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嘉明
(續(xù)前)
31
聆聽《回家》,暑消了,心靜了,而“回歸”的旋律依然繚繞耳畔,放飛的思緒依然揮之不去。思接千載,歸意綿長,有意無意間,恰恰與中國民族的文化心理相契合相園凝。懷古憶往,不知有多少動人而警醒的故事洇滲代人的精神厚土。
不是嗎,山不轉(zhuǎn)水轉(zhuǎn),人不歸心歸;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人懷思而情不斷。游子孤旅天涯舉目望斷兩行秋霄歸雁;思婦獨守腸斷煙水唯盼遠(yuǎn)方歸舟;宦海沉浮鄉(xiāng)思渺邈心冀解甲歸田;兒女孤清一燈熒熒彈斷空弦只待親人歸來……
人去人歸,舟行舟歸。古往今來有多少動徹肺腑的思鄉(xiāng)曲、回歸賦和歷歷行歌;大愛懷遠(yuǎn),大美歸心,古往今來又有多少催人淚下的相思曲、滄桑賦和聲聲歌哭啊。
望夫者,望夫思?xì)w而重逢相聚之謂也。望夫塔是一首情歌,一首屬于孫尚香也屬于天下思婦的情歌;望夫塔是一首悲歌,一首屬于孫尚香也屬于天下所有思?xì)w無望的苦命人的悲歌。斯人已逝,一塔巍然,依然無聲地訴說1700余年前的那段感傷往事,取“望夫”之名,純屬民間感情民間口語。在口語里翻出文化,在情感里溢出美感。民間的文化記憶,就是口碑,就是歷史最為確鑿的證詞;民間的情感,就是令人仰望和攀援的崇高之美。世上的美與好皆生成于民間,這是對時間最為深摯的回饋。真水無香,流泉有聲。愚愛民間真情一如愛自然的樸質(zhì)無華,又愛民間美麗的傳說一如愛天籟自然之聲。
望夫,多么樸質(zhì)無華的望夫思?xì)w的真聲音啊。
這種“思?xì)w”的文化,發(fā)乎人的心靈深處,發(fā)乎歷史的幽微深處?!霸掠嘘幥鐖A缺,人有悲歡離合”,本是自然的常態(tài),社會的常態(tài),民間的常態(tài)。常態(tài)的藝術(shù)表達(dá),即使普通平凡得如同日常光景,卻依然令人感動,產(chǎn)生共鳴,這可貴在一個“真”字,真心真情真聲音。你聽聽,時間的夢囈和歷史的回聲,猶若天然真切的脈脈私語,傳出“思?xì)w”的顫音,恰恰就是民間的情態(tài)和心聲——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詩經(jīng)·王風(fēng)·君子于役》)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唐·白居易·《長相思》)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唐·溫庭筠·《夢江南》)
相思意已深,白紙書難足。字字苦參商,故要檳郎讀。分明記得約當(dāng)歸,遠(yuǎn)至櫻桃熟。何事菊花時,猶未回鄉(xiāng)曲。
(宋·陳亞:《生查子·藥名閨情》)
春心如杜鵑,日夜思?xì)w切。
(宋·向子諲:《生查子》)
不忍登高臨遠(yuǎn),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宋·柳永《八聲甘州》)
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
(元·姚燧:《越調(diào)憑欄人·寄征衣》)
往事堪憶,舊情猶惜。歸心如山山自靜,情懷似水水長流。中國古典詩詞中,從三教九流貧女思婦,乃至帝王將相簪纓之族,歷來多有傷別佳作歸心杰構(gòu)。羈旅思鄉(xiāng)懷人念家;春恨幽怨相思謾然;離骨愁腸簫音晚涼;孤負(fù)紙帳歸夢無著……諸多悲歡離合事,千端萬緒或纏綿悱惻或悲嘆淋漓,一如歷代詩人詞家慨然浩嘆的“思?xì)w夢”啊。
當(dāng)然,也有僥幸夢園者?;咎m代父從軍榮歸故里了,蘇武牧羊十九年終于歸漢了,蔡文姬也在胡笳聲中歸來了,張季鷹鄉(xiāng)思莼鱸歸舟一葉靜泊家園了,蘭蘭生游宦經(jīng)年終以回鄉(xiāng)筑園頤養(yǎng)天年了……
然而,蒼天有眼,人世無情,“別時容易見時難”。一樣的相思一樣的夢,不一樣的遭際不一樣的命?;ㄩ_有年,凝佇無望,可嘆煙水渺渺不見歸舟,可惱杜鵑聲聲喚不回那個人歸來。詩賦詞曲讀遍,長歌短吟聽遍,“如夢令”外唯聞“長相思”,何以獨缺一箋“歡見歡”呢?!
萬喜良應(yīng)征服役不歸孟姜女竟把長城哭倒了;昭君出塞屈嫁終日思鄉(xiāng)卻回不來了;宋徽宗被擄北荒受盡屈辱永遠(yuǎn)也回不來了;陳圓圓顛沛流離憂思故鄉(xiāng)終以客死他鄉(xiāng)了……
《詩經(jīng)·式微》云:“式微式微。胡不歸?”
勞累在外日落天黑了,怎么還不歸來呀?非不歸也,乃痛在思?xì)w而不得歸啊。
陶淵明云:“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久寓外鄉(xiāng)是要歸來了啊,田園將要荒蕪了,怎么好不歸來呢?
歐陽修《青玉案》一詞點破倦游客子的泣淚心聲:“相思難表,夢魂無據(jù),惟有歸來是。”
是的,“惟有歸來”才合乎人之常情啊?!霸茻o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本滕B尚且知還,何況人呢?留守盼歸人,日也盼,夜也望,何時不起“風(fēng)雪夜歸人”的期待和驚喜;游子哭旅更思?xì)w,“行盡長亭又短亭”,惟有歸來好與家人重團圓啊。
由此可見,“思?xì)w”作為人的一種內(nèi)心感情,一種深切的人生祈愿,一旦滲透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厚土里,人無論貧富貴賤,悉皆洇漫出強烈的民間文化的色暈,有誰真能“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呢?只有這種民間文化,最能反映人的自然性和社會性相與融洽的共同人性,形成一種具有普世價值的文化心理和行為方式,一種最具天籟般的詩意和人情味的審美文化和美感體驗。無怪乎中國的民族性格,活著一生揮不去的是鄉(xiāng)愁,心中永遠(yuǎn)維系的是鄉(xiāng)土情結(jié)和家園情懷。思而得歸當(dāng)然好,那是圓滿,是心靈的慰藉;思而不得歸,即使形成殘缺的生活或人生形態(tài),也會激起人的文化記憶或?qū)徝拦缠Q,從而產(chǎn)生震撼人心的悲劇美。
32
絮絮叨叨說到這里,讀者諸君或許已不難理解愚之于一塔引發(fā)的文化隨想了。是塔雖不見三國文字,卻正好填補了羅氏用筆的一段空白。孫夫人受騙回到吳地,從此別夫獨守永難相聚,十年漫漫歲月竟只字不提。孫夫人殘缺姻緣的悲劇意味倒是在民間傳說里引發(fā)出“望夫”思?xì)w的文化蘊含和美學(xué)魅力,并以物化的形式綿延千年歷久不衰,進而在代人的瞻仰和感嘆以及時間的流變和沉積中衍化為民族的集體無意識,乃至人類與之相通的人情和人性。
于是,即使殘缺,也是一種美。一種超越殘缺而顯示的文化定力和動人心魄的美。
望夫塔,靜默在太湖之岸,靜默在時間深處。愚數(shù)度登塔,放目眺望古鎮(zhèn)周遭風(fēng)物,今之所見已為一寺一塔,民間坊肆又流傳一段孝心女兒思父建寺的佳話。相傳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徽宗被擄,慈云公主避難于此,日夜?fàn)繏旄富拾参?,遂建一寺虔敬上蒼保佑其父安康無恙,平安歸來。寺稱慈云禪寺,塔立寺中,隨之又稱慈云塔。一塔二名,前以“望夫”,后以“望父”;一則以見證愛情,一則以見證親情,可見“思?xì)w”的文化精神,何等深入人心,念念不忘。宋代柳永有《歸期歡》詞曰:“一望鄉(xiāng)關(guān)煙如隔,轉(zhuǎn)覺歸心生羽翼?!蹦钇澰谄潱竺罒o言,又何等令人相憶如歸心靈慰帖……
33
望夫,望夫,空望一生獨自悲;思?xì)w,思?xì)w,空留殘夢思難歸。姻緣猶斷,情思無盡。孫夫人憂郁終生而抱憾病逝,留得一世空守孤情獨殤。對一個女人而言,已是人生大殘缺大悲劇了。哪知羅氏狠心在這一殘缺處撕開了一個更大的缺口,讓我們看到的是更是一個癡戀中見血性、痛苦間現(xiàn)風(fēng)骨、決絕時顯靈魂的多情女子,一個俠風(fēng)猶存超凡脫俗的絕代美人。其性格風(fēng)貌和生命歸宿迥異于“望夫”傳說。照通常寫法,必有一大篇鋪敘和渲染文字,但羅氏一落筆僅寥寥34字,好像只是吳蜀彝陵之戰(zhàn)的一個隨興插敘;
是時孫夫人在吳,聞猇亭兵敗,訛傳先主死于軍中,遂驅(qū)車至江邊,望西遙哭,投江而死。
看似一個簡略的交代,其實包孕極為復(fù)雜的悲劇內(nèi)涵。其悲在一個“訛傳”即信以為真。在孫夫人的感情世界里,夫君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一旦失去,內(nèi)心之痛無以復(fù)加,隨即精神崩潰,于世還有什么可留戀的呢?其實劉備兵敗猇亭已被趙云救出重圍,安然避走白帝城了。豈料夫人聞難痛不欲生,“遂驅(qū)車至江邊”。一個“驅(qū)”字,表現(xiàn)了一種迫不及待的心情。是時也,一不追究傳言之真?zhèn)?,二不情緒外露以抒郁結(jié)心中的摯愛和痛苦,三不猶豫留連急至江邊決意絕塵而去了。何以如此迫不及待?當(dāng)時她的心理狀態(tài),可以想見,又難以盡意。
獨立北固山上,傾聽濤聲任山風(fēng)撼樹江水逐浪,向西遙望水流斷處,可是伊人斷腸處?向西遙祭沙洲隱約怎不見那人身影呢?哦,思?xì)w無望心無寄處了,殘夢驚破不必于世空守了??薨桑薨?,盡情一哭可抒一生苦痛!終于“望西遙哭”,哭出一生的思念,哭出一世的摯愛。心已碎了,淚已干了,此情無處可消除,一無留戀的人生也已走到盡頭了……
羅氏最后只逼出了四個字:“投江而死”!
一首搖人心旌的感傷曲,未及悲訴,未及詠嘆,就戛然而止了。
34
多年前,愚曾游北固山,探訪三國遺蹤。甘露寺的姻緣奇葩早已在歷史中風(fēng)吹雨打去了,大江之岸的哭聲也早已淹沒在晝夜不息的滔滔江水里了,周遭樹木蔥郁,山徑盤曲,悉皆歸于寂靜。放眼眺望,江水拍打山崖,沙島沉浮其間,令人頓起興亡之嘆。
據(jù)小說云,“后人立廟江濱,號曰梟姬祠?!北P桓之際竟未覓得,也不見羅氏詩中所說的“江畔遺碑”,而是在北固亭上見一聯(lián):“客心洗流水,蕩胸生層云”。此亭初建年代不詳,歷經(jīng)歲月滄桑,或經(jīng)修葺翻建恐非昔日原貌,有稱凌云亭、摩天亭,號為天下第一亭。有傳孫夫人得知夫君噩耗,曾在亭中設(shè)奠遙祭,故又名祭江亭。不知事出何據(jù)。亭中此楹聯(lián)倒有點意思。懷古思人,層云在胸,激人遐思不盡。
歲月跌宕,人生無常。從甘露寺喜劇性的熱鬧,到北固亭悲劇性的沉寂,經(jīng)由人生兩個極端的大轉(zhuǎn)折,大顛覆,可憐見東府的“兩情歡洽”已化為風(fēng)煙隨之飄逝了,一路私奔的驚險和快意已為滄桑往事了,荊州相與和鳴的琴瑟也已落塵無聲不堪回首了,不辭而別的人生憾事再也無法挽回了……所有賦予人性溫度的光明,瞬即湮沒于無涯的黑暗。前也茫茫,后也沉沉,“望夫”何望?今已毋須望了;“思?xì)w”何歸?今也毋須思了。
思?xì)w夢碎,命斷情殤。
曾經(jīng)的剛毅和遺恨,曾經(jīng)的孤獨和痛苦,曾經(jīng)的眷戀和執(zhí)念……人生的一切苦樂和羈絆,悉都放下了。她走的時候,無眷無戀,無牽無掛,只把那顆純真的心留下了。心系一人,情專一處,人生的道路走得何等坦然而純粹,又何等清潔而磊落,其內(nèi)心世界的豐富和情味,已融凝在至死不渝的初心里,融凝在非同凡響的生命里。她走時,只留給渺渺時間一聲悲情的絕響,留給茫茫寥廓一個孤寂的背影。
但品藻在,美也在。也許,以這一決絕的方式,廝守一山一水或許就是一生的宿命啊。
羅氏寫她走,結(jié)筆簡約而平靜,雖有依依痛惜和不忍之意,卻于沉痛之外更見沉著之妙。
愚獨立江邊,久佇山亭,見江濤拍崖,遠(yuǎn)帆隱現(xiàn),聽任思古幽情蕩胸激臆,一時竟也不知說什么好。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