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奈斯比特+多麗絲·奈斯比特
中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推出3年來,引發(fā)全球關注和討論。2016年9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G20)在杭州成功舉行,世界經濟格局的新起點到來。在過去3年里,我們在與其他國家的朋友接觸時,總會打一個比方來介紹中國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一一美國第35任總統(tǒng)肯尼迪提出的登月計劃。那時候,世界上沒有人相信登月的可能性,但當第一個美國人登陸月球后,大家就知道這個“美國夢”是可以實現的。正如今天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這個計劃涵蓋的地域占世界人口的63%,這些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1萬億美元,相當于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30%。可以說,這是一個偉大的構想和充滿希望的全球戰(zhàn)略。
充滿自信的大國
習近平擔任國家領導人以來,對國際體系、機構和規(guī)則采取了一種混合的應對方式。這種方式既包含了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早期的思想;又涵蓋了鄧小平時期與外部世界相互依賴和助長、且對國際機構和規(guī)則的擁護;還包括在中國更加強大和自信的新時期,有選擇地置身現行國際秩序之外或建立能與之抗衡的新的國際機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中國看待世界以及世界看待中國的目光都發(fā)生了轉變。此后,中國GDP增長不斷攀高,并即將到達巔峰。中國已從全球化的關注者轉變?yōu)槿蚧年P鍵角色。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中歐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紐帶將大大強化,這將推進歐亞大陸發(fā)展,為多元文明共存提供樣本,并推進世界健康多極化格局的形成。
在2016年9月召開的G20杭州峰會,也是聯接古代中國與現代創(chuàng)新中國的另一個里程碑。G20成員國涵蓋了世界90%的人口和全球75%的GDP。從西方視角看,中國已經能夠整合整個國家的力量來實現一個重要的戰(zhàn)略目標。這與美國和歐洲社會由于兩極分化帶來的負面效應形成巨大反差。但是,中國對其取得的成就和扮演的新角色也需要保持謹慎。中國支持自由貿易,但來到中國的外國投資者不但會提及以優(yōu)質服務為導向的當地政府,有時還會對保護主義有諸多抱怨。中國必須確保海外商業(yè)力量和民間力量可以公平地進入關鍵領域。
“一帶一路”和G20
2016年G20峰會的主題是“構建創(chuàng)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中國現在之所以受到世界的尊敬是因為其經濟地位,宏大的新項目讓中國更受歡迎。新項目不僅會為中國帶來經濟發(fā)展,也會惠及世界大部分國家。所有的這些趨勢都驗證了一個判斷,即世界格局正從西方主導漸漸演變成多元中心。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將1000年前的絲綢之路重新復活。這是全世界,尤其是西方傳統(tǒng)強國必須接受的新現實。復興古代絲綢之路的倡議,是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領導者的最好例證?!耙粠б宦贰睂⒐糯z綢之路與新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相結合,把非洲、亞洲、歐洲的60多個國家的經濟與文化活動更緊密地聯系到一起,貿易總額超過2.5萬億美元?!耙粠б宦贰辈粌H關乎貿易,也被置于更大的環(huán)境中考量,即本著多邊主義的精神支持多元化,互相尊重文化和社會差異。其目標包括通過提高經濟實力消除貧困,保障食物和水源安全,減少沖突和暴力。
多中心世界的到來
西方國家對“一帶一路”的看法有兩種:“征服世界”的戰(zhàn)略和空前繁榮的戰(zhàn)略。而大多數新興國家不能認同這個觀點。正如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蒂爾所說:“馬來西亞已經和中國有超過2000年的貿易歷史了,他們從未試圖接管我們,然而,有一天從葡萄牙來的三艘船在海邊出現了,猜猜發(fā)生了什么?三個月后我們成了殖民地?!?/p>
毫無疑問,中國對世界的看法已經改變,世界也正在改變對中國的看法。將來回望此刻,世界會回憶起杭州的會議主題及演講,會銘記“一帶一路”的精神。對中國的評斷都將建立在其所作所為和成就的基礎之上。
在過去的200年里,西方主導世界的驅動力是經濟和技術進步,同時,在商業(yè)和政治領域設立標準。支撐西方國家優(yōu)勢的主要支柱之一,是將民主和市場經濟結合在一起實現經濟增長。西方國家只有世界17%的人口,卻擁有世界75%的財富。毫不夸張地說,當時的西方文化是以其生活方式、商業(yè)方式成功挺進各大洲,如今這一做法已到盡頭。從西方中心世界到多中心世界的轉變面臨多重阻礙,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逐步糾正和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這個變化歷程將會一波三折。對于將民主和市場經濟結合在一起實現經濟增長這一原則,中國首先是提出了質疑,并試圖證明它是錯誤的。
20世紀80年代,當中國開始改革開放時就出現了第一個轉折點。鄧小平指出,“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中國從一窮二白轉身為世界工廠,現在正計劃成為全球創(chuàng)新之國。中國已經開始對外投資,并成為美國等諸多國家的最大債權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行,中國可以將自己的實踐經驗推廣到更多國家。
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西方國家發(fā)起建立多個全球管理組織機構,這些機構自二戰(zhàn)結束后始終主導著全球政治環(huán)境。但是當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成立時,世界已不復如前。這些組織現在都還錯誤地固守著20世紀的思想,卻沒能很好地調整心態(tài)迎接今天的全球挑戰(zhàn)。美國阻止西方盟友加入中國發(fā)起的亞投行失敗,已經成為國際權力平衡變換的分水嶺。外界普遍認為,亞投行就是新的“世界銀行”,而中國發(fā)起亞投行的初衷是彌合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缺口。
“一帶一路”的四大支柱
古代絲綢之路維持全球經濟秩序上千年。從中國、東亞到中東和北關,人們都在潛意識中認為絲綢之路是一個經濟貿易區(qū)。絲綢之路從經濟和生態(tài)層面建設了一個智能基礎設施架構,方便人們與中國開展商業(yè)貿易。從宏觀上看,這就是中國實現新絲綢之路倡議的背景,而“一帶一路”倡議的四大支柱是:第一,使中國經濟多元化、外向型化;第二,協(xié)調區(qū)域投資;第三,增進認識和理解;第四,實現基礎設施建設跳躍式發(fā)展。
中國把“一帶一路”倡議與經濟結構調整同步推進,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經濟增長?,F在中國正轉向以生產力主導、以技術和服務為導向的經濟增長模式,同時,從依賴出口向拉動內需轉變。中國職工工資的增長帶來大量的產能過剩?!耙粠б宦贰笔沟矛F在中國不需要的大宗商品、鋼材、勞動力及工程師得以出口。中國正在向其他國家投資基礎設施項目,出口勞動力、材料及技術,這將有利于中國經濟發(fā)展,并增強經濟彈性。“一帶一路”戰(zhàn)略于2013年提出后,中國對幾十個加入“一帶一路”計劃的亞洲及東歐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出現飆升。
中國希望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打造一個通訊和運輸集成網絡,這將促進跨亞洲、歐洲、非洲的發(fā)展,從長遠來看,還會促進拉丁關洲的發(fā)展。以斯里蘭卡為例,目前,中國公司已經投資逾50億美元用于其道路、發(fā)電站及酒店建設,有超過3萬名中國人在斯里蘭卡工作。中國正在和阿拉伯世界建立新的伙伴關系,同時,維持與以色列的友好關系。2015年,中國購買了以色列位于海法最大港口的運營執(zhí)照,并為第二大港口阿什杜德的其他大型集裝箱船建成新碼頭,兩國還共同出資建設了從阿什杜德到紅海第三大港口埃特拉之間的陸橋。再以哈薩克斯坦為例,過去該國豐富的能源儲備為居民帶來了收入增長。自從石油價格下跌后,哈薩克斯坦依賴與中國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通過在經濟走廊的布局以及鐵路連接打開了新機遇。
古代絲綢之路并非只有絲綢和茶葉的貿易,還有關于貨物、思想和文化的深入交流,從而帶來諸多文明的融合。中國在很多方面已成為“摸著石頭過河”的專家,現在要選擇能夠跳躍式發(fā)展的技術和平臺,而不僅是漸進式的現代化。在這個互聯互通的世界,邊界已逐漸消失,獲得創(chuàng)新潛力更加容易?!耙粠б宦贰睂⒃谔嵘袊涣髂芰Ψ矫姘l(fā)揮關鍵作用。中國會將其自身經驗拓展到新絲綢之路的沿海沿線各國。從2013年的“一帶一路”到2016年的G20峰會,世界已經邁向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