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殿臺
我們先來回答一個問題:假設你的考試成績不夠理想,你會如何分析其中的原因呢?大致會有兩方面答案:一方面,可能會歸結為自己努力程度不夠、學習方法不對頭、自身能力不行、發(fā)揮欠佳等因素;另一方面,也可能會歸結為老師教得不好、學習難度太大、自己的運氣不好等因素。
顯然,前一方面歸結的原因都是圍繞自身主觀方面,后一方面歸結的原因都是圍繞外部客觀方面。兩種分析、歸結方式,反映的是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前者找的是自身原因,積極負責、勇于擔責,“不為失敗找借口,只為成功想辦法”;后者卻“主觀不努力,客觀找理由”,強調客觀原因,推卸自身責任。
能否對自己負責、勇于擔責是一個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能夠針對自身查找原因,是考慮問題比較全面、注重自我成長的成熟表現(xiàn),而一味圍繞客觀強調理由,則是考慮問題片面、不夠成熟理智的表現(xiàn)。
進入青春期之后,我們的身體由“小不點”逐漸長成了“大塊頭”,我們的心理、思想觀念也不斷地成熟,變得越來越懂事、越來越穩(wěn)重。父母、爺爺奶奶等長輩以及老師們開始變換看待我們的目光,他們不再認為我們是不懂事的“小孩子”,而是視我們?yōu)椤靶〈笕恕?,開始更加平等地對待我們、尊重我們,同時也提升了對我們的期望與要求。
“小大人”,這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稱呼,意味著我們已經(jīng)開始向“大人”的行列邁進;自然,這也是一個令我們深感自豪和無限榮光的稱呼,因為我們一直在渴望著不斷長大,渴望著被家長和老師們看重,不再漫不經(jīng)心地拿我們當“小孩子”。
成長,意味著逐漸擺脫依賴、獨立思考,意味著逐漸承擔壓力、擔當責任。
以前,我們貪玩、管不住自己、玩不成作業(yè)、耍小孩子脾氣,家長、老師會因為我們是小孩子而原諒我們,但是現(xiàn)在他們再也不會這么寬松。對我們而言,這無疑也是一種壓力,不能再和“小孩子”一樣任性、頑皮,而應對自己負責,以和“小大人”相符合的表現(xiàn)來回應家長和老師們的期待。
對自己負責,就要勇于擔責。俗話說,好漢做事好漢當。說錯了話、做錯了事、出現(xiàn)了差錯、遭遇了挫折,我們應勇于并坦然面對,而不是千方百計地找理由與找借口,推卸自身責任。
社會心理學上,把人們對他人或自己行為原因的推論過程稱之為“歸因”,就是指觀察者對他人或自己的行為過程進行因果解釋。
人們在歸因時,會表現(xiàn)出兩種傾向:一種是向內歸因,即把活動成敗的原因歸結為內在的主觀因素,如個人的能力、努力、態(tài)度;一種是向外歸因,即把活動成敗的原因歸結為外部的客觀因素,如活動難度、運氣。
不同的歸因傾向,帶來的是不同的處理應對方式和動力模式。向內歸因的人,往往從自身主觀查找不足,敢于面對和承擔責任,態(tài)度積極,從而能夠激發(fā)出內在的動力,不斷進??;而向外內因的人,往往逃避責任,態(tài)度消極,不思進取。
例如,把考試成績不夠理想的原因向內歸因為自身努力程度不夠、學習方法不對頭、自身能力不行、發(fā)揮欠佳等因素,就會督促激勵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在以后強化努力程度、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注重臨場發(fā)揮;而如果把原因向外歸因為老師教的不好、學習難度太大、自己的運氣不好等因素,就可能安于現(xiàn)狀、自我遷就,甚至自暴自棄、不思進取。
青春期自我意識的崛起,促使我們不斷走向成熟、獨立,幫助我們日漸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情感,支配自己的意志,讓我們逐漸懂得和學會自知、自信、自強、自律,對自己負責,“我的事情我做主”。
對自我負責、勇于擔責的人,能夠敢于正視自身的缺點或錯誤,從自身查找原因,并去努力改正,不斷完善、提升自我;而逃避責任、不敢擔責的人往往對自身的缺點或錯誤,像遇到危險時把頭埋入草堆、沙土里的鴕鳥一樣自欺欺人,能力萎縮,淪為懦夫,或是怨天尤人,為自己尋找種種客觀的理由,為自己開脫。
我們渴望長大、渴望成熟,就該為自己負責、勇于擔責,就應在看待、分析自身成敗得失的原因時,采取科學正確的歸因方式,多找自身原因,少找外部借口與理由,從而不斷激發(fā)自身內在動力去攻堅克難、勇往直前!
升入中學之后,我們在學習上的一個顯著變化就是老師們越來越重視我們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階段的學習更多屬于“被動學習”,側重于由老師手把手地教我們,而現(xiàn)在除了老師上課,還有大量的時間安排我們自學,讓我們“主動學習”,自己給自己上課?!氨粍訉W習”畢竟是被動的、受限制的,其效果肯定不如“主動學習”好。能夠主動自學的人,才是真正會學習的人,才有可能學有所成、獲得真知。
在學習上,我們和同班同學身處同樣的班級,擁有同樣的任課老師和同樣的學習環(huán)境,之所以學習成績存在差異,固然與每個人的智力水平相關,但更重要的是因為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努力刻苦程度不同而導致的。科學研究早已證明,絕大多數(shù)人的智力水平相差并不明顯,導致人們學習成績出現(xiàn)差別的關鍵原因是學習熱情、學習態(tài)度、學習意志學習方法等非智力因素。
因此,當我們學習成績不夠理想時,要多從自身的非智力因素方面找找原因,看看是否是自己學習方法不夠科學、學習精力不夠投入、努力程度不夠刻苦、學習品質不夠堅持等等,從而正視自身存在問題,全面調動主觀積極性和內在動力去加以克服,不斷提高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