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學良的對日思想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曾影響中國近代歷史的發(fā)展軌跡和方向。本文通過論述張學良對日思想形成的原因和其反抗日本侵華的政策,分析了張對日思想的歷史意義。
關鍵詞:張學良;對日思想;西安事變
中圖分類號:K8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 061 -01
一、張學良對日思想的形成
(一)少年時期的經(jīng)歷。
少年張學良看到國家遭受外族欺辱,曾經(jīng)一度絕望悲傷。1916年,在奉天(今沈陽)的基督教青年會里,南開中學的校長張伯苓先生作了一篇主題名為“中國不亡有我”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強調:中國現(xiàn)在正處于內(nèi)憂外患之中,中國之希望“在每一個中國人之奮發(fā)圖強,努力救國”。這段話對于處在迷茫之中的張學良的啟發(fā)很大。
1921年秋在日本顧問本莊繁陪同下,張學良與張作相等人一起去日本參觀日本軍隊的軍事演習,張學良回憶時說:“日本人對我很好,很客氣,還給了我一個勛章,可是我回來后很不滿,不滿什么呢,就是日本人總是想對中國人用勢力,把你壓住,叫你看看他有多大的勢力,要顯出來。我到處都看了,可是我這個人不是這種人,你多兇我也不在乎,更使我要抵抗日本?!薄拔耶敃r到日本看演習,回來后對日本印象很不好”。
(二)受張作霖和郭松齡影響。
張作霖對張學良影響最大的一件事莫過于皇姑屯事件了。張作霖之死外,另一個對張學良影響比較大的就是郭松齡了。張學良與郭松齡是亦師亦友的關系,他就打算教導和輔佐張學良來實現(xiàn)自己改造東北的愿望。張學良也很敬佩這位博學多才的教官,在他的教導下,張對日本的看法有了新的改觀,更激起了他抗日的決心。
(三)主政東北后張學良對日本侵略的認識。
第一,張認為日本侵略東北的野心由來已久,這是他們的既定政策。張學良曾經(jīng)考察過日本的傳統(tǒng)國策,即“大陸政策”。
第二,張認為日本侵略東北的方式是武力威脅和經(jīng)濟掠奪并舉。張認為日本首先利用軍事力量去占領“未開辟的邊疆,來控制已經(jīng)疲憊的內(nèi)地”,占領國防要地,隔絕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聯(lián)系,是中國陷入孤立的地位,從而不得不依附于日本。
第三,張認識到和平解決中日問題已經(jīng)絕不可能了。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張學良曾一度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決中日問題,但是未曾有效,這使得張學良認識到“中日問題絕沒有和平解決的希望”。
二、張學良反抗日本侵略的措施
隨著日本侵略東北及中國的步伐不斷推進和張學良對日本侵略認識的逐漸加深,為了積極應對日本人日益瘋狂的侵略行為,張學良也采取了相應的對策。
第一,主張中國統(tǒng)一,反對日本干涉中國內(nèi)政。皇姑屯事件中,張作霖被炸死,張學良繼承父帥遺志主政東北。張懷著國恨家仇希望中國統(tǒng)一。張學良聞言當即回應說:“我之所以愿與國民征服妥協(xié),是要完成中國統(tǒng)一,實行分治合作,以實現(xiàn)東三省人民所渴望的事。我的決心,是以東三省人民的意志為依歸,我不能違背東三省民心而有所作為?!?/p>
第二,對日外交聽命于國民政府,力求對外政令統(tǒng)一。對于張學良改旗易幟后,對日外交思想聽從國民政府,最重大的事件就是對待“九一八”事變的處理問題上,他執(zhí)行了蔣的不抵抗命令。
第三,倡導國共合作共同抗日救國?!?934年,他在對世界電訊社記者的談話中說:“凡屬中國人,無論其為共產(chǎn)黨、國民黨、第三黨,或其它任何黨派,果系自命為救國者,均應在拯救中國之唯一動機中擯除一切歧見,聯(lián)合一致,共救危亡。此乃救國之唯一途徑。若仍萎靡不振,由命聽天;政爭不息,則中國前途必無希望矣”。張的這一思想轉變?yōu)楹髞砥渫V箖?nèi)戰(zhàn),逼蔣聯(lián)共抗日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有利的基礎。
第四,拋棄“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思想,逼蔣抗日,一致對外。起初張也認為“肅清共匪實不啻圖存救亡的先決問題”,但在其剿共屢屢失利后,他逐漸認識到了“攘外必先安內(nèi)”思想是錯誤的。此后張屢屢找機會勸諫蔣介石,停止內(nèi)戰(zhàn)共同抗日,可是沒有得到蔣的重視。最終,張學良在被逼無奈之下,于1936年12月12日和楊虎城一起發(fā)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逼蔣停止內(nèi)戰(zhàn),聯(lián)共抗日。
三、對張學良對日思想的評價
張學良在1936年12月12日和楊虎城聯(lián)合發(fā)動了西安事變。張學良擁有的愛國熱情、雄厚的軍事勢力和處事果斷成為了這一事件中的關鍵人物。他用實際行動揭開了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抗日的序幕。在1946年西安事變十周年的時候,周恩來同志高度評價了西安事變的歷史意義,他還明確地提出:張、楊兩位將軍是“大有功于抗戰(zhàn)事業(yè)的”。
張學良在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聯(lián)蔣。張學良是最先提出聯(lián)蔣抗日的主張的,他說:“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既然要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力量參加,那么,蔣介石也應當包括在內(nèi)。他是中國現(xiàn)在的實際統(tǒng)治者,我們發(fā)動抗日戰(zhàn)爭,如不把他爭取過來,困難是很大的?!?/p>
第二,逼蔣和捉蔣。在多次勸諫未果后,與楊虎城一起準備利用兵諫的形式來逼蔣抗日。
第三,放蔣和送蔣,張學良于12 月12 日上午向全國公布,說明他們發(fā)動西安事變的動機完全是為了抗日救國,對蔣介石個人是讓他反省過失,聯(lián)合抗日,對國共第二次合作也起到了有利的促進作用。張主張放蔣回寧,并表示“如果委員長采納了我們的意見,我便送他回南京”。此后張立斷決定親自送蔣回寧,才使西安事變最終得以和平解決,也為國共第二次和談合作,提供了可能,促成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迎來了全民族抗戰(zhàn)的高潮。
參考文獻:
[1]《口述實錄:張學良世紀傳奇》(上下卷)訪問者 美 唐德剛 著述者 美 王書君 山東友誼出版社
[2]《緘默50余年 張學良開口說話——日本NHK記者專訪錄》 管寧 張友坤 譯注 遼寧人民出版社
[3]《張學良文集》畢萬聞 主編 新華出版社
[4]《張學良遺稿:幽禁期間自述、日記和信函》竇應泰 編著 作家出版社
[5]《張學良與西安事變》應德田著 中華書局
[6]《西安事變史實》 李云峰著 陜西人民出版社
[7]《張學良的政治生涯》傅紅霖著 遼寧大學出版社
[8]《從張學良口述看“九一八”事變與西安事變時的張學良》 李蓉
作者簡介:王旭辰(1991—),漢族,新疆克拉瑪依人,碩士研究生,新疆大學人文學院,研究方向:中國近現(xiàn)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