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杉磯國際機場免稅店掌摑店員的中國游客梁女士盡管已經(jīng)回國,但她仍然有可能受到犯罪指控。
美國《僑報》當?shù)貢r間8月1日報道稱,梁女士因為是“輕微犯罪”,美國警方在拘捕她兩個小時左右后就釋放了她,但要求其屆時出庭候?qū)?。梁女士的律師表示,在此案中,雖然梁女士一時情緒失控,作出錯誤舉動,但并非惡意、故意傷人,實屬事出有因,將為其做無罪辯護。
打人耳光在某些人眼里根本不算一件大事,但在美國,旅客攻擊傷害他人,如果不嚴重,就屬于輕罪;如果沒有前科,會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如果受害人需要醫(yī)療費用和精神賠償,則會產(chǎn)生額外費用。
梁女士那個巴掌,不管會不會在被掌摑者的臉上留下印記,卻都可能在自己的檔案里留下刑罰記錄。她導致航班延誤一小時,將有可能影響她以后入境。
或許是因為國內(nèi)的法律過于寬松,人們的野性沒有得到應有的約束,拳打腳踢、打架斗毆的事時有耳聞。在機場這種敏感的地方,也屢屢可見放縱野性的行為。
2014年12月,一對中國情侶大鬧亞航。女子向空姐潑水,還原了“潑婦”的字面意義。他們的行為導致飛機返航泰國,并因此被捕。
2015年12月,在上海飛紐約的UA087次航班上,一名中國盧姓男子因要求升艙失敗而大鬧機艙,遭到機長拒載。下飛機時,他還踢傷三名警察……
無論在機場還是在其他消費場所,一些中國旅客和顧客時刻銘記自己是“上帝”,似乎有了“顧客是上帝”這一信條之后,那些為其服務的工作人員都淪為“奴隸”了,輕則謾罵,重則毆打。對這樣的野蠻行為,人們經(jīng)常只是譴責其“不文明”,卻很少用法律加以約束。
法律的無邊“仁慈”,我們還可以在最近的一次駕駛者狂怒撞車后所得到的輕微懲罰中看得更為真切。
7月28日,彭某駕駛的轎車被趙某駕駛的轎車輕微碰撞。趙某下車后沖向彭某的轎車叫罵,隨后竟再啟動自己的轎車駛出路口,掉頭逆向行駛,多次撞向彭某的轎車,導致雙方車輛損毀嚴重。
這樣的一次逆向行駛多次惡性撞車,顯然是對公共安全的巨大威脅,但中山小欖交警目前作出的處罰僅僅是罰款兩百元、扣三分!
我們知道,嚴刑峻法不是文明社會的表現(xiàn)方式,但在某些人的野性得到有效馴服之前,嚴明的法律懲罰卻是導向文明的必不可少的手段。道德是依靠自覺發(fā)生作用的,而自覺是不可靠的;法律的懲罰盡管面目可憎,但面目可憎也可懼,這使得法律成為文明更為可靠的守護者。
假如人們充滿戾氣,小小的憤怒星火都可能點燃成大大的群毆事件。打個耳光可能不會構(gòu)成嚴重的傷害,但一個耳光可能成為一次斗毆的導火索,成為一個甚至數(shù)個生命終結(jié)的起點。
有媒體在報道梁女士掌摑店員事件時說:“中國大媽美國機場兩次掌摑女店員,現(xiàn)在她要后悔終身了?!?/p>
【選自搜狐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