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琴 孫宏翔
“麗媛Scyle”在和而不同的曲調(diào)中,堅守彼此尊重、美美與共的原則。
“第一夫人”彭麗媛從2013年俄羅斯隨訪至今,在國際舞臺上以其特有魅力重塑現(xiàn)代中華女性的新形象。
承載著淳樸的“真”、傳遞著理解的“善”和表達著共同的“美”的“麗媛Style”逐漸形成,也成就了“真善美”的和諧統(tǒng)一,闡釋出衣有形,而意無窮的文化韻味。
筆者通過持續(xù)的關注與梳理發(fā)現(xiàn),“麗媛Style”在不斷變幻中也遵循了一定規(guī)律。
“第一夫人一般以小西裝搭配色彩圖案各異的裙子,西裝領采用立領或翻領,大多選用白色、桃紅色、藍色、棕色或黑色,紋樣為極具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青花瓷圖案或織錦印花,有時也搭配小立領盤扣;裙長各異,但都以及膝為限,短款大多為西裝套裙或百褶裙,而長裙則頗顯傳統(tǒng)特色,色調(diào)多為淡粉、天藍、白色、紫色、果綠色或棕色,圖案常是凸顯中華民族特色或體現(xiàn)隨訪國家的異域風情,如源于唐朝的果綠色馬面裙;鞋子一般是白色、黑色、棕紅色、藍色、粉色或裸色高跟鞋,簡潔無任何多余裝飾;配飾上常搭配植物造型小胸針,手包則常是與小西裝色調(diào)一致的長方造型。
“第一夫人”偶爾也會身著飄逸的長衫,搭配色彩艷麗的闊腿褲或單一色系的改良旗袍,而長衫常與闊腿褲或旗袍顏色上形成強烈對比,胸花則與褲子同一色系,里外映襯,在朦朧中彰顯莊重與秀美。
無論是西服套裙,還是融合多元文化的混搭,細節(jié)與整體,色彩與工藝,圖案與款式,妝容與場合……這一切都在“第一夫人”的完美詮釋下,展現(xiàn)出大國風范與氣度。
事實上,“第一夫人”的成長背景、職業(yè)定位與社會角色等多重身份的融合,也使“麗媛Stye”成為時尚的象征,使國家、民族、種族、性別、傳統(tǒng)、時尚、社會等多種因素在不同文化語境下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并成為跨國活動交流的紐帶,以及各國友好合作和中華“軟實力”的體現(xiàn)。
正如服飾理論學家研究表明,人類的主觀能動性在服飾角色定位中發(fā)揮著關鍵性作用,潛意識幫助我們明確自己是誰,將成為什么樣的人或者將要去哪里。我們身處的國度賦予我們一種安全感,雖然實際所處的地點或環(huán)境處于不斷變化中,但地點或環(huán)境的變化伴隨著我們的每一步成長,而每一天的成長和改變又都依托于國家的發(fā)展,可以說個人成長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
因此,筆者認為,服飾在滿足個人歸屬感或社會角色定位的同時,更主要的是個人內(nèi)心世界的表達和審美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或者說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以及國家綜合實力的展示。
民族服飾雖然具有極強的代表性,但隨著國家與時代的發(fā)展必然與時俱進,需要在與世界同步前進中吸納世界時尚元素之精華,在冷靜的思考中實現(xiàn)“揚棄”,在傳承中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才能使各國服飾在“同中有異”,實現(xiàn)風格多樣,形式萬千。
正如在隨訪美國時,“第一夫人”身著藍色立領的中式薄紗外衫,中國結、中式立領斜襟盤扣、輕薄質(zhì)地暗花紋的襯里,在清爽中傳遞著含蓄和儒雅,使古、韻、律、秀并濟,極具民族風情;白色長褲和白色手包則在—定程度上遵循了時尚簡約,使民族特色與國際時尚相互交融,產(chǎn)生共鳴。隨訪吉隆坡時,織錦印花紋樣外套,在肩部、領型、雙蓋袋和袖長等處的設計,獨具匠心;藍色低圓領連衣裙,同一色系的手包與高跟鞋,別樣的經(jīng)典式盤發(fā),眉宇間的神清氣爽,清新端莊,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彰顯著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融合。
仔細品味“第一夫人”在澳大利亞的系列著裝,雖然同樣是國際友好隨訪,但當同時參加象征中澳友誼(中國文化在澳大利亞的新地標——“北京花園”、我國政府在大洋洲設立的第一個中國文化中心、悉尼科技大學圖書館“中國館”)的三個揭牌儀式時,“麗媛Style”則是充滿民族特色的雪青色緞面旗袍,帶有黃色的滾邊兒、立領、斜襟和黃色盤扣,自然豐富而又不乏活潑的各色花朵錯落有致,而色彩方面柔和淡雅。配飾上選擇紫羅蘭的絲質(zhì)披肩、簡潔的黑色手包,高聳的盤頭,暗藍色的高跟鞋。在凝視三個代表著中國實力,象征友好交流的里程碑式漢字牌匾,作為有深厚藝術修養(yǎng)和造詣的“第一夫人”,此刻還代表著中華民族女性所承載的文化厚度。
歷數(shù)“第一夫人”在過去一年的足跡,從接待各國元首貴賓參加抗戰(zhàn)七十周年慶典,到出訪英國、美國、新加坡、越南、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國,再到迎接丹麥和比利時等國的貴賓訪華,不同場景中得體的著裝,時刻注重將民族特色與隨訪國家或出迎國家的傳統(tǒng)習俗完美融合,無論是服飾剪裁、款式設計、顏色搭配,還是面料選擇和配飾搭配,猶如美妙的和諧樂曲,在和而不同的曲調(diào)中,堅持做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柔性外交。
有形的衣,如同表面;無盡的意,如同內(nèi)里。而這表里如一的相互滲透與協(xié)調(diào),正是成就了非凡的和諧之美,豈非語言所能表達訴說得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