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林+曹天飛
摘 要: 移動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以及無線設備的廣泛使用為外語傳播帶來了新一輪的機遇和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以圖文為主的外語傳播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信息時代人們的需求,能否將先進的移動學習平臺與外語傳播相結合實現(xiàn)傳播的效果最大化值得我們不斷的思考和探討。本文分別從可行性、必然性和局限性三個方面,深入分析了基于移動學習平臺的校園外語傳播模式,嘗試為外語的傳播和推廣提新的思路和見解。
關鍵詞:移動學習平臺 外語傳播 傳播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0-0125-01
隨著人類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先進的科學技術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和知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斷更新,人們對網絡和移動設備也愈發(fā)依賴。如何引導人們正確合理地使用網絡和各種移動設備,特別是在“課堂無手機”和“課堂要科技”兩種激烈的辯論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科學地使用先進的電子設備,使它成為我們外語學習的助力,值得我們共同討論。移動學習平臺便在這種需求中步入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它具有實時性、開放性和智能化等特點,不僅完全契合外語傳播和時代發(fā)展的客觀需要,而且能夠為在校學生提供多媒體、交互式全新的學習體驗。
一、構建基于移動學習平臺的校園外語傳播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校園外語傳播主要是通過語言學習、分享、討論和實踐來實現(xiàn)的,學生可以以移動學習平臺為傳播媒介,利用校園局域網、2G、3G、4G網絡以及無線網(WIFI),通過便攜設備(如: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隨時隨地登陸平臺獲取所需信息,不受時空限制,了解最新資訊,閱讀新書;量身定制學習計劃,選擇學習伙伴;下載教學音頻、課程視頻軟件;進行外語的聽說訓練等等。
移動學習平臺能夠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去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將語言傳播的重心從機械被動地“灌輸”、枯燥的“傳遞”向主動的“探究”、有趣的“創(chuàng)新”過程轉化。此外,“移動學習”平臺提供的外語資料可以進行“碎片化”或者小模塊化處理,方便學習者的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接收、選擇和下載。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結合文字、音樂、圖片、視頻、音頻、動畫、小游戲、短消息、網站鏈接、手機報、電子書、多媒體課件、論壇等呈現(xiàn)方式,滿足學習者差異化、個性化的需求。激發(fā)學生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和先進的手段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更多語言背后所承載的文化和思想,擴大視野,學會交流。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進行開放式學習,能夠強化學習動機,使學習不再枯燥乏味,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學習到更多的語言、文化和思想,可以在與他人的討論和合作中培養(yǎng)協(xié)作意識和共享精神。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 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 , 聽到內容的20%, 看到內容的30% , 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 , 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容的70%。移動學習平臺能將文字、圖像、語音、影像和交流的內容整合在一起,滿足學習者視覺、聽覺、交流的全面感受,提高信息傳遞的有效性,是一種切實有效的外語傳播模式。
二、構建基于移動學習平臺的校園外語傳播模式的必然性分析
移動學習是在數(shù)字化學習的基礎上通過有效地結合移動計算技術帶給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和交流的全新感受,學生不再被限制在課堂上、電腦桌前或者是學校里,只要是在無線網絡覆蓋的范圍內,無論是在家里、車站、飛機場或是其他公共場合;無論是在等車、排隊的間歇,還是在旅途中,使用移動便攜設備可以自由自在、隨時隨地進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學習和交流。
移動學習還可以提供多樣化傳播媒介,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傳播“受眾”群體,而是以“主人”的身份積極地參與到外語傳播的過程中,通過學習、交流、評論、共享等方式促進了語言在傳播中的進一步發(fā)展,彌補了傳統(tǒng)傳播方式的不足。此外,以移動互聯(lián)網為特征的移動學習平臺,可以使學生在外語語言傳播中的伙伴國際化。
移動學習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靈活的傳播方式,拓展更加廣闊的傳播空間,提升外語傳播的效果,彌補傳統(tǒng)外語傳播方式的不足,是信息時代最有效的外語傳播模式之一,也將成為未來外語傳播的重要發(fā)展方向。
三、構建基于移動學習平臺的校園外語傳播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基于移動學習平臺的外語傳播模式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開放性是網絡的主要特點,而“移動學習”平臺主要依托于網絡,因此在外語傳播的過程中,如何甄別一些資源和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避免包含不實或錯誤信息的語言傳播是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同時,對個人信息和隱私的保護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zhàn)。另一方面,運用移動學習平臺進行的語言傳播需要人們掌握基本的電腦、手機或其他智能移動設備的操作技能,而且對網絡和設備硬件有一定的要求,這對偏遠地區(qū)環(huán)境和基礎設施相對較差的地方的學習者來說有一定的困難。
基于移動學習平臺的校園外語傳播新模式可以將先進的科技手段運用到外語傳播的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觀念、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提升外語傳播的有效性和實時性,從真正的意義上轉變傳統(tǒng)的、被動的、單項輸入的、枯燥的傳播模式,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以及與他人共同協(xié)作的團隊意識,培養(yǎng)“終生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如果我們能夠充分發(fā)揮移動學習平臺在外語傳播中的優(yōu)勢,并以此培養(yǎng)大批既懂得專業(yè)知識又掌握外語交際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無論是在把握世界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新動向方面,還是在推動我國現(xiàn)代化進程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社會影響。
參考文獻
[1]Adriana Teodorescu, Mobile learning and its impact on business English learning,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80 ( 2015) 1535–1540
[2]Adriana Lazar, Pre-primary educators and the use of digital resources to raise early foreign language awareness,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80 ( 2015) 841-846
[3]楊紅云,覃李靜,黎晨,近年來國外移動學習發(fā)展現(xiàn)狀研究,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6年3月,第15卷,第3期
作者簡介:郭曉林(1982—),女,漢族,遼寧省沈陽市人,講師,文學碩士,單位:沈陽工業(yè)大學外語學院,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