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心理科主任 研究員 劉松懷
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預防和心理健康解決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不僅需要政府政策和資金的支持、社區(qū)和老年養(yǎng)老機構的積極組織、教育和老年人精神心理工作者專業(yè)幫助,同時也需要老年人本人積極的參與和自我心理健康保健。老年人要做好自身的心理健康保健,必須要了解老年期和自身的心理特點,根據(jù)自身特點積極預防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當出現(xiàn)不良心理問題的癥狀時要盡早覺察,并積極應對和尋求幫助。
1. 認知能力下降。隨著老年期的到來,老年人的視、聽覺敏銳度逐漸下降,學習速度開始變緩,注意分配不足,記憶明顯減退等。這些認知能力的下降會直接影響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使老年人感到力不從心,并出現(xiàn)挫折感或失敗感和自我評估價值的下降,而給他們的心理造成困擾。
2. 內心孤獨、生活依賴。隨著生理功能的逐漸老化,自已活動能力的下降,以及喪偶、子女離家、好友病故等,老年人社會交往和交流明顯減少,而且子女和服務人員不懂得老年人的心理,不會與老年人溝通,老年人跟他們表達想法和情緒時,常認為是不合理和不應用的,有的老年人還會遭到子女的訓斥;還有一些老年人為了不給子女增加麻煩,常常在子女跟前報喜不報憂,或者什么都不說,由此,老年人的內心的不良情緒和想法常常得不到及時和有效化解和溝通,使他們的內心感到更加的孤獨。另外,老年人自我機能和自我評價的下降,以及對自身安全擔憂,使他們獨立生活能力下降,生活越來越有依賴性。
3. 情緒易怒和恐懼。許多人到老年期階段,情感脆弱、易怒、暴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腦和身體機能的變化,使得老年人情緒的控制能力下降,而身體上疾病也會讓老年人感到不適和恐懼,影響了自身的情緒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老年人性格比較敏感多疑,內心孤獨、情緒壓抑未及時溝通,也容易使老年人情緒暴發(fā)??謶忠彩抢夏耆说闹饕睦硖攸c,老年期不安全的加重、患病、親人和老友離世、自我能力的下降及面臨生命終結,都會使老年人內心感到害怕和恐懼。
4. 常伴有焦慮和抑郁的情緒。
老年人社會交往的減少,家庭和社會地位的變化,自身適應環(huán)境能力減弱,抗病能力降低、免疫功能低下、思維和記憶能力明顯下降等生理機能發(fā)生根本性改變,甚至面臨死亡,在心理上也極易產(chǎn)生悲觀、憂郁情緒,甚至失眠、煩躁、易鬧、變化無常等,從而出現(xiàn)焦慮與抑郁情緒,有的甚至會出現(xiàn)自殺。老年人焦慮與抑郁情緒往往老年人本人很少覺察和面對,但他們常常奔走于醫(yī)院,見醫(yī)生就滔滔不絕地說:渾身難受,不能躺,不能坐,不愿吃,不能睡,不想活動,沒有愉快感,胸口發(fā)堵,心慌,氣短,有的出現(xiàn)頻死的感覺等,醫(yī)生檢查并未發(fā)現(xiàn)身體特別異常。因此,在這里特別提示,老年人出現(xiàn)身體無器質性病理改變的上述癥狀時,一般都是與焦慮和抑郁情緒的表現(xiàn)有關。
5. 既尋求安全又希望更多的自我實現(xiàn)。根據(jù)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老年人對安全需求主要表現(xiàn)為對養(yǎng)老保障、患病就醫(yī)、活動環(huán)境以及合法權益受侵等問題表示極大地關注。盡管老年人的社會角色與社會地位有所改變,但他們對于尊重的需要并未減退,老年人希望從家庭和社會獲得更多精神上的關懷和尊重;另外,許多老年人只要身體和精力允許,他們希望在家庭和社會中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滿足心理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有研究表明,日常生活技能高的老人有更強的自我價值感、更強的自信心與自尊心,心理健康程度及生活質量也相對較高。
有學者統(tǒng)計分析了古今中外200名70~135歲老年人的資料發(fā)現(xiàn),心理健康的老年人占87.5%,居21項長壽因素之首。古人認為:凡欲身無病,必先正其心?!秲冉?jīng)》指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爆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人體所有臟腑組織都會受大腦神經(jīng)調節(jié)支配,這種支配在心理健康的情況下,能使機體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提高,從而讓人延年益壽。那么,長壽老年人的心理特征都有哪些呢?
1. 樂觀豁達。長壽老年人大都胸襟開闊,心態(tài)平和,寬以待人,為人處事熱情,凡事不斤斤計較,樂于工作,善于助人,遇事平靜,面對生活輕松自由,積極樂歡。事實證明“心胸窄,憂患多;心胸寬,人快活:人快活,疾病躲”。
2. 知足常樂。研究表明,一個人有過多的奢求,必然會經(jīng)常失望,心理出現(xiàn)不平衡,影響健康長壽。而長壽老人則多具備知足而樂的心態(tài)。因為他們知道,高興是一天,不高興也是一天,既然這樣,為什么不快樂地度過每一天呢?所以,他們能夠從實際出發(fā),對自己和他人從不苛求。這種和善、平靜、知足的心理,使他們的身心與環(huán)境長期處于平衡而有規(guī)律的狀態(tài),為健康長壽鋪平道路。
3. 熱愛生活。古今中外許多杰出人物,都有明確的生活目的與奮斗目標,到了八九十歲仍能勤奮工作,顯得精力充沛,生氣勃勃。這主要是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家庭。他們每天關注時事,常去戶外活動或旅游,生活方式上能與時俱進。他們生活有規(guī)律,睡眠有保證,能順應自然。起居有規(guī)律,生活有熱情,能使人情緒愉快,使身體各器官協(xié)調,并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
4. 興趣廣泛。大多數(shù)長壽老年人,都有業(yè)余愛好,興趣比較廣泛。書畫棋琴能陶冶情操,使人心情愉快;有所追求,使人動腦思索,延緩大腦衰老。老年人堅持種花養(yǎng)魚、吹拉彈唱、書法繪畫、集郵寫作、河邊垂釣等興趣,不僅充實了生活,而且“樂以忘憂”,使大腦和全身各器官得到鍛煉,延緩衰老。
5. 節(jié)哀制怒。人在老年階段會遇到各種不順心的事和挫折,如親人和朋友的離逝、別人的不尊重和攻擊等,這些情況一定會影響老年人的情緒和生活,讓人難過或氣憤。長壽老年人通常在遇到這種情形時,都能盡量保持情緒的平靜,克制自己行為,順其自然,想得通、放得下,盡量不讓不好的情緒影響生活。節(jié)哀制怒,保持情緒的平靜和穩(wěn)定,使身心不會出現(xiàn)巨大的波動,有利于身心健康和長壽。
良好的心理素質有益于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怎樣的心理狀態(tài)才算是健康呢?有關學者制定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10條標準。
1. 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多層次的環(huán)境條件,如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等等,其中家庭環(huán)境對安全感的影響最為重要。家是躲避風浪的港灣,有了家才會有安全感。
2. 充分地了解自己。是指能夠客觀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斷。能否對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觀正確的判斷,對自身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如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勉強去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會得不到預期結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敗的打擊;過低的估計自己的能力,自我評價過低,缺乏自信心,常常會產(chǎn)生抑郁情緒。
3. 生活目標切合實際。要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濟能力、家庭條件及相應的社會環(huán)境來制定生活目標。生活目標的制定既要符合實際,還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經(jīng)濟能力的范圍。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曰:“樂莫大于無憂,富莫大于知足?!?/p>
4. 與外界環(huán)境保持接觸。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與外界環(huán)境保持接觸包括三個方面,即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老年人退休在家,有著過多的空閑時間,常常產(chǎn)生抑郁或焦慮情緒。如今的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文化活動站以及老年大學為老年人與外界環(huán)境接觸提供了條件。
5. 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個心理特征必須和諧而統(tǒng)一,生活中才能體驗出幸福感和滿足感。例如一個人的能力很強,但對其所從事的工作無興趣,也不適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夠體驗成功感和滿足感。相反,如果他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但能力很差,力不從心,也會感到很煩惱。
6. 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在現(xiàn)代社會中,為了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須不斷學習。比如:不學習電腦就體會不到上網(wǎng)的樂趣;不學健康新觀念就會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飽穿暖的水平上。學習可以鍛煉老年人的記憶和思維能力,對于預防腦功能減退和老年癡呆有益。
7. 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的形成包括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聯(lián)系是人際關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際關系中,有正性積極的關系,也有負性消極的關系,而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8. 能適度地表達與控制自己的情緒。對不愉快的情緒必須給予釋放或稱為宣泄,但不能發(fā)泄過分,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另外,客觀事物不是決定情緒的主要因素,情緒是通過人們對事物的評價而產(chǎn)生的,不同的評價結果引起不同的情緒反應。
9. 有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一個人的才能與興趣愛好應該對自己身心有利,對家庭成員有利,對社會朋友有利。否則只顧得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和興趣,而損害了他人或團體的利益,就會引起人際糾紛,而增添不必要的煩惱。
10. 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情況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當個人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時,就會產(chǎn)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人的需求往往是無止境的,在法律與道德的規(guī)范下,滿足個人適當?shù)男枨鬄樽罴训倪x擇。
老年人需要主動增強自身的心理調適能力。老年人要對自己的心理健康負責,在平常生活中要時刻注意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老年人心理健康自我保健的首要任務是,保持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平和的處事心態(tài)、樂觀豁達的心境;其次,不斷自我觀察反省,并合理地借助外界幫助,也是增強心理調適能力的有效手段。
老年人要正確對待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認知和智力水平、情緒狀態(tài)等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對于自己身心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要面對,要盡早接受,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去積極應對。比如,對于自己認知功能的下降,老年人應認識到認知功能的下降不是全面的,自己可以采取適宜的應對措施來補償或維護已有的功能。例如:自己對學習新事物相對較慢,但自己對理解概括能力及對常識的掌握均保持得較好,因而老年人可通過加強與既往經(jīng)驗的比較,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加深記憶,來彌補認知功能下降的不足。對于自己的情緒和內心孤獨的問題,老年人一定要認識到加強與家庭成員和朋友之間的心理溝通的重要性,要積極主動與孩子們交流,與朋友們交往,通過交流和交往就可以滿足自己在情感方面的慰藉,并可有效緩解自己的焦慮、抑郁、恐懼情緒和內心孤獨。
積極面對衰老和死亡給自己帶來的負面影響。積極的心理活動有利于提高人體的生理機能,加強人的免疫力和防御能力,幫助治愈和緩解疾病。老年人要忘記年齡,忘記疾病。老年人不要總擔心自己年事已高,疾病纏身,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規(guī)律,沒有人能夠逃脫這個過程,所以沒有必要對必然要發(fā)生的事情過分擔憂。老年人要放松自己,平靜地面對衰老和死亡,樂觀地過好每一天生活,這才是最重要的。
老年人要學會心理的自我疏導。老年人對于自己輕微的不安情緒的消除,主要是依靠個人,當出現(xiàn)焦慮、抑郁或恐懼情緒出現(xiàn)時,首先要意識到或覺察到自己的不安情緒屬于哪一方面,然后要正視它,不要用自認為合理的其他理由來掩飾它的存在。其次要樹立起消除自己不安情緒的信心,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運用注意力轉移的原理,及時消除焦慮、抑郁和恐懼情緒。當你的注意力轉移到新的事物上時,心理上產(chǎn)生的新的體驗有可能驅逐和取代自己不好的情緒狀態(tài)。
最后,老年人可掌握一些簡單的自我心理放松技術。當你感到心情不好時,可以運用自我心理放松的方法來進行調節(jié)。比如說,自己可以選擇躺著或坐位,閉上雙眼,然后開始向自己下達指令:“頭部放松、頸部放松”,直至四肢、手指、腳趾放松。運用意識的力量使自己全身放松,處在一個松和靜的狀態(tài)中,隨著周身的放松,不好的負面情緒就可以慢慢得到平緩。另外,還可以運用想像放松法來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況。如想像放松,閉上雙眼,在腦海中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美恬靜的環(huán)境,想象在大海岸邊,波濤陣陣,魚兒不斷躍出水面,海鷗在天空飛翔,你光著腳丫,走在涼絲絲的海灘上,海風輕輕地拂著你的面頰……如果老年人能堅持每天練習放松,一定會給自己的身心健康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