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摘 要】近幾年,我國互聯(lián)網發(fā)展勢頭迅猛,已經成為人們快速獲取信息資源的手段之一,網絡日漸成為一種新的民意表達渠道。本文以網絡暴力為研究對象,對網絡暴力語言進行全面分析,找出合適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暴力; 語言分析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1-0238-01
“網絡暴力”在其大行其道的今天,“暴力”已不太能描述其內涵,它需要一個更貼切的解釋。網絡暴力語言的發(fā)展衍生,不僅牽涉網絡上的互動,更會通過上網習慣將平時生活中的表現(xiàn)類化,從而影響線下生活中的互動模式的變化以及語言的失范。從這個角度而言,不僅是網絡虛擬空間的網絡暴力語言需要引起重視,那些滲透進人們生活的網絡暴力語言也需要加以關注。
一、線上線下的大學生網絡暴力語言
(一)線上。由于網絡暴力語言是產生于網絡語言文字活動中的,所以其特性與網絡的特性密切相關,同時帶有暴力語言的危害性。主要特點表現(xiàn)為故意性、傷害性、虛擬性和傳遞性。
1.謠言。謠言是制造各種虛假放大信息并加以擴散,使當事人遭遇各種心理傷害和生活危機。謠言的散布很容易達成,但終止卻很難,這表明謠言的傷害力度是可致命的。
2.謾罵。這種網絡暴力語言形式是最常見的。廣大群眾不在乎事件的真假、細節(jié)的對錯,一味宣泄自己的情緒和言論,對事件的判斷和解決毫無作用,并使當事人遭受壓力。大學生的網絡謾罵常帶有對社會不公平現(xiàn)象的憤慨仇視和對階層固化的失望,激烈中透著無奈。
(二)線下。線下主要是將線上用語滲透到生活尤其是校園生活之中,原本一些貶義性很強的詞在網絡的多次使用和反復賦義中得到了漂白,反而使人們易于接受。此外,在線下,因為網絡暴力語言的發(fā)出往往伴隨著具體情境、動作,語氣的產生,語義較為清晰,與線上相比較為具體緩和。謠言在線下的傳播則會影響人們對真相的了解,并以訛傳訛,使結果往不可控的方向發(fā)散。
二、大學生網絡暴力語言的成因分析及其影響
(一)成因。1.大學生不健康的宣泄心理。大學生承受的社會壓力和個人遭遇相互交錯,使他們在網絡上肆意發(fā)泄,尋求心理緩釋。2.網絡的特性。網絡的虛擬性,再加上參與成本低,使得每個人都可以隱瞞或編造自己的身份,而不需要承擔自己的言論產生不良影響的責任,對自律性不強、容易沖動與放縱的大學生來說更是如此。3.表達渠道缺失。平民表達渠道的缺失在網絡出現(xiàn)之前一直是個問題,因而網絡表達平臺一出現(xiàn)就走紅。網絡在這種意義上承載著大學生愿望表達和利益訴求的期待,但其有效意見和收益甚微。因此大學生不免失誤,并產生過激的暴力語言。4.大學生的群體性特點。在網絡平臺上,志同道合的大學生對社會問題的看法往往趨同,會彼此進行溝通討論,到最后他們會在對自我想法肯定的基礎上,變得更偏激。5.網站過于追求利潤。網站為追求利潤,無底線地娛樂化、游戲化、暴力化,大學生耳濡目染,且將之視為群體風尚。6.網絡制度法規(guī)的缺失。中國網絡誕生的時間較晚,整個相關制度政策不健全。
(二)影響。1.很容易構成違法犯罪行為。很多人為了圖一時之快,言語激烈,甚至制造謠言。這種行為不僅給受害者造成傷害,發(fā)言者也可能因為不當行為而犯法。2.淡化了道德的判斷標準。網絡群體在追求快感的背景下,隨意發(fā)泄,卻不承擔相應責任。網絡暴力事件如今層出不窮,充斥著偏激和失控。而且暴力發(fā)出者往往不覺得自己有錯。3.網民表達權喪失。網絡暴力表面看上去是表達權的極大豐富,但在深層次中網絡群體往往被“水軍”、媒體等幕后勢力所操縱,真實意義上反而是一種表達權的喪失。4.阻礙了理性觀點的表達。網絡作為一個交流的平臺,無形中形成了一個隱形的群體,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人們的行為。5.日常語言趨向暴力化。網上慣用語勢必影響日常生活中語言規(guī)范,很多大學生把這種不好的習慣移植到大學生活中,對其規(guī)范的用語體系產生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三、相關建議
從大學生網絡暴力語言成因入手,我們可以從一些方面提出建議,并加以改善。從個人方面而言,我們應該加強網絡語言運用時的自我審視,對某些暴力敏感詞匯審慎使用。從立法方面而言,部分法律法規(guī)的出臺,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問題,但收效甚微。目前我國尚未出臺直接針對新聞傳播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新聞引導過程中無需承擔責任,因而放肆隨意地引導群眾的看法。行業(yè)自律在沒有法律約束的情況下是不可行的。從學校方面而言,網絡語言使用的規(guī)范性應從小抓起。這方面可借鑒西方國家從小學開始的媒介教育。具體到大學應該在學校規(guī)范和守則中有所體現(xiàn),平時應從教師開始注意避免網絡暴力語言的使用,可以開展相關宣傳活動。從社會方面而言,應倡導青少年加強自律,自覺使用規(guī)范用語。
參考文獻:
[1]CRYSTALD.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于根元.網絡語言概說[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3]李憲玲.網絡語言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作者簡介:
劉 鵬(1994-),男,漢族,江蘇泰州人,徐州工程學院人文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