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復興
大衛(wèi)·斯特恩在1985年的中國友誼賽記者會上致辭,NBA的中國之路也正是由此開始。
當我們現(xiàn)在享受著從每一年10月底開始,直到第二年6月結束的NBA賽季時,一定不要忘記一個人的功勞,那就是NBA前任總裁大衛(wèi)·斯特恩。關于斯特恩將NBA轉(zhuǎn)播權帶進中國的故事,你可能已經(jīng)聽說過——在1989年的凌冽寒風中,斯特恩帶著NBA比賽的錄像帶在中央電視臺門外等待,造就了當今NBA在中國的影響力。這個故事的真假我們姑且不論,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自從斯特恩在聯(lián)盟任職后,NBA走上了正確的商業(yè)化道路,聯(lián)盟本身的價值也越來越高,最終形成了今日的大好局面。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時機和運氣必不可少,“魔術師”和“大鳥”讓NBA開始認識到球星效應的重要性,而喬丹的出現(xiàn)則讓NBA發(fā)展到了最高峰。這些都是讓斯特恩功成名就的因素,但最重要的,還是他超前的意識和毫無變更的堅持。
1978年,大衛(wèi)·斯特恩離開了曼哈頓律師事務所,加入了自己為之服務多年的NBA聯(lián)盟,出任法律顧問。在任職期間,他出色地參與了“自由球員條款”和“對吸毒球員處罰條款”的制訂,鑒于他出色的表現(xiàn),時任聯(lián)盟總裁的拉里·奧布萊恩在1980年任命他為聯(lián)盟副總裁。表面上來看,斯特恩升職了,但實際上,他接手的卻是一個爛攤子。當時的NBA充斥著種種負面新聞,在《洛杉磯時報》的一篇報道中,聲稱聯(lián)盟中有40%-75%的球員都在使用可卡因。而在1980年買下克里夫蘭騎士隊的泰德·施特平則成為了NBA內(nèi)部的負能量代表。他不但在1981-82賽季單賽季更換了四名主教練和23位球員,還在各種交易中送出了騎士隊手中從1982年到1986年的全部首輪選秀權,讓騎士隊成為了毫無希望的魚腩球隊。由于施特平的糟糕運作,NBA在1983年強制他將球隊出售,同時還制訂了“施特平條款”,規(guī)定NBA球隊不能在交易中讓自己失去連續(xù)兩年的首輪選秀權,以保留球隊的競爭力。
這些麻煩都對NBA的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可在斯特恩眼中,最麻煩的事情卻是一件當時人們絲毫沒放在眼中的小事——建立聯(lián)盟的視頻系統(tǒng)和電視轉(zhuǎn)播的規(guī)范化。敏感的斯特恩意識到,和來到現(xiàn)場觀看比賽的球迷們比起來,電視轉(zhuǎn)播將成為NBA更大的“藍海”。斯特恩明白,對于那些喜愛懷舊的球迷而言,過去比賽的視頻錄像和偉大球星的輝煌表演才是最能抓住他們眼球的。視頻給人的感官震撼永遠是最大的,而這也恰恰正是那時的NBA最缺失的。1981年的NBA總決賽,凱爾特人和火箭隊的六場對決沒有一場是現(xiàn)場直播,球迷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是寫著“延時播出”的比賽錄像,這對于早知道結果的人們來說,缺少了最重要的臨場感和懸念。
1982年,斯特恩決心對現(xiàn)狀做出改變,雖然他和聯(lián)盟的工作人員并沒有任何制作視頻系統(tǒng)的經(jīng)驗,但他還是毅然決然地組織了一批對籃球充滿熱情的年輕人創(chuàng)建了NBA在日后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一個部門——娛樂事業(yè)部。這個部門專門負責策劃制作聯(lián)盟的形象宣傳片和各種紀錄片,他們從以往的偉大球星的故事中發(fā)掘出亮點,這也是為什么像比爾·拉塞爾、威爾特·張伯倫和杰里·韋斯特這些老一輩球星至今仍被人們奉為圭臬的原因。
邁克爾·喬丹在觀看電視里播放的NBA比賽集錦。
拉里·伯德是斯特恩商業(yè)化進程中最重要的球員之一?!?/p>
在獲得自己的第一座總冠軍獎杯后,鄧肯也興奮地拿起攝像機,記錄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而當時,拉里·伯德和“魔術師”約翰遜已經(jīng)在聯(lián)盟掀起了一股黑白風暴,晚他們幾年的邁克爾·喬丹更成為了紀錄片的主角,雖然NBA在電視轉(zhuǎn)播方面依然落后于其他聯(lián)盟,但從1983年開始,人們已經(jīng)能夠在電視上看到NBA比賽的現(xiàn)場直播了,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這種感覺對于我們現(xiàn)在年輕的讀者可能難以理解,畢竟,你們是看著電視直播成長的一代??晌抑两襁€記得在上世紀90年代電視臺播放的那些意甲集錦造就了多少意甲球迷,而在90年初期,中國的籃球迷終于開始見識到世界上最厲害的籃球比賽是什么樣子的,中央電視臺直播的NBA總決賽更是讓人們開始認識喬丹和皮蓬,以及悲情的馬龍和斯托克頓。
80年代的美國人和我們在90年代的感受一樣,曾在NBA娛樂事業(yè)部任職的艾德·迪塞爾就說:“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習以為常的NBA電視節(jié)目,其實都是在上世紀8、90年代誕生的。”
在那個時代,很多球迷都會用家里的錄像機錄下NBA官方制作的電視節(jié)目,現(xiàn)在,我們在許多視頻網(wǎng)站上還能找到當年的影像,這要拜網(wǎng)絡時代的便利所賜,更大的功勞則要感謝當年斯特恩的正確決策。
在上任之初,斯特恩就曾經(jīng)向拉里·奧布萊恩提交了一份報告,要求他為聯(lián)盟所有球隊配備一臺攝像機,讓球隊用它錄下每一場比賽,再將錄像帶寄給聯(lián)盟官方存檔。奧布萊恩采納了他的意見,斯特恩又找專人對NBA過去的錄像帶進行了整理分類,建立了完備的數(shù)據(jù)庫,他想用視頻將聯(lián)盟帶出有負面消息帶來的逆境,以擴大NBA的影響力。
這種想法是事出有因的,當時NFL和MLB都有自己制作的專屬節(jié)目,每周都會在電視臺播放,而他們的配音員約翰·法森達和梅爾·阿倫都已經(jīng)成為了體育節(jié)目解說界的“大神”。為了和他們對抗,斯特恩聘請了保羅·吉爾伯特、唐·斯佩林和迪塞爾等人來擔任NBA電視節(jié)目的主持人。在加入NBA之前,吉爾伯特和斯佩林都是電視臺的主持人,而迪塞爾是洛杉磯湖人隊的現(xiàn)場解說員。以這些解說員為核心的NBA娛樂事業(yè)部很快建立了起來,他們的共同目標就是向外界推廣NBA比賽,讓籃球比賽的視頻更加深入人心,成為NBA的標簽。
姚明的登陸使NBA在中國的影響力達到了巔峰。
要做出成績,就要對現(xiàn)狀做出更改。
首先提出問題的是迪塞爾。在湖人隊擔任解說員時,他就對球隊中場節(jié)目的編排很不滿意。他認為球迷們并不想看那些記者們在現(xiàn)場夸夸其談,他們想知道的,其實是球星們的個人故事。迪塞爾向斯特恩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NBA的新節(jié)目應該強調(diào)娛樂性,挖掘球星成功背后的故事,用鏡頭展現(xiàn)球星的風采。對于這些“一線工作人員”的意見,斯特恩相當重視,同時也給予了他們很大的自主權,但他也為自己保留了最后的決定權——用現(xiàn)在的方式來說,斯特恩扮演的是一個“總制片人”的角色,他會制定一個方向,再交由手下的“導演們”去自由發(fā)揮,最后再由他本人親自進行審查,決定片子是否適合播出。斯特恩的這種管理方式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在他的把控下,工作人員們能夠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靈感,同時還能緊扣主題,為觀眾呈現(xiàn)精彩的節(jié)目。
而為各支球隊配備的錄像機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一開始,球隊都會用它來記錄比賽,偶爾出現(xiàn)的球員特寫已經(jīng)是珍貴的素材了。而吉爾伯特認為這些遠遠不夠,他需要更多素材來展現(xiàn)NBA比賽的全景——比如我們已經(jīng)習以為常的球迷特寫鏡頭和球員在比賽中隨機出現(xiàn)的各種反應。
這些鏡頭如今已經(jīng)成為了NBA攝像師們最善于捕捉的細節(jié),也是讓我們在激烈的比賽中能夠更好地體會球員心態(tài)變化的最佳切入點。
隨著時代的進步,NBA的紀錄片主題更加豐富。
在現(xiàn)代化科技的幫助下,NBA能夠更全面地展示球員的個人魅力。
在娛樂事業(yè)部的工作蒸蒸日上之時,保羅·吉爾伯特提出了一個更有影響力的意見,那就是用充滿激情的音樂來烘托現(xiàn)場的氣氛。在進入NBA之前,吉爾伯特曾經(jīng)擔任過亞特蘭大老鷹隊的電視臺解說,他對NBA比賽的中場表演和現(xiàn)場音樂頗有微詞。他認為,在觀眾們看到“J博士”的滑翔扣籃時,如果能聽到節(jié)奏感十足的音樂,就會更加興奮,而與之匹配的,絕不應該是那些懶洋洋的鄉(xiāng)村音樂和奇形怪狀的吉祥物跑來跑去。
而斯特恩也提出了用口號來加強NBA影響力的方案。在每場比賽暫停時,球場大屏幕上播放完商業(yè)廣告后,總會以波特蘭解說員比爾·斯克里的聲音:“這是屬于美國的運動!這是不可思議的運動!”(America's Game!It's Fantastic?。┻@個口號從上世紀80年代一直沿用到1992年,斯特恩想用它傳達給美國民眾一個信息——平時你可以關注其他運動,但籃球才是美國的第一運動!1992年,NBA用著名的“I Love This Game”取代了這個口號。
隨著“不可思議”的口號,NBA還制作了一系列宣傳片,在這些宣傳片中,擺放在球場不同位置的攝像機從不同角度呈現(xiàn)了球員們的風采。也是從這時開始,NBA開始在籃板后方和球架下面安裝攝像機,這些攝像機忠實地記錄了球星們的精彩表演,并被剪輯到那些流傳至今的經(jīng)典時刻中。我們可以通過慢鏡頭的播放欣賞那些令人血脈賁張的細節(jié)。
吉爾伯特對此頗為自豪,他說:“你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這些籃球飛人們在球場上的表演,這些鏡頭是NBA的精華濃縮。我們會把最好的球員的精彩表現(xiàn)和球迷們的反應結合在一起,再配上最有激情的音樂。讓觀眾們能在一分鐘之內(nèi)欣賞到最華麗的NBA比賽?!?/p>
在當年的那些紀錄片中,有許多至今仍令人銘記的經(jīng)典畫面,比如湯姆·錢伯斯在馬克·杰克遜頭上的那記毀滅扣籃,以及邁克爾·喬丹的各種飛翔。雖然當時并沒有YouTube,也沒有那么多即時的評論,但越來越多的球迷證明,斯特恩的戰(zhàn)略成功了。聯(lián)盟推出的宣傳片不但受到球迷的喜愛,NBA球隊也對此非常推崇,因為這些宣傳片讓他們的球星個人價值大大增加,而推出這些片子的NBA娛樂事業(yè)部也為自己的成績感到自豪。
慢慢地,NBA的球星們也開始意識到這些宣傳片的重要性,他們會主動配合聯(lián)盟的拍攝,也會在比賽中送出更多更具觀賞性的扣籃,讓自己在鏡頭中看起來更酷。吉爾伯特的工作變得很輕松,他只要帶著攝影師找到那些球星,就會得到友善的配合。球星們會按照聯(lián)盟的要求說出口號,為觀眾們送上最燦爛的笑容。
他遭到的唯一一次拒絕,是來自于最有名的球迷——杰克·尼克爾森,當吉爾伯特想讓他在宣傳片中露個臉時,尼克爾森強硬地拒絕了他:“我不想上電視?!?/p>
“可是,這個片子沒有你就不完整??!”
“那是你的事!”
1981年,凱爾特人在六場比賽中擊敗火箭,獲得總冠軍。當時NBA制作了一部紀錄片,無論以任何人的標準來看,這部紀錄片都是一場災難,它不但沒能詳細地記錄下凱爾特人的奪冠歷程,就連配樂都沒有任何亮點可尋??傻搅?983年,費城76人隊奪冠時,NBA的紀錄片制作水平已經(jīng)突飛猛進了。由全新的娛樂事業(yè)部制作的總冠軍紀錄片,從細節(jié)到配樂都完美地展現(xiàn)了一支總冠軍球隊經(jīng)歷的艱辛,凸顯了他們的偉大。這部影片在電視中播放時,很多人用錄像機把它錄了下來,而且一再翻錄,甚至被出售給那些沒來得及錄制的球迷。
慢慢地,NBA紀錄片的拍攝開始向更專業(yè)的方向發(fā)展。導演們會提前寫好腳本和分鏡,專門在比賽中尋找自己需要的鏡頭,甚至有電視評論家們開始分析評論這些紀錄片——在當時,這可是那些偉大電影導演才能享受的待遇。
在1985年,湖人隊擊敗凱爾特人奪冠后,NBA推出了一部名為《重返榮耀》的紀錄片,在這部片子里,充滿了煽情的解說——“在波士頓廣場花園的天棚上,掛著比爾·拉塞爾、鮑勃·庫西和約翰·哈夫利切克捍衛(wèi)的總冠軍旗幟,這就像一個魔咒,告訴湖人隊沒有人能在這里奪走總冠軍。但最終,賈巴爾和‘魔術師’打破了這個魔咒,把總冠軍獎杯帶回了洛杉磯。“
這樣的解說詞在NBA的宣傳片中并不少見,但在當年,似乎只有這樣的語言才能配得上那個總冠軍的背景。當時是湖人隊第一次在總決賽中擊敗凱爾特人,也是綠衫軍第一次在家門口看著對手把總冠軍獎杯捧走。
所以,那部紀錄片被命名為《重返榮耀》。
在現(xiàn)在美國的中年球迷中,有許多人就是被這部紀錄片吸引,成為湖人球迷的。當年的他們,還是小孩子,那些身穿紫金球衣的偉大身影,是他們難以磨滅的記憶。
當然,除了“魔術師”和“大鳥”,在NBA的經(jīng)典紀錄片中,還有另外一個身影,他身穿23號球衣,制造了一場無人能及的神話。
在NBA的精華剪輯中,邁克爾·喬丹隨著錄像帶走向了世界各地,成為了全世界打籃球孩子的永恒偶像。1984年進入聯(lián)盟的喬丹,在他還沒奪得總冠軍時就進入了NBA制片人的視線。1989年,斯佩林拍攝了一部關于喬丹的紀錄片《伴我高飛》,這部紀錄片不但一舉樹立了喬丹“飛人”的形象,還成為了銷量最高的體育錄影帶。
隨著《伴我高飛》的成功,NBA又陸續(xù)推出了幾部關于喬丹的紀錄片。這些片子不光展現(xiàn)了喬丹在球場上無法阻擋的強大實力,還忠實地記錄了喬丹在球場外的生活和訓練,以及他對籃球的感悟。這些紀錄片讓喬丹成為了NBA的海外代言人,科比·布萊恩特就曾經(jīng)對大衛(wèi)·斯特恩說,自己在意大利的時候,就是通過觀看NBA的紀錄片來磨練籃球技術的。
而當時的喬丹就已經(jīng)具備了巨星風采,他只給拍攝團隊三天時間,所以斯佩林和他的團隊必須制定一個完美計劃,才能拍到所有他們想要的素材。
與此同時,斯特恩和他的同事們也不忘推出其他題材的紀錄片。那個年代的球星幾乎都有自己專屬的紀錄片:“魔術師”約翰遜、“大鳥”伯德、查爾斯·巴克利的個人特寫;關于蒂姆·哈達威和阿倫佐·莫寧的專題策劃“新星崛起”;甚至還有開體育視頻先河的“搞笑籃球”,專門記錄球場上的尷尬瞬間。
而聯(lián)盟更是在球星紀錄片取得成功后,推出了一系列專題性節(jié)目。名震一時的《超級巨星》把球員們的精彩表演和流行音樂結合在一起,成了“籃球MV”。而當觀眾們一邊看著多米尼克·威爾金斯的戰(zhàn)斧扣籃和各種風格的音樂結合時,心底涌現(xiàn)的感受是前所未有的。
在1990年,嘗到甜頭的NBA開始制作新形態(tài)的籃球節(jié)目《NBA內(nèi)幕》。這個節(jié)目時長30分鐘,每周一期,節(jié)目將籃球比賽、音樂和流行文化融合為一體,為今后的體育節(jié)目創(chuàng)下了一個優(yōu)秀的模板。
在這些努力嘗試下,NBA的電視收視率越來越高,1981年,火箭隊和凱爾特人隊的錄播總決賽收視率為6.7,六年之后,凱爾特人隊和湖人隊的總決賽收視率提高到了15.9。隨著1992年“夢之隊”在巴塞羅那奪得了奧運金牌,NBA的球星們超過了披頭士,成為了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公眾人物。而NBA,也正是從這時候走向了世界,成為了全世界籃球迷和非籃球迷關注的焦點。
從低谷到輝煌,這是一段奇妙的旅程,或許用NBA過去的口號最能詮釋這一切:Where Amazing Happens!
在如今社交媒體盛行的情況下,許多NBA球員拿起了攝像機,自編自導自演,拍攝了許多在網(wǎng)絡上風靡一時的短片。圖為伊戈達拉在2015-16賽季拍攝的“惡搞埃澤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