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華
11月10日清晨,北京的PM2.5指數(shù)高達275,天氣糟糕得很。不到7點,昌平區(qū)回龍觀新康園北區(qū)附近的郵政速遞(EMS)育新花園攬投部已經(jīng)開始一天的工作。
攬投部的院子里,停著幾十輛墨綠色的EMS快遞車,幾十位身穿綠色工裝的EMS快遞員正在忙碌。這個時候,大部分快遞員已結束了當天的首項工作,即根據(jù)快遞單上的收件地址,將自己負責送的貨物分揀出來,分裝到各自的車里。
“勞模快遞員”夏偉頭發(fā)有點白了,在人群中有些顯眼?!斑@批人來得不是最早的。最早的一批是負責粗揀和掃描的同事,凌晨5點就已經(jīng)開始工作了?!毕膫ジ嬖V記者。
2007年,夏偉開始在EMS當快遞員,在這之前,他在一家私企當司機。夏偉的妻子武冰早他3年到EMS工作,她覺得夏偉老在外面晃悠也不是個事,在武冰的勸說引薦之下,夏偉也來到EMS的這個站點,開始了快遞員的工作,一干就是9個年頭。
從2007年到2009年,夏偉連續(xù)3年獲得EMS先進工作者的稱號。由于他的出色表現(xiàn),2010年,他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范”。
用夏偉妻子武冰的話來說,夏偉是個沉穩(wěn)的人。他做事扎實,有條不紊,看起來慢條斯理,但是每次卻都能比其他人更早完成工作。“干了將近十年了,再比年輕人慢,還怎么混啊?”夏偉笑著說。
有一次,夏偉需要送件到一個住在山上的客戶家里。當天,夏偉打電話給客戶,詢問客戶是否在家。接電話的是個阿姨,聽聲音身體不是很好,他就讓阿姨在家等著,自己把東西扛上山去。20多公斤的包裹,夏偉憋著一股勁愣是扛到了客戶家中,下山的時候,夏偉才發(fā)現(xiàn)自己衣服都濕透了。
被評為北京市勞模以后,夏偉被EMS安排擔任培訓師,將勞模的經(jīng)驗傳授給新入行的快遞員。幾年來,經(jīng)夏偉培訓上崗的EMS快遞員有近千名。育新花園攬投部的年輕同事基本上都受過他的培訓,有幾個還是他手把手帶出來的。
育新花園攬投部主要負責轄區(qū)6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投遞工作。整個攬投部共60余名工作人員,主要來自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北、河南、安徽等地。除去幾名當內勤的員工,其他員工全是一線快遞員。
快遞員的一日三餐是最沒有保障的。早上,快遞員顧不上吃早餐便要到攬投部取件出發(fā),到了中午,快遞員便在外面購買盒飯,或者隨便買個燒餅,匆匆填飽肚子,只有到夜里才能安心吃幾口飯。一路上,快遞員總是忙得連喝水的空閑都沒有。為方便喝水,攬投部給每人發(fā)了個杯子,3000毫升的。
夏偉對日常的工作量做了一下統(tǒng)計,每位快遞員每天大概要步行40公里,往返6趟,運輸3車物品,才算完成任務。遇到“雙十一”,工作量通常是往常的2.5倍。每年的“雙十一”,攬投部分揀中心都忙得不可開交,屋子里24小時燈火通明,分揀員工分成3班,全天不間斷地工作。
許多快遞員祈禱著“雙十一”期間的天氣能好一些,因為對快遞員來說,無論刮風下雨,還是酷暑寒冬,快遞件是必須要送的,就算是生病了,也得提前找同事代班,事后找補回來。
跟隨夏偉去送快遞,才能體會到為什么一名普通的快遞員會被評為勞模。
最令人驚嘆的是,夏偉只需看一眼地址,便對投遞的順序心中有數(shù)。而且任何一個地址,對他來說都不是難事。在記者隨同夏偉騎著裝滿包裹的電動三輪車送件的路上,接連遇到好幾波人跟他打招呼。夏偉說,這都是老熟人,平時不忙的時候就在一起聊天,啥都聊,上到國家大事,小到柴米油鹽,國內國外,政治文化經(jīng)濟,無所不聊。
作為一名快遞員,風里來雨里去的辛苦,夏偉從來不說。夏偉說,干他們這一行,酸甜苦辣肯定都會有,最大的痛苦莫過于不被人理解、不被人尊重。
有一次,夏偉的一個徒弟去一客戶家送件,開門的是一老太太,門剛拉開一條縫,一只大狗躥出來,把夏偉徒弟撲倒在地,咬傷多處。老太太見狗咬了人,立刻關上門,半天不出來,敲門也不理睬。接到徒弟電話的夏偉,趕到現(xiàn)場報警求助,老太太不但不認錯,還責怪夏偉徒弟穿的衣服太薄,要是穿得厚,狗就咬不到了。最終事情在警察的調解下才了結。
還有一次,夏偉去送快遞,到客戶那的時候,大概下午2點。夏偉敲開了客戶的門,誰知道,開門的老大爺劈頭蓋臉就是幾巴掌,責怪他敲門太響,嚇到了自己的孫子。夏偉剛辯解幾句,老大爺就惱了,打電話投訴。后來,夏偉的領導親自上門替夏偉道歉,這事才算過去。
夏偉和妻子武冰告訴記者,這些年來,夫妻倆最愧疚的是寄宿在學校里上學的16歲女兒。由于夫妻倆工作繁忙,又在一個單位,孩子從小到大都由爺爺奶奶帶大,和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很少。這些年來,孩子的成績不是很理想,身體也不是很好,夫妻倆覺得虧欠孩子很多。
提到孩子的未來,夏偉希望孩子畢業(yè)以后也能到EMS系統(tǒng)來,一家三口都在一個單位,有個照應,他也正好借此彌補欠缺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