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敏
清·王士禎
白鳥朱荷引畫橈①,
垂楊影里見紅橋,
欲尋往事已魂消。
遙指平山②山外路,
斷鴻③無數(shù)水迢迢,
新愁分付廣陵④潮。
【注釋】
①橈:船槳,此指船。
②平山:指平山堂,揚州游覽勝地。
③斷鴻:失群的孤雁。
④廣陵:即揚州。
【賞析】
王士禎是清初杰出的詩人。這首詞前有長達三百一十二字的序,記敘了這次出游的情況,文字優(yōu)美寫景如畫,與詞可謂聯(lián)璧。從序中可以看出,這首詞寫于康熙元年六月十五日,這一天,年僅二十九歲的王士禎與友人袁于令、杜、陳允衡等,從揚州鎮(zhèn)淮門出發(fā),一路上,風光旖旎多姿,美不勝收。于是,詞人運用陶淵明桃源探幽的手法,在林木盡處,寫出了紅橋的仙姿。詞人在詞與序中并不是為寫景而寫景,而是借寫景來懷古憑吊,具有徘徊感嘆的意味。
詞的首兩句描寫了紅橋景物。第一句白鳥指羽毛色白的鶴鷺之類,朱荷指紅色的菡萏,畫橈為畫有花紋的船槳,此處代指畫船。此句寫乘坐畫船游歷,白鳥朱荷不過是漾舟時所見之物,但詞人將白鳥朱荷寫得若為有情,似乎有意在為畫船引路,充當導游,句中用一“引”字,便覺山水含情,韻味盎然。白鳥、朱荷、畫橈各具不同的色彩,色彩對比十分鮮明。第二句接著描寫詞人在舟船上所見紅橋,橋四周綠樹婆娑,紅橋在垂楊的疏影中,依稀可見,以垂楊烘托紅橋,紅橋猶如穿上綠色的盛裝,顯得更加美麗。下文筆鋒陡轉(zhuǎn),由寫景轉(zhuǎn)向懷古,過渡到對往日舊事的追尋,但往事不堪回首,追尋起來,令人魂銷腸斷。往事指何而言,卻又未能明指,只用“欲尋往事已魂銷”一句帶過,意象朦朧,表現(xiàn)模糊。
詞的下片寫紅橋遠處景物,寫景與抒情結(jié)合,蹊徑與上片仿佛。所不同的是上片寫近景,下片寫遠景,故開頭用“遙指”二字綰住。平山指平山堂,在揚州城西北的蜀岡上,為宋代歐陽修所建,負堂而望,江南諸山,宛然拱列檐下,故名平山堂。從平山堂上縱目遠望,青山隱隱,綠水迢迢,鴻雁點點,不可勝數(shù)。鴻雁的凄厲叫聲,最容易觸動天涯游子的鄉(xiāng)愁,新愁涌上心頭,像廣陵潮水一樣,洶涌澎湃。詞寫至此,便戛然而止。
這首詞,以寫紅橋美景見長,在寫景之后,偶發(fā)懷古之幽情。我們在閱讀時要細加體味。
【閱讀演練】
1.第一句“白鳥朱荷引畫橈”寫景很美,請賞析其妙處。
2.有人說,這首詞寫詞人的懷古之幽思。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見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