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景)公曰:“請問求賢?!?/p>
(晏子)對曰:“觀之以其游,說之以其行。無以靡曼辯辭定其行,無以毀譽非議定其身,如此,則不為行以揚聲,不掩欲以榮君。故通則視其所舉,窮則視其所不為,富則視其所分,貧則視其所不取。夫上士,難進而易退也;其次,易進而易退也;其下,易進而難退也。以此數(shù)物者取人,其可乎!”(《內(nèi)篇問上第十三》)
(齊景)公說:“讓我向您請教怎么求賢?!?/p>
(晏子)回答說:“通過他的交游觀察他,通過他的行為評價他。不要憑他的華麗雄辯的言辭判定他的行為,也不要憑人們對他的詆毀贊譽或非議確定他的身份,這樣,他就不會為了標(biāo)榜行為而放聲宣揚自己,也不會掩飾自己的欲望來向君王求得尊顯榮耀的身份。所以當(dāng)他得志時就看他所薦舉的是什么樣的人,當(dāng)他不得志時就看他所不做的是什么樣的事情,當(dāng)他富裕時就看他把財物分給什么樣的人,當(dāng)他貧困時就看他所不求取的是什么樣的東西。上等的士人,不肯輕易進身為官而輕易辭官退隱;次一等的,輕易進身也輕易退隱;下等的,輕易進身卻不肯輕易退隱。憑這些事情去選取人才,大概就可以了吧!”
曾子將行,晏子送之,曰:“君子贈人以軒,不若以言。吾請以言乎?以軒乎?”
曾子曰:“請以言?!?/p>
晏子曰:“今夫車輪,山之直木也,良匠之,其圓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fù)嬴矣,故君子慎隱。和氏之璧,井里之困也,良工修之,則為存國之寶,故君子慎所修。今夫蘭本,三年而成,湛之苦酒,則君子不近,庶人不佩;湛之麋醢,而賈匹馬矣。非蘭本美也,所湛然也。愿子之必求所湛。嬰聞之,君子居必?fù)襦彛伪鼐褪?。擇居所以求士,求士所以辟患也。嬰聞汩常移質(zhì),習(xí)俗異性,不可不慎也?!保ā秲?nèi)篇雜上第二十三》)
曾子要走了,晏子給他送行,說:“君子與其拿車子贈人,還不如拿話贈人。請問我是拿話贈你呢,還是拿車子贈你?”
曾子說:“請拿話贈我。”
晏子說:“假如有個車輪子,原本是山上很直的木頭,經(jīng)高明的工匠用火烘烤使之彎曲變形,做成的圓形完全符合規(guī)格,這時即使木頭干枯再經(jīng)曝曬,也不會再挺直了,所以君子要很慎重地對待改變自己本性的事。和氏的玉璧,在常人看來只是鄉(xiāng)間一塊做門限的普通石頭,但經(jīng)高明工匠的加工修治,就成了鎮(zhèn)國之寶,所以君子要很慎重地對待修養(yǎng)問題。假如有條蘭草根,三年長成,把它浸在苦酒里,那么君子不愿讓它近身,凡庸的人也不佩帶它;但如果把它浸在麋鹿肉醬里,那它的價值就相當(dāng)于一匹馬了。這并不是蘭草根有多好,而是所浸的東西使它這樣。希望你一定要找好所浸染的環(huán)境。我聽說,君子居住時一定要選擇好鄰居,外出時一定要接近賢士。選擇鄰居是為了求得賢士,求得賢士是為了避開禍患。我聽說人混雜在凡庸中就會改變品質(zhì),習(xí)染于世俗中就會改變本性,這個問題不可不慎重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