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鈴
目前高考作文雖然大多是除詩歌外不限文體,但考生寫議論文的居多,而我們每年看到的高分、滿分作文卻大多是記敘類文章,議論文得高分者比較少。在高考作文審題不為難考生的今天,為什么議論文的得分普遍不高?原因之一是考生不注意議論文寫作的規(guī)范性,往往信手隨筆一寫,那文章自然就不容易得高分,所以,要學會在搭好架子、理順思路中提升議論文品位?,F以學生作文《主要看氣質》為例,看看搭好架子、理順思路后的議論文效果。
【文題亮相】
在2015年度“十大流行語”中,“顏值”“創(chuàng)客”“主要看氣質”榜上有名,若能“顏值爆表”“有創(chuàng)新理念、能自主創(chuàng)業(yè)”“氣質上佳”兼而有之,當然是人間極品,但蕓蕓眾生往往不可兼得。
如果三者之中必須要舍棄其中兩個的話,你會怎樣取舍?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要求題目自擬,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原文在線】
氣質優(yōu)勝論
姚瑞霖
“顏值”“創(chuàng)新理念”“氣質”這三者中,若讓你選擇一個,你會選什么?若是讓我來選,還是氣質更好一些。
在古代,君子之說大為盛行?!对娊洝酚性疲骸坝蟹司?,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笨鬃右嘤性疲骸拔馁|彬彬,然后君子?!笨梢?,當時人們對于君子的定義,主要還是看他的氣質。若一個人被稱為君子,他便更能得到他人尊重,亦能成就一番事業(yè)。比如“戰(zhàn)國四君子”中的春申君黃歇,他沒有其他三位的家世背景,但他依靠自己溫文爾雅的氣質,也引來了門客為他效力,并得到了楚王賞識。
而顏值呢?在古代也不是不重要,但與氣質相比,還是相形見絀。楊貴妃,人長得美,能讓唐玄宗從此不早朝,亦能讓六宮粉黛無顏色,想必是極美的。但是人們對她氣質的評價是什么?是媚,煙視媚行,便是用來形容她的。結果是什么?在安史之亂中,被逼吊死在樹上。而顏值不高,但氣質好的反而有一番成就。三國時期,黃月英和劉備就是這樣的例子,黃月英據說是丑女,終日蒙面,但卻嫁給了諸葛亮這樣的一位名人,原因是什么?是因為她腹有詩書氣自華,氣質好。劉備呢?長得未必多好看,才能也未必有孫、曹強,但他堅持唯賢唯德,能服于人,靠仁者的氣質,吸引來了關張,吸引來了諸葛亮。這能不說明氣質比顏值更重要嗎?
再說說創(chuàng)新理念。有一句話這樣說:“21世紀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最不缺的是什么?還是人才?!爆F在中國十幾億人,有創(chuàng)業(yè)理念的成千上萬,為什么只有馬云、馬化騰、雷軍等幾十人為我們所知?答案還是氣質。軟銀在發(fā)現馬云的電商理念時,還有許多選擇,但是軟銀在馬云身上投資力度最大,即使金融危機時仍未停止。眾所周知,馬云長得也不好看,所以答案還是氣質。在馬云向軟銀申請投資時,他語氣中有著一股堅韌不拔的勁兒,正是他的這種氣質,才使他在軟銀的數個選擇中脫穎而出。現代社會,有創(chuàng)業(yè)理念的人不少,但那些能得到別人信任,有溫爾爾雅氣質的人中卻有更多成功者,這亦證明氣質比創(chuàng)新理念更為重要。
綜上所述,既然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那我就舍“顏值”與“創(chuàng)新理念”而取氣質也。
【問題診斷】
本文首先提出在“顏值”“創(chuàng)新理念”“氣質”三者中選擇氣質這個論點,入題可謂快捷;接著引用《詩經》、孔子及黃歇的例子證明古代以氣質為重,引證、例證皆重;然后用楊貴妃、黃月英、劉備的事例以及馬云的例子分別論證靠顏值和創(chuàng)新理念不如氣質重要,古今例子都有,可謂豐富;最后再次強調選擇氣質這個論點。平心而論,如此論證,思路不能說不清晰,論證不能說不合理。但是,該文最多也就是三類卷。原因如下:
一是從論證上說,論證氣質為重時,作者僅從春秋、戰(zhàn)國這個古代層面來論證氣質為重,那時隔兩千多年以后的今天,還是以氣質為重嗎?或許,從某種更有意義的角度看,論證“在當今社會氣質為重”顯得更為重要,遺憾的是文章完全缺少這方面的論證,如此有失偏頗。
二是從結構看,文章主體部分采用并列式結構,論證了在“顏值”“創(chuàng)新理念”“氣質”三者中選擇氣質,從而強化“氣質優(yōu)勝論”。雖然先肯定“氣質”再否定“顏值”“創(chuàng)新理念”的這種先立后破的論證思路比較清晰,但并列式結構往往比較單薄,從而導致論證不夠有力,故可以在搭好架子理順思路中提升議論文品位。
【化蝶之作】
主要還是看氣質
姚瑞霖
如果要你從“顏值”“創(chuàng)新理念”“氣質”三者中選一個,你會選什么?記得孔子有云:“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笨磥?,有氣質之人才能成為君子,因此,若是讓我選,我就選擇氣質,因為從古到今,看人主要還是看氣質。
然而,當今社會似乎是一個看臉的社會。你看,如今“網紅”泛濫,他們粉絲無限,隨手轉發(fā)無論什么內容也能得到上千個贊。這些“網紅”,并不見得有真才實學,言談舉止也時有不雅之處,但他們仍受眾人追捧,最大的原因只是他們有著超高顏值。你再看,某星狂熱追求顏值卻忽視氣質修養(yǎng),為了出名而不惜花費巨資進行整容,想靠提升顏值來“吸粉”。當今時代經濟飛速發(fā)展,人們卻這樣看重顏值,不覺荒唐嗎?
因此,我認為,看一個人,主要還是看氣質。楊貴妃,能讓六宮粉黛無顏色,也能讓唐玄宗從此不早朝,想必極美。但人如果空有顏值,充其量只能如楊貴妃般做一個寵妃,當一個花瓶。當年老或容顏不再時,他便一無所有。而空有創(chuàng)新理念的人,現代社會也有很多,成功者卻寥寥無幾,究其原因是他們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氣質。
演員胡歌,起初靠《仙劍奇?zhèn)b傳》一劇成名,也許確是靠了高顏值,但后來他遭遇車禍破了相,顏值不再,他在《瑯琊榜》等劇中的表演卻仍受觀眾好評。破了相,胡歌何以仍受觀眾青睞?用現在時尚的話來說,就是“主要還是看氣質”。在胡歌的氣質面前,顏值幾乎不值一提。
現在中國有創(chuàng)新理念的人成千上萬,為什么只有馬云、馬化騰、雷軍等幾十人為我們所知?答案還是氣質。軟銀在發(fā)現馬云的電商理念時,還有許多選擇,但軟銀在馬云身上投資力度最大。長得酷似外星人的馬云憑什么獲得軟銀青睞?是氣質!他向軟銀申請投資時,語氣中有著一股堅韌不拔的勁兒,正是他的這種氣質,使他脫穎而出。由此看來,創(chuàng)新理念固然重要,但要想獲得成功主要還是看氣質。
要培養(yǎng)氣質,首要的是有一定的文化。一個文質彬彬的人總會比一個不學無術的人更受歡迎。原因就在于氣質的差異。三國時期的黃月英據說是位丑女,終日蒙面,卻嫁給了一表人才的諸葛亮,原因何在?因為她腹有詩書氣自華,她氣質好。如果當今的“網紅”、明星們能注意提升文化素養(yǎng),注重氣質修養(yǎng),加上自身顏值,那一定能紅得發(fā)紫,紅得持久。
顏值不高又何妨?創(chuàng)新能力不夠又怎樣?擁有極佳的氣質,縱使不能像“網紅”、明星們那樣一夜爆紅,也能在社會上一步步向前,開拓一番屬于自己的事業(yè),因為看一個人,主要還是看氣質。
【升格小結】
升格文章有如下特點:
首先,開頭提出論點時,適切引述孔子之言,自然提出“主要還是看氣質”這個中心論點,完成“是什么”的步驟,觀點鮮明,入題迅捷。
其次,在提出中心論點后,筆鋒一轉,談“顏值”而不論“氣質”,形成了文脈上的波瀾。其實,第二段是從反面進行“主要還是看氣質”的論證,第三段承上啟下,四、五段則是從正面進行“主要看氣質”的論證,如此形成對比,構成了結構上的對照,也就是說,文章第二段至第五段進行“為什么”的論證。
最后,第六段進行“怎么樣”的論述,提出怎么樣才能做到“有氣質”,和第二段相照應,體現了議論文結構的嚴謹性。至此,文章第一段論證“是什么”,第二至五段論證“為什么”,第六段論證“怎么樣”,構成層進式,一層進一層,思路清晰,論證充分。
升格文章和原文相比,基本保留了原有觀點,保留了較多原有論據,但進行了較大修改,尤其是在結構上做了重大調整。文章保持了原有論據的豐富性,但避免了原來文章論證結構的單薄性,使文章變得豐富起來,深刻起來,在搭好架子、理順思路中提升了議論文品位。如此構思行文,文章起碼可以進入二類卷上等文。
(江蘇省張家港市塘橋高級中學;21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