正濃的六須鲇,看到岸邊呱呱叫的綠青蛙,立刻垂涎欲滴,猛地一擺尾,加速直奔青蛙而去。不想,青蛙一彈騰空而逃,而六須鲇卻因用力過猛,使自己大半個身體脫離水面擱淺在沙灘上。
此時,一個15歲的小男孩洗完澡正在沙灘上曬太陽,看到眼前的一幕,便飛身而起,欲取六須鲇。不想,他伸出的小手被六須鲇誤作美味,一口咬住。男孩忙一抽手,那條六須鲇就被他用小手“釣”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