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東
市場經濟對中國電影文化發(fā)展的影響分析——以張藝謀電影藝術風格的轉變?yōu)槔?/p>
馬東東
由計劃經濟發(fā)展到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中國電影不斷地朝商業(yè)化方向發(fā)展,一定程度上對于藝術的追求受到壓制。本文以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張藝謀為例,通過不同時期的作品展現其電影藝術風格在經濟體制演變過程中受到的影響。
市場經濟 電影文化 張藝謀
張藝謀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其早期以執(zhí)導中國鄉(xiāng)土風味濃郁的電影著稱,其作品的藝術性對中國新時期的電影藝術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然而,在其藝術創(chuàng)作的后期,特別是自其重要轉型作品《英雄》開始,人們對張藝謀的批評日益多于贊揚。這種批評的關鍵所在始終是圍繞兩樣評價標準之間的關系來展開的,那就是“票房”和“口碑”,或者說是“經濟價值”和“藝術價值”。
在眾多批評的聲音中,最能切中張藝謀這些商業(yè)片要害的有如下兩點:首先是形式唯美,但內容空洞,缺少思想和靈魂,未觸及人性的深度。其次與之相應的是演員的表演呆板無趣,在張藝謀概念化的指揮棒下,所演角色個個如同泥胎木偶,無法再現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上述兩大因素的缺失對于一部成功的電影來說,是最為致命的,而這些都是張藝謀新時期的商業(yè)片中存在的通病。[1]
面對外界的質疑與批評,張藝謀在他的商業(yè)片創(chuàng)作時期也曾試圖在票房與藝術之間尋找平衡,例如他的《千里走單騎》,這部電影以“文藝片”自居,但對于這部電影仍然不乏批評。這種批評認為作為電影的出資人,他們關心的只是賺了還是賠了,《千里走單騎》首先仍然是一件“商品”,它的6000萬投資在海外版權方面就已經全部收回,因此,這才使得他們能夠一臉輕松地面對國內觀眾“叫好不叫座”的現實。[2]
(一)經濟與文化的關系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社會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文化的形態(tài)也發(fā)生了改變。中國電影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以張藝謀等第五代導演而引領的新時期電影萌芽,到目前近三十年的發(fā)展,可以明顯的感受到中國電影由追求自由、開放的藝術表現轉變?yōu)橐允袌龊推狈繛槟繕说纳虡I(yè)片為主導。
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在運行過程中也十分重視文化因素,因為經濟體系總是在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下運行的。正如韋伯所討論的那樣,近代西方資本主義能夠發(fā)展繁榮,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新教的教義引導和新教文化對社會經濟主體的行動約束的影響??梢姡幕瘜τ诮洕l(fā)展的作用不可忽視。
(二)市場經濟對中國電影藝術的影響
在中國,特別是在近三十年的市場經濟發(fā)展過程中,我們的行動特別是有關經濟的行動更受經濟利益驅動這一邏輯的影響,以電影藝術為代表的文化形式可以說是從屬于這一行動邏輯的。在相當長的時期里,中國電影基本以合乎政治規(guī)范和要求為生存前提。進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影開始百花齊放,其重要原因包括社會體制逐步走向開放、電影藝術家堅持用藝術力量影響社會發(fā)展,以及經濟制度走向市場經濟。這一時期的電影雖然在思想追求和題材選擇上進行了新的探索,但依舊在計劃經濟的運作軌道上。1992年,大陸電影經濟遭遇了持續(xù)大滑坡,面對這一情況,政府主管部門廣播電影電視部召開了全國電影工作會議,公布了《關于當前深化電影行業(yè)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其核心精神是給企業(yè)放權,將政府的職能定位為“統(tǒng)籌規(guī)劃、掌握政策、信息引導、組織協(xié)調、提供服務和檢查監(jiān)督”。中國電影體制改革開始出現了面向市場而不是面向政府的市場經濟的重要轉變。
由體現電影的藝術力到追求高票房,這種轉型并非是張藝謀一人所有,整個中國的電影藝術都在經歷這種變化。正如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分析了電視作為新的媒介形式的出現給人類文化造成的影響時所討論的那樣,他認為,“我們的問題不在于電視為我們展示具有娛樂性的內容,而在于所有的內容都以娛樂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因此,電影被納入到產業(yè)化軌道之后所面臨的問題也是一樣的。市場經濟商品化邏輯將人類的一切精神財富都轉化為“娛樂消費”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不可否認,即使是在電影產業(yè)化的背景之下,當今中國電影藝術界不乏像張藝謀一樣具有優(yōu)秀創(chuàng)造力的主流導演,他們對電影藝術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電影在藝術層面和文化內涵上是有國際水準的,但是在商業(yè)片主導的電影產業(yè)之下,電影藝術要實現更高更遠的發(fā)展還面臨很多挑戰(zhàn),其中的關鍵所在就是如何協(xié)調經濟發(fā)展和文化進步二者之間的關系,這需要政府、市場、電影工作者等多方角色的努力,同時作為電影觀眾的每一個人的選擇也至關重要。
[1]肖建軍,馮守靜.唯美的陷阱——論張藝謀商業(yè)片的形式主義誤區(qū)[J].電影文學,2007(19).
[2]陳瑜.娛樂性重構:消費社會與電影文化——從張藝謀《千里走單騎》說起[J].云夢學刊,2006(5).
(作者單位:保山學院)
馬東東(1986-),男,河北保定人,社會學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社會學、社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