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毅
草木中間人
潘玉毅
在開門七件事中,茶排最末一位,但對于許多熱衷此道的人來說,茶是最離不得的日常必需品。生活中常有一些人,他們不管到哪兒去,都要隨身帶上一杯茶才覺得安心。
舊時鄉(xiāng)間,農(nóng)民去田里忙碌農(nóng)事的時候,一個茶壺、幾只杯盞,通常都是少不了的。只要有茶可吃,烈日再烈,也可以一干一整天,但若沒有了茶,便覺得做什么都沒勁了。尤其夏日搶收稻子,家家戶戶的“隨軍行囊”里除了西瓜便是濃茶,由此足見鄉(xiāng)民們對于茶的喜愛。“茶”字拆解開來,草木中間藏著一個人,而愛茶的人便是那個藏在草木之中的人。
記憶里,父親也是一直很喜歡喝茶的。父親是個木匠,他去別人家做木工活的時候,點心可以沒有,但茶是一定要有的。開工前,先泡一杯茶,趁熱喝幾口,然后放在木板上,隨它涼著。待做活做累了,直起身子,端起杯子,喝上幾口,渾身又有勁了,仿佛那疲憊感隨著汗水被茶水沖洗干凈了。
在外忙碌了一天,回到家,父親也常常茶不離手。每天吃完飯,他就捧著個杯子,獨自一人閑適地品飲起來,一杯一杯復(fù)一杯,有時甚至能喝到夜里八九點鐘。夏天和冬天喝得尤其多。
小時候,看父親如此愛好此物,我以為茶中有好滋味,便趁他不注意偷偷地嘗了一口,結(jié)果立馬就給吐了出來——味道甚苦。從此,我便對喝茶失了興趣。
父親喝茶不講究,不像有些人喝則龍井、猴魁,尋常茶葉輕易不沾。他對茶道也不甚了然,和大多數(shù)的農(nóng)民一樣,他喜歡喝茶,一是為了解渴,二是欣賞茶的味道,三是喜歡吃茶的感覺。若把他領(lǐng)到茶館,用幾個小杯細細啜飲,品論茶道,反倒會讓他覺得極為拘束??粗煌八粔夭枳詈笾挥嘞铝四敲匆稽c,說不定他還會心疼地說我“敗家”。
不過,不管講不講究茶道,茶自古以來便是我們待客的首選之物。相傳當(dāng)年祝枝山去訪唐伯虎,正趕上唐伯虎新制了一個燈謎,便拿了來猜。謎面是:“言說青山青又青,兩人土上說原因。三人牽牛缺只角,草木之間有一人?!弊Vι铰勓?,施施然坐下,只等奉茶。唐伯虎撫掌而笑,過不多久,童子便端茶上來了。原來,那四句燈謎的謎底正是“請坐奉茶”。在民風(fēng)淳樸的農(nóng)村,“奉茶”的禮數(shù)自然更加不缺。
不管相熟不相熟,進門之后,主人家便會將茶端來,并說:“不要客氣,先坐下,茶吃一杯。”哪怕日日往來,亦是如此。仿佛不倒茶就沒有盡到地主之誼,不吃茶便是拂了主人家面子。俗話說,酒是陳的香,茶是新的好,在我們固有的概念里,所謂的好茶應(yīng)當(dāng)是當(dāng)年的明前茶,且是茶尖而非茶葉。請客吃茶,最先奉上的當(dāng)然便是此茶。
恍惚中,我好似回到了小時候,家里來了客人,煮水燒茶之后,賓主數(shù)人坐在堂前,呷一口茶,話匣子就打開了,你一言我一語,甚是悠閑。誰講得口渴了,便停頓一下,吃一口茶,再接著講……往日的時光那么靜,卻那么美好!
(插圖: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