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華
摘 要:創(chuàng)新,就是不因循守舊,不走老路,敢于言人所未言,見人所未見,其思維是發(fā)散性思維、求異性思維、逆向性思維和多角度思維。孔子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是創(chuàng)新;朱熹的“教必有法”、提倡“商討式”教學,是創(chuàng)新;陶行知的“手腦并用”“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是創(chuàng)新;王春易老師說的“應該把生物課上成真正的生命課和生活課”“要將生物教室變成一個生物學科博物館,讓學生能夠現(xiàn)場觀察,能夠現(xiàn)場動手,知行合一,學做一體”,是創(chuàng)新。
關鍵詞:生物教學;興趣;教學效果
中學生都有一個重要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好奇心很強。而這種好奇心則是由于他們聽了聞所未聞的事情,或看到了從未見過的情景而引發(fā)的。這種“事情”或“情景”,大部分來源于教學課堂上教師的創(chuàng)新。
前不久,一位讀大一的學生到學校來,她與我聊天,回憶以前中學的老師和課堂,她對我說了一句話:“老師,你以前上課我們都覺得很贊!”學生能夠認可我,是因為我愿意去挖掘學生的興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我也大膽地改變課堂模式,大膽創(chuàng)新,不拘泥于教室和課本。
一、開學第一課,激發(fā)興趣
很多老師往往會忽略開學的第一節(jié)課,都認為學生的情緒不穩(wěn)定,“自習”是給學生的見面禮;或者有的老師精心準備了開學初的第一節(jié)課,但按部就班、正規(guī)地上堂嚴肅的新課,我認為并不是很好的選擇,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是關鍵。因此,我的第一堂課,常常是結合當?shù)氐奈镔|資源和生物學知識,與學生聊聊、談談假期里遇到的事和物。如暑假采花生、挖地瓜的生活體驗和植物品種,鹽曬制的原理,碼頭海鮮的滿載而歸,毛毛蟲到蝴蝶的轉變,蝌蚪和青蛙的差異;寒假舞龍舞獅所用動物的意義,用于慶祝節(jié)日花草樹木的種類,餐桌上各種食物的來源等,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又感受到生物世界的豐富多彩,無所不有,如此一來學生的興趣上來了,何樂而不為呢!
二、走出教室,接近自然
在學校,學生呆得最多最久的地方就是教室,學生都很喜歡體育課,一上體育課學生就像放出籠子的小鳥,歡呼雀躍,我思考是不是我們的課堂創(chuàng)新還不夠,形式不夠豐富呢?文化課的課堂能不能也進一步開放?知識來源于生活。貴州省教科所的張學杰老師打了一個比方:“同樣是美術課,學畫蘋果。中國老師畫好一個樣板給學生臨摹,‘照葫蘆畫瓢;在美國,老師把學生帶到果園里,讓學生自己看、自己琢磨。”課程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不僅要讓學生學會,還得會學;不僅要有理性的知識,還要給學生更多感性的認識。
隨著城鎮(zhèn)化的推進,農民住進了樓房,孩子開始不識稼穡,于是在一些文化課的課堂上,我改變以往的上課方式,例如,生物課《調查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我?guī)ьI學生走出課堂,走遍校園,認識和記錄:盛開的紅花紫荊,隨風擺動的楊柳,整齊的連翹,低矮不顯眼的車前草,自在暢游的金魚,自由飛行的蝴蝶、蜻蜓,躲于石塊下的熟婦和搬家的螞蟻……各種花花草草和蟲魚鳥獸。同時讓學生小心摘下一片自己最喜歡的樹葉,制成標本,并附上自己的座右銘或格言,在班級的展示欄里,把制作成的標本重新組成一棵樹,學生為其命名“生命樹”,這還成為班級環(huán)境里一道亮麗的風景。
我們的很多課堂不一定就是要束縛在教室里,才能學到文化知識,就像美術課、作文課,都可以讓學生找一個能發(fā)揮自己想象力的角落,以做到事半功倍。確實生活即課堂,學習即活動,一樣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學習,在實踐中學會發(fā)展。蘇霍姆林斯基非常推薦這種接近自然,以自然為素材的“快樂教學方式”。這也是激勵學生學習的一種創(chuàng)新方式。
三、動畫課堂,視覺感官盛宴
純粹和死板的文字教學會使視覺疲勞,大腦遲鈍,注意力轉移,如何使文字轉化為圖畫,怎樣讓靜態(tài)變?yōu)閯討B(tài),如何讓那些遙不可及的事物呈現(xiàn)在眼前?這些問題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中已迎刃而解。多媒體教學能將文字、圖片、錄像等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給學生提供具體可感的形象,以此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特別是屏幕上出現(xiàn)的彩色畫面,能把學生的審美體驗推向高潮,從而使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認識活動中去。
如,在學習“花的結構”這一章節(jié)中,我運用多媒體先播放一段音樂,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欣賞中國的十大名花,這樣使學生對花的形態(tài)和顏色獲得感性認識,這為學習新內容創(chuàng)造了情境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蟬蛻”是一味中藥,是昆蟲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蛻下來的外骨骼,但蛻皮是種罕見的生理現(xiàn)象,而多媒體的視頻動畫讓學生親眼目睹昆蟲的蛻皮過程,真實的大自然景觀,學生感同身受?!袄蠋?,這個蛻皮過程就像我的衣服被剝下來一樣?!睂W生感嘆道,學生也記住了昆蟲的蛻皮現(xiàn)象?!缎◎蝌秸覌寢尅愤@一段語文課本的動畫視頻也幫助學生了解兩棲動物的生長發(fā)育,學生也感覺到,很多課程都是融會貫通的。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激發(fā)求知欲望,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因此,讓動畫走進課堂,能使教學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同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激發(fā)求知欲望,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動手操作,親自體驗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書本的知識,只是給學生一個定向思維,而實驗操作卻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事物的不同,因此,我更加認定實驗操作是很有必要的。在八年級上冊有一個演示實驗:發(fā)酵現(xiàn)象。我就把它改為分組實驗,讓學生體會一下二氧化碳的魅力,也讓學生感受一下動手操作的樂趣。學生首先按著實驗步驟進行實驗,有的學生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他們就要求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做,我就讓他們總結一下實驗失敗的原因;有的學生實驗結果很成功,我就讓他們描述實驗現(xiàn)象并解釋原理。在實驗的末尾,我再呈現(xiàn)一道錯誤的實驗步驟,讓學生找出其中的漏洞并糾正,很快學生都能及時找出,并給出滿意的答案。
所以有句話說得很好:聽過了就忘了,看過了就知道了,做過了就記住了。很多學生都會追著我問:“老師,什么時候去實驗室上課?”“下節(jié)課我們去實驗室上課嗎?”學生會時常到辦公室對我說:“老師,我找到一只大蝗蟲,下節(jié)課我們要上蝗蟲(節(jié)肢動物),我捉過來給你當活標本,好不好?”“老師我發(fā)現(xiàn)了一只大蝸牛?!薄袄蠋熚茵B(yǎng)了一只鱉,明天我?guī)н^來?!焙芏嗾n堂上,我都能夠用到真實的、鮮活的實物,以展現(xiàn)給學生最真切的教材。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腦想想,知識就在生活里,就在我們身邊觸手可得的事物中。郭沫若說過:“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來做的這種精神?!?
五、表演課堂,學生的舞臺
記得小學的語文課堂上,老師為我們編排的課本劇“小蝌蚪找媽媽”,那時的畫面到現(xiàn)在我依然記憶猶新,我覺得好的課堂,能夠影響學生一輩子。很多學科老師都認為課本劇,表演課是文科課堂(特別是語文、英語)的專利,自從課改以來,許多創(chuàng)新的課堂如辯論賽,搶答賽、小品表演、課本劇等都進入了課堂,學生都煥發(fā)出新的活力。以下是我在課改中的一次嘗試和蛻變: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介紹的是生物技術方面的內容,里面涉及許多食品的制作和原理,“把這堂課上成一節(jié)豐富的導購美食課”。一個大膽的想法在我腦海里形成。我和同校的王老師進行了全新的備課,共同探討導學案的設計、編寫,小組長的培訓及任務的分配和課程資源的收集準備等。
1.課前導入:播放視頻——本節(jié)課的節(jié)選視頻。
2.自主預習:閱讀課本本節(jié)課的內容,完成相關的知識點。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角色扮演——“我是一位小小食品推銷員”。
牛奶組、酒水組、餅干組、果脯組、綜合組。每個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結合課文內容,課前收集各種與細菌、真菌有關的食品,向顧客們推銷介紹自己的食品(介紹內容:所利用到的細菌、真菌,食品的保存方法或原理等)每個小組擺滿各式各樣的食品,琳瑯滿目。
這樣的課將學生帶入一個活生生的生活情景之中,讓人感到輕松,富有情趣;讓學科知識趣味化和藝術化,讓學生在有趣的課堂中獲得知識和成績,學生有動力,沒壓力,教材被老師教“活”了,學生更學“活”了,學生學到的東西就多了。當然這樣的課堂并不是提倡節(jié)節(jié)如此上,只是每一節(jié)課就像一道道菜肴,老師們就是一個個的廚師,要想自己的菜肴受到顧客們的青睞,廚師就必須善于創(chuàng)新,善于添油加醋,改變調味料,這樣才能吊起顧客們的胃口。
在教學中,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是盡善盡美的,尚無定法,也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我們在教學中要通過教學創(chuàng)新去引導學生,使其學習方式上具有興趣、自主、探究、綜合、合作、科學等特征,也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才會富有活力,才會更遠更久?!敖逃憔眠h,創(chuàng)新每一天?!苯處熤挥谐岩活w創(chuàng)新的心,才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時時創(chuàng)新,事事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任勇.優(yōu)秀教師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兒[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03.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育科學出版社,1984-06.
[3]徐仁靜.中學生物創(chuàng)新教法[M].學苑出版社,199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