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陌生人都可以信任嗎?回答的比率相差甚遠,從挪威的65%到巴西的5%左右。世界銀行的史蒂夫·奈克指出的:“信任是影響一個國家經(jīng)濟健康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在信任度較低的時候,個人和組織在參與經(jīng)濟交易時會更警惕,因而往往抑制國家經(jīng)濟?!?/p>
人生或者社會最大的浪費,就是彼此都不相信!知名危機管理專家王微說:“信任也是生產(chǎn)力。”當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
多年前一個朋友的朋友第一次包車去西藏,路過一個小村莊,一個小女孩攔住了他們的車,問他們是不是要路過前面的某個鎮(zhèn)子,司機說“是”,于是那女孩便讓司機帶上給在前方某鎮(zhèn)子打工的哥哥1000元錢,而司機和女孩素不相識。當時我朋友的朋友震驚于人與人之間的那份純真,從此愛上西藏。
想買書,店內(nèi)卻沒老板,書友可在紙上寫下購書名單,將錢自行放入錢筒中。這成為愛書人口耳相傳的誠實書店。27歲的老板認為,“愛書的人素質(zhì)高,不會偷書”,且書的單價低,轉(zhuǎn)賣也無法獲利。信任的后果是,書友們一般多塞錢支持他。
書店辦得越來越好。
商務部曾有個統(tǒng)計,我國企業(yè)每年因信用缺失導致的直接和間接經(jīng)濟損失高達6000億元。我國每年簽訂約40億份合同中,履約率只有50%。在誠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幾乎沒什么成本的情況下,違約、造假、欺詐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這兩年,紅木古典家具市場低迷,雪上加霜的是,我的一個朋友,被遵化的一個生意伙伴“拖欠”380萬貨款,其實是賴賬,朋友是在醉的時候跟我說,他知道,在這個騙子橫行的年代,被騙是多么丟人。
這就是信的代價。血淋淋、活生生的代價。沒有信任,人是真的孤單!
信,一個字,好貴重;如果變成兩個字“相信”——互相信任,人生即可輕盈。世界最幸福國家挪威,年度人均GDP高達5.3萬美元,為世界最高水平。74%的挪威人都表示其他人值得信任,這個比例為各國之最。
誠信,是沒有被污染的初心是天光,它有一種輝映,叫相信,彼此互信。紐約市的一個流浪漢,在路上向一個企業(yè)女高管乞討。女高管拿出自己的信用卡讓他去買點東西,并等他回來還卡。流浪漢并沒有逃之夭夭,很快把卡還給了這位慷慨的女士。流浪漢事后說,“她相信了我,我不能辜負這份信任,永遠不會?!?/p>
1984年的一天,一個66歲老頭在華爾街穿著裙子和褲襪扭動腰肢翩翩起舞,惹得眾人狂笑。他不是瘋子,他正是剛和員工打賭輸了的沃爾瑪創(chuàng)始人老沃爾頓,他告訴人們,老板更應信守承諾。
要彼此相信,得從自己守信開始。信任,是所有關系的基礎,無論經(jīng)商還是待人接物。
(2016年新疆中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