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思瑾
我的家鄉(xiāng)古林鎮(zhèn),有一家包子鋪的生意總是很火爆。
這天清晨我又來到了鋪子里,“來吃包子啦,今天要吃幾個?”和藹的老板微笑著問。
“老樣子啊,一碗紫菜湯,兩只肉包子?!?/p>
“好嘞,紫菜湯先給你沖好,包子再稍等5分鐘哦?!崩习逡贿吤χ稚系幕顑?,一邊樂呵呵地說。
我環(huán)顧四周,已經(jīng)有不少人坐在這簡陋的小鋪子里了,有的已經(jīng)快吃完了,有的則伸長脖子翹首企盼,眼巴巴地盯著正在冒白氣的蒸籠。
其中一個面生的客人不耐煩地埋怨起來:“你這老板太不會做生意,開這店這么久了,早知道這個時間段的生意會這么好,應(yīng)該多做一些包子備著啊,你瞧這么多人等著你的包子出籠,等得心急??!”
老板依然憨笑,不等他開口,一位熟客已經(jīng)接上話:“這位朋友你就不知道了,這包子啊,吃的就是剛出籠的新鮮味道,要是事先做好備著就沒這么美味了?!?/p>
老板也笑著補(bǔ)充:“這包子打包回去吃和到我這小鋪現(xiàn)場吃,味道會差很多?!?/p>
這顧客還是不依不饒沖著老板喊:“你看你這么久才包這么幾個,我們等著的人這么多,這一籠出來肯定不夠分,你開店這么久,想必賺得也可以,應(yīng)該搞幾臺自動和面機(jī)來提高效率嘛?!?/p>
旁邊的客人似乎也覺得有道理,紛紛點頭稱是。
老板挺了挺腰桿,不緊不慢地說:“我曉得用機(jī)器和面更快更輕松,但是你們也知道,我的包子更好吃不僅是因為餡料新鮮,更重要的是包子的面皮比別人的更筋道、有嚼勁,這老底子的味道,必須手工做,機(jī)器是絕對無法代替雙手的?!?/p>
“出籠啦,出籠啦!”耳邊傳來老板娘高亢又略帶嘶啞的喊聲,“來拿包子嘞!”老板娘手腳利索是出了名的,而且多年實戰(zhàn)練就了她的超常記憶力,你是先來的還是后到的,你提前付了錢還是沒付,她都不會記錯。
于是這小小的包子鋪,白氣彌漫,一眾老小吃貨圍坐在簡陋的桌子上吃吃笑笑。倒霉的我因為是后到的,只能垂涎三尺地繼續(xù)等待下一籠包子了。
指導(dǎo)老師/朱鄭匯
發(fā)稿/小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