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清代釣魚島隸屬于臺灣行政管轄史實考
——兼駁日本外務(wù)省的“基本見解”

2016-12-16 10:29吳巍巍方寶川
關(guān)鍵詞:清代釣魚島

吳巍巍 方寶川

(兩岸關(guān)系和平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福建師范大學(xué)閩臺區(qū)域研究中心, 福建福州 350007)

?

清代釣魚島隸屬于臺灣行政管轄史實考
——兼駁日本外務(wù)省的“基本見解”

吳巍巍方寶川

(兩岸關(guān)系和平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福建師范大學(xué)閩臺區(qū)域研究中心, 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大量的中外文獻資料充分證明:清政府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實施了有效的行政管轄,中國政府在法理層面擁有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行使主權(quán)的充分證據(jù),這是不以王朝更迭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客觀存在。日本外務(wù)省提出的所謂釣魚島“沒有受到清朝統(tǒng)治的痕跡”的見解是完全錯誤的,日本方面妄圖否認這些歷史證據(jù)的小動作注定是失敗的、無效的。

關(guān)鍵詞:清代; 釣魚島; 臺灣附屬島嶼; 行政管轄

有清一代是中國疆域開拓和定型的關(guān)鍵時期,中國的海疆界限也大致在此一歷史時段中得到確立和維護。在中國海疆史占有突出地位的臺灣與其附屬島嶼,更是成為清政府行政管轄的地理區(qū)域,被納入中央政治體制當中,這其中便含括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近年來,大量中外文獻不斷被發(fā)掘和發(fā)現(xiàn)[1],這些鐵證是中華民族政權(quán)統(tǒng)治下中國政府對釣魚島擁有主權(quán)的絕對法理依據(jù),是不以王朝更迭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客觀存在。

然而,日本方面卻公然否定歷史。日本外務(wù)省于1972年發(fā)表的所謂“基本見解”宣稱:“自一八八五年以來,日本政府通過沖繩縣政府等途徑多次對尖閣諸島進行實地調(diào)查,慎重確認尖閣諸島不僅為無人島,而且也沒有受到清朝統(tǒng)治的痕跡?!盵2]在日本人的“論據(jù)”中,他們“緊抓”兩點不放:其一是釣魚島未曾受到清朝統(tǒng)治的痕跡;其二是《馬關(guān)條約》所規(guī)定的臺灣及其附屬島嶼不包括釣魚島,且釣魚島也沒有明文寫在條約中。實際上,日本人企圖以“釣魚列島不是臺灣的附屬島嶼、未曾受到清政府統(tǒng)治的痕跡”來證明他們竊據(jù)釣魚列島的“合法性”。因此,對這個觀點的有力反駁即是中國方面攻破日本人所謂的“法理依據(jù)”的關(guān)鍵所在。本文用史實證據(jù)說話,充分論證清政府在臺灣這一行政版圖中對釣魚島實施了有效的行政管轄,是我們堅持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主權(quán)歸屬于中國的證據(jù)鏈的關(guān)鍵一環(huán)。

一、清政府官方地圖中的標繪

清代是中國大一統(tǒng)王朝的鼎盛時期,從康熙開始即注重對全國疆域的測量繪圖,因而清代中國地圖是相當完備而豐富的。在這些地圖中,不僅明確地標示臺灣為中國疆界組成,也有一些地圖標出了釣魚島隸屬于中國版圖的信息。

乾隆年間刊刻的《坤輿全圖》,系法國耶穌會士蔣友仁(Michael Benoist)接受清廷委任,在康熙《皇輿全圖》的基礎(chǔ)上進行改制增訂,成圖時間約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在該圖中,蔣友仁根據(jù)最新的測圖法增補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信息,即其中的“好魚須”“歡未須”“車未須”,據(jù)考證,此三島名正是“釣魚嶼”“黃尾嶼”“赤尾嶼”的閩南語讀音。[3]《坤輿全圖》是經(jīng)乾隆帝欽命的,屬于國家級的官方輿圖,權(quán)威性毋庸置疑,充分說明當時釣魚島列嶼已經(jīng)明確被標入大清帝國版圖,法理證據(jù)確鑿無疑。

嘉慶年間刊刻的《福建沿海山沙全圖》是又一幅鮮為人知的標繪釣魚諸島的中國地圖。[4]眾所周知,早在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由東南沿海防倭抗倭指揮部(總督府)出版的《籌海圖編·福建沿海山沙圖》(胡宗憲主持、鄭若曾纂),即清楚地將釣魚嶼、黃尾嶼、赤尾嶼等釣魚諸島劃入海防區(qū)域(即行政管制范圍),這一軍事區(qū)劃此后一直沿革未已,如天啟元年(1621)出版的由茅元儀編纂的《武備志·海防二·福建沿海山沙圖》、施永圖《武備秘書·福建防海圖》等皆將釣魚諸島劃為福建的行政、軍事管制區(qū)域。這一格局沿襲至清朝而未變,誠如鄭海麟教授所言:“《籌海圖編》是明代談海防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有明一代邊疆史地研究的最高成就,不但在明代一刻再刻,被論海防者奉為圭臬,就是到清康熙中期,該書還被重刻再印?!盵5]筆者于2014年9月在北京國家圖書館輿圖展覽館所見的該幅《福建沿海山沙全圖》,再次顯示有清一代承襲明代行政體制,同樣將釣魚諸島劃為中國海防區(qū)域和行政管制范圍。

同治二年(1863)鐫刻的《皇朝中外一統(tǒng)輿圖》系在湖北巡撫胡林翼等人倡導(dǎo)主持下繪制刊行?!洞笄逡唤y(tǒng)輿圖》(局部)即采自該圖,明確標出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小琉球、彭佳山、釣魚嶼、黃尾嶼、赤尾嶼等島嶼,標名皆用中國名稱,且以圓形畫圈;而自姑米山起,即附有琉球譯名,其圈線也由圓形變?yōu)闄E圓形,中琉分界線十分明顯,即在赤尾嶼與姑米山之間。[6]

上述三圖,帶有非常顯著的官方性質(zhì),明確地表明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被納入清朝版圖中,是清政府實施行政管轄的具體區(qū)域,這與明代將釣魚島列嶼納入福建沿海的軍事海防范疇是一脈相承的,恰恰說明釣魚島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政府實施有效管轄和統(tǒng)治的地理區(qū)域,鐵證如山。

二、官員巡航范圍與地方志記載

在清代涉及釣魚島信息的文獻中,黃叔璥的《臺海使槎錄》是較早將釣魚島記錄在案的重要史料,該書卷二《赤嵌筆談》之《武備》中記到:

近海港口,哨船可出入者只鹿耳門、南路打狗港(打狗山南岐后水中有雞心礁)、北路蚊港、笨港、淡水港、小雞籠、八尺門,……再鳳山岐后、枋寮、加六堂、謝必益、龜壁港、大繡房、魚房港,諸羅魚逮仔、穵象領(lǐng),今盡淤塞,惟小魚船往來耳。山后大洋北有山名釣魚臺,可泊大船十余。崇爻之薛坡蘭,可進杉板。[7]

黃叔璥是首任巡臺御史,他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擔任巡臺御史,留任一年。巡臺御史是清政府早期管理臺灣的一種行政體制,歷康雍乾三代,共實行60多年。巡臺御史重要職責之一即是稽查地方,條陳奏事;督促地方官軍加強巡視、嚴防海務(wù)。[8]作為首位巡臺御史,面對剛剛歸附清朝中央政體不久的臺灣,黃叔璥肩上負擔之沉重是可想而知的。黃叔璥到達臺灣后,也表現(xiàn)得非常盡職盡責,乘船繞著臺灣海岸進行巡查,對沿岸的島嶼、港口做了詳盡的記錄。對此,鄭海麟教授已做了翔實的考證,認為在清代赴臺官員的行政理念中,釣魚島已是中央政府行政管轄的范圍。[9]

《臺海使槎錄》實乃黃叔璥的述職報告,其中關(guān)于釣魚島的這條史料的記錄,被后來編修地方志的官員和史家廣為引錄,范咸纂輯《重修臺灣府志》、余文儀纂修《續(xù)修臺灣府志》、王必昌纂《重修臺灣縣志》、謝金鑾、鄭兼才合纂《續(xù)修臺灣縣志》、李元春輯《臺灣志略》以及陳淑均纂《噶瑪蘭廳志》等都加以引用和編錄。

乾隆十二年(1747)由臺灣知府范咸編修的《重修臺灣府志》卷二“海防”和嘉慶十二年(1807)由臺灣知府余文儀主修的《續(xù)修臺灣府志》卷二“海道”中都幾乎一字不差地記錄了跟黃叔璥一書相同的內(nèi)容。[10]《臺灣府志》是官修志書中較具權(quán)威和代表性的文獻,兩版府志皆對釣魚島進行了記錄,分別從保衛(wèi)國家海上領(lǐng)土主權(quán)(即海防)與航海交通(即海道)的角度記載了釣魚島的地理位置和戰(zhàn)略意義。這無疑代表的是國家意志與臺灣地方官府行使行政管轄權(quán)之區(qū)域的標志。

除了府志,清代臺灣縣志也記載了釣魚島的信息,乾隆十七年(1752)臺灣知縣魯鼎梅重修的《臺灣縣志》卷二“海道”有記:

環(huán)臺皆海也?!刂蝺?nèi)優(yōu)大山之東曰山后,歸化生番所居。舟從沙馬磯頭盤轉(zhuǎn),可入卑南覓諸社。山后大洋之北,有嶼名釣魚臺,可泊巨舟十余艘。崇爻山下薛坡蘭港,可進三板船。[11]

嘉慶十年(1805)由臺灣知縣薛志亮主修的《續(xù)修臺灣縣志》卷一“山水·海道”中轉(zhuǎn)引了上述內(nèi)容。[12]《臺灣縣志》同樣是具有權(quán)威性的官修志書,代表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轄意志。嘉慶年間由李元春所輯《臺灣志略》也記錄了同樣的內(nèi)容。[13]李元春,字時齋,清嘉慶三年(1798)舉鄉(xiāng)薦,《臺灣志略》多取材于郡縣舊志及前人著作,內(nèi)容偏重于臺灣政治事情,具有一定的官方文獻色彩。道光年間修撰的《噶瑪蘭廳志》中則記到:

奇萊即嘉義之背,泗波瀾即鳳山之脊,由此而卑南覓而沙馬磯頭,回環(huán)南北一帶,則山后諸地自泖鼻至瑯嶠大略與山前千余里等耳。臺灣縣志謂舟從沙馬磯頭盤轉(zhuǎn)而入卑南覓諸社,山后大洋之北,有嶼名釣魚臺,可泊巨舟十余艘。崇爻山下薛波瀾,可進三板船,則竟有至其地可知也。[14]

此處可注意的是,作為對釣魚島有著直接行政轄屬關(guān)系的噶瑪蘭廳,是在嘉慶十七年(1812)設(shè)置的。雖然建置年代較遲,但從一開始便規(guī)定了釣魚島屬于噶瑪蘭廳的海防范疇。

值得重視的是,同治十年(1871)刊印的由陳壽祺總纂的《福建通志》卷八十六“海防”,亦記錄了釣魚島隸屬臺灣噶瑪蘭廳管轄的史實:

蘇澳港在廳治南,港門寬闊可容大舟,屬噶瑪蘭營分防。又后山大洋北有釣魚臺,港深可泊大船千艘,崇爻之薛坡蘭,可進杉板船。[15]

在此可見,釣魚島被列為福建省轄下的海防沖要區(qū)域,隸屬臺灣噶瑪蘭廳具體管轄。同時,陳壽祺記錄的內(nèi)容,與臺灣的方志文獻略有不同,如將“山后”改為“后山”,“可泊大船十余”改為“可泊大船千艘”。陳壽祺(1771—1834),福建侯官人,嘉慶四年(1799)進士。其學(xué)術(shù)成就頗為后世推崇,他于道光九年(1829)受邀擔任重纂《福建通志》總纂,歷數(shù)年而成,該志體例完備、旁征博引、資料嚴謹,頗為后世稱道。

三、士大夫著述、報告中的記錄

清代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不僅在地方志等官方文獻層面中被充分證明其隸屬于臺灣行政管轄,系中國固有領(lǐng)土的不爭事實;還頻頻出現(xiàn)在清代官員、士大夫的各類著述、報告之中。曾任臺灣知府兼兵備道的周懋琦撰有《全臺圖說》一書,當中有記:

奇來即淡、彰之背;秀姑鸞即臺、嘉之背;卑南即鳳山之脊。奇來之地三倍蘭廳,秀姑鸞又四倍之。奇來至蘇澳又與噶瑪蘭界,大約一百五十里;由秀姑鸞而卑南覓、而瑯橋,大略與山前千余里等。山后大洋有嶼,名釣魚臺,可泊巨舟十余艘,崇爻山下可進三板船。[16]

《全臺圖說》是周懋琦于同治十一年(1872)赴任臺灣后,對臺灣地理區(qū)位和轄境所作的全面考察和記錄,該書帶有較為顯著的官方色彩,是證明釣魚島隸屬于臺灣行政管轄的一個力證。臺灣地區(qū)領(lǐng)導(dǎo)人馬英九先生就曾引用該書,并反復(fù)強調(diào)了是書之重要性。[17]

曾于清光緒八年(1882)奉派至宜蘭催收城捐的官吏黃逢昶所著《臺灣生熟番紀事·臺灣生熟番輿地考略》有記:

宜蘭縣,南與奇萊社番最近?!舨懹惺松绶?,與奇萊相近,屬鳳山縣界,亦在崇爻山后;可知奇萊即嘉義之背,泗波瀾即鳳山之脊。由此而卑南覓,而沙馬磯頭,回環(huán)南北一帶;則后山諸地,自泖鼻至瑯嶠,大略與山前千余里等耳。海舟從沙馬磯頭盤轉(zhuǎn)而入卑南覓諸社。山后大洋之北,有嶼名釣魚臺,可泊巨舟十余艘;崇爻山下泗波瀾,可進三板船:漳、泉人多有至其地者。[18]

由此可見,清代福建漳州與泉州籍的民眾因著海洋活動之需要,曾多次到達釣魚島及其附近海域,或從事捕魚、采集等活動,這里的漳、泉人可能是指移民到臺灣的漳州、泉州籍的民眾,這至少說明了清代釣魚島已是閩臺民眾從事海洋活動的經(jīng)常性場所,或可謂釣魚島周圍漁業(yè)權(quán)和海洋經(jīng)濟活動很早便由閩臺漁民所掌控。這也從一個側(cè)面印證了清朝中央及地方政府已對釣魚島實施著實際的行政主權(quán)。

由于釣魚島扼守著進出臺灣的門戶,在軍事位置上意義十分重大,因而清代就有官員提出要在釣魚島駐軍設(shè)防的主張,以防外患入侵。曾在東南省域官場任職的飽學(xué)之士方濬頤,在其《臺灣地勢番情紀略》一文中記述如下:

臺灣,南北徑二千五百里,東西或五百里、或二百里不等;其形橢似魚,連山若脊。……鹿耳門為至險,其次則旗后口。初僅一小港,道光間,一夕風(fēng)濤沖刷,口門忽寬;兩崖夾峙,中梗塊壘,象人之喉;旁皆暗礁,番舶不能出入,其殆天之所以限華夷耶!惟雞籠山陰有釣魚嶼者,舟可泊,是宜設(shè)防。[19]

此處對釣魚島地理方位的認識和記述較諸前人愈益精確。方濬頤關(guān)于要在釣魚島設(shè)防的觀點,表現(xiàn)出他在軍事方面高瞻遠矚的戰(zhàn)略眼光。可惜清政府當局未采納他的建議,沒有在釣魚島駐軍或設(shè)立固定的防御工事,留下了遺憾。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冊封琉球使臣的著述中,也有不少記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lǐng)土的信息,如張學(xué)禮《使琉球記》、汪楫撰《使琉球雜錄》、徐葆光《中山傳信錄》、周煌《琉球國志略》、趙文楷《槎上存稿》、李鼎元《使琉球記》及《師竹齋集》、齊鯤《續(xù)琉球國志略》及《東瀛百詠》、趙新《續(xù)琉球國志略》等等,都有不少這方面的記載。[20]這些冊封使錄,充分表明中琉航線是由中國人開辟并不斷傳承延續(xù)的事實,也證明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人在長期的航海實踐中發(fā)現(xiàn)、命名并率先擁有主權(quán)的地域,亦是航海坐標點,絕非日本聲稱的“無主地”。

四、西方地圖中的標記

清代時期,不少外國人繪制的航海地圖也明確標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隸屬于臺灣轄區(qū)的不爭事實,為我們提供了眾多彰顯釣魚島主權(quán)歸屬的第三方資料證據(jù)。茲舉述如下:

在早期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西方國家向東方擴張的過程中,即于中日貿(mào)易航線中發(fā)現(xiàn)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在當時眾多的西方地圖中,對釣魚島列嶼的命名多采用葡萄牙語的“三王島”[21]之稱。如1626年西班牙人在臺灣繪制的《臺灣地圖》[22]、1650年法國巴黎出版的《亞洲》地圖[23]、1666年荷蘭航海者繪制的《澎湖列島及臺灣航海圖》[24]及1747 年荷蘭人繪制的《Nicolaus Bellin圖》[25]等等,皆以三王島命名,這些地圖對釣魚島列嶼的標繪,或在著色上與臺灣一致,或是置于臺灣區(qū)域板塊,表明大航海時代的西方航海者均將釣魚島視為中國屬有領(lǐng)土。

由于大航海時代西方人對中國的探索和認知還不甚清晰,西方諸國自身知識系統(tǒng)也不甚統(tǒng)一。反映在地圖文獻中,他們對釣魚島列嶼之標繪,除了“三王島”外亦有其他命名標準。如臺灣北部諸島常被稱為I. Formosa(福爾摩沙島),I. Formosa現(xiàn)在通常指臺灣島,但在早期西方文獻中,它的所指卻多少有些混沌不清,更多的是用來稱呼臺灣北部的島嶼,這其中經(jīng)常也涵括了釣魚島列嶼的位置。[26]又如17世紀中葉,以荷蘭制圖家所繪地圖為代表的西方地圖,出現(xiàn)不少以Galay(Gaelay)為名稱稱呼釣魚島諸島的例子。18世紀初還出現(xiàn)了以Harpe I.之名稱指稱釣魚島列嶼,皆標繪為臺灣附屬島嶼。[27]

隨著中西文化交流的推進和加深,西方人對釣魚島的認知愈益準確。通過耶穌會士幫助清廷繪制全國地圖的契機,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中國名稱也為其所知,并標繪于地圖中??滴跷迨四?1719)清廷派遣徐葆光等人率冊封使團到達琉球,并與琉球官員共同測量琉球地圖。歸國后,徐葆光將此次冊封記錄撰著成《中山傳信錄》一書,于1721年刊刻出版,該書權(quán)威性與影響很大。[28]刊本問世30年后,法國來華耶穌會傳教士宋君榮(Antoine Gaubil)將之譯為法文,并于1758年在巴黎出版,較為全面地將琉球的歷史、地理、風(fēng)俗、文化等知識詳實地介紹至西方世界。

在以《中山傳信錄》為藍本譯介琉球國各方面情事至西方世界的過程中,宋君榮繪制了《國王是中國藩屬的琉球諸島圖》(Carte des Isles de Liéou-Kiéou dont le roi est tributaire de la Chine)[29],該圖系《琉球諸島圖》(Carte Des Isles de Lieou-Kieou)的手繪原稿。[30]值得注意的是,在《國王是中國藩屬的琉球諸島圖》及《琉球諸島圖》中,耶穌會士對釣魚島列嶼的命名開始轉(zhuǎn)向采用中國名字,釣魚島、黃尾嶼和赤尾嶼分別為“Tiaoyu su”、“Hoangouey su”和“Tchehoey su”(帶有閩南語發(fā)音特征),從中清晰可見當時釣魚島已被納入中國海防的管轄范圍,明確表明釣魚島列嶼屬于中國領(lǐng)土范疇。

在《琉球諸島圖》刊刻出版前后,西方航海地圖中對釣魚島列嶼名稱的標繪發(fā)生變化,開始轉(zhuǎn)為采用中國的命名系統(tǒng),逐漸取代了過去用“三王島”命名的標準。目前所知最早使用中文(閩南語發(fā)音)命名系統(tǒng)的西方地圖,是1720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出版的《印度、中國、蘇門答臘、爪哇島和東印度地圖》[31],圖中繪出了臺灣北部5島并標注以閩南語的譯名,這5島由西向東依次是:Pong-kia (彭佳山)、Hoapin-su(花瓶嶼)、Hao-yu-su(釣魚嶼)、Hoan-oey-su(黃尾嶼)、Tche-oey-su(赤尾嶼)。1740年,英國人Solomon Bolton制作的《亞洲第六圖:日本、高麗、蒙古和中國圖》[32],現(xiàn)收藏于美國南加州大學(xué)數(shù)字圖書館。該圖標注臺灣北部島嶼的名稱:Ponkia (彭佳山)、Hoapinsu(花瓶嶼)、Hoayusu(釣魚嶼)、Hoanoeysu(黃尾嶼)、Tcheoeysu(赤尾嶼)。其下方繪有先島群島,以一道內(nèi)拱的弧線標示標題,以示與臺灣北部五島的海域劃分。1752年,法國地理學(xué)家Jean Baptiste Bourguignon d’Anville(1697-1782)繪制的《亞洲第2圖:中國和韃靼局部、印度恒河、蘇門達臘、爪哇、婆羅洲、馬魯古、菲律賓諸島以及日本》[33]刻印,該圖對釣魚島的描述基本上和Solomon Bolton的地圖相同。[34]此后,西方地圖中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標繪,基本上都采用中國命名系統(tǒng),將它們列為臺灣附屬東北諸島嶼群,并顯示出與琉球領(lǐng)土的區(qū)隔。更進一步看,18世紀末至19世紀,大量英美等西方國家繪制的東亞地圖中,在標注釣魚島列島的地名時,全部都是用中國語發(fā)音,其中大部分地圖還是用閩南語發(fā)音。這些地圖都將釣魚島列嶼標示為中國領(lǐng)土(臺灣附屬島嶼)的一部分,資料證據(jù)非常充分。[35]

五、西人航海針路與航道中的坐標

如果說西方地圖因著色、板塊混合等原因而難以辨明島嶼主權(quán)歸屬的話,那么西方人航海針路明確的經(jīng)緯度標示及其歸屬版塊,則很好地補充了釣魚島主權(quán)歸屬的證據(jù)。在1762年葡萄牙人的航海針路文獻《航行藝術(shù)及航行針路》一書中,明確地標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屬于臺灣的,該“針路表”把釣魚島(三王島)與臺灣、漳州、寧波等中國沿海地區(qū)放在同一個版塊中,明確無誤地表明釣魚島列嶼是隸屬于臺灣的附屬島嶼。而在該“針路表”中,屬于日本的地方則標有“日本的”(Japaó)字眼。[36]所以,從清代葡萄牙針路表中排列的順序及經(jīng)緯度對應(yīng)情況等,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釣魚島主權(quán)歸屬于中國。

到了19世紀,這種航海針路與航道信息更加明確。1816年倫敦出版的《東印度、中國、澳洲等地航海指南》,對臺灣、先島群島和琉球群島所屬島嶼和地理范圍均作了明確記載,并標明了各島的經(jīng)緯度,在臺灣的附屬島嶼版塊中包括了Hoapin-su、Tiaoyu-su和Broughton’s Rock[37],實際上即為釣魚島、黃尾嶼和赤尾嶼。1863年的《中國商業(yè)指南》(The Chinese Commercial Guide),該書作者為美國傳教士漢學(xué)家衛(wèi)三畏(S. Wells Williams),衛(wèi)氏曾擔任美國外交翻譯人員,參與美國對華事務(wù),他編著此書,不無為西方國家開展對華貿(mào)易服務(wù)之考量。在該書附錄《中國海岸航行指南》中,明確地將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列于臺灣島的領(lǐng)土范疇[38],深刻地說明在當時西方人官方概念中,釣魚島列嶼是臺灣附屬島嶼,這已是公認的事實。

1861年,英國海軍局刊印了英國人金約翰(King John)編輯的《海道圖說》。該書用地圖加文字說明的方式詳細記載了中國沿海島嶼、港口形狀、長寬、島間距離和登島位置,航道水深、潮流流向和流速,航行適宜度、通船能力、航行方位和淺灘位置,適宜錨泊的區(qū)域,航行的主要參照物、方位角、航標等等與航行和登島有關(guān)的所有要素。該書于洋務(wù)運動期間由江南制造局翻譯刊行,成為當時大清海軍的航行指南。書中卷九記錄了釣魚列島的情況。[39]《海道圖說》是根據(jù)19世紀英美海軍在中國沿海測量調(diào)查而成的《中國海圖志》(或稱《中國海路圖說》)基礎(chǔ)上編譯而成,該書明確將釣魚列島列于臺灣附屬島嶼范疇,表明在當時西方人觀念中,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明白無誤是屬于中國固有領(lǐng)土。另外,清人陳壽彭編譯的《中國江海險要圖志》一書,根據(jù)1894 年英國海軍海圖官局第三次修訂的最新本《中國海方向書》(China Sea Directory)而成,是書也將釣魚島列嶼歸在臺灣的附屬島嶼部分[40],再次說明此一事實已是當時中外人士毫無爭議的共識。對此,日本學(xué)者井上清教授也指出:“在19世紀中期,西洋人的地圖上就將釣魚島標為Hoapin-san(或su)、將黃尾嶼標為Tiau-su。另外,他們把釣魚島東側(cè)的島礁群稱為Pinnacle Groups或Pinnacle Island。”[41]另據(jù)井上清考證,日本人有關(guān)釣魚島列嶼的地理知識,最早是得自英國軍艦沙馬朗(Samarang)號于1845年6月對釣魚列島所作的測量報告,沙馬朗號艦長愛德華(Sir Edward Balcler)對這次航海過程有詳細記錄。[42]

由上可見,嚴格來說,近代日本人對釣魚島信息的認知,很大程度上是來源于西方地圖的標注,日本現(xiàn)在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使用的名稱為“尖閣列島”。“尖閣列島”源于英文名稱Pinnacle Islands,然而,Pinnacle Islands原指臺灣東北部的花瓶山,是西方人誤將其認為是釣魚島了?;氖?,日本人又陰錯陽差地以訛傳訛,還以為自己“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這說明無論日本人還是西方人,他們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認知無論如何也繞不開中國人的命名標識。釣魚島一直以來都是貼著中國領(lǐng)土的標簽的。

六、結(jié) 論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證明清代從中央朝廷到地方政府皆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行使了主權(quán)領(lǐng)有和行政管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無論從自然地理還是行政管理層面,都毫無疑問是臺灣的附屬島嶼。

第一,釣魚島是清代高級官員巡臺御史巡查、管轄的范圍。從首任巡臺御史黃叔璥開始即將釣魚島列為海防巡查的區(qū)域范疇,并為此后的臺灣地方官員所繼承,成為臺灣海防地理的重要組成部分。[43]

第二,是清代官修志書中的領(lǐng)土范圍。從代表政府意志的臺灣地方府、縣、廳志等,到清代臺灣官員在任期間或離任后撰寫的帶有官方色彩的報告、筆記、圖錄等,都深刻表明釣魚島在清代官員視野中是臺灣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三,是國家地圖中的地理坐標。一般認為,國家地圖是代表官方意志的核心證據(jù),是顯示國家領(lǐng)土主權(quán)的標志性證據(jù)。清代重要的官修地圖《坤輿全圖》《大清一統(tǒng)輿圖》等皆明白無誤地標示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領(lǐng)土,是臺灣的附屬島嶼。

第四,是冊封使出使琉球的航海坐標與中琉海域分界線。謝必震教授認為:“福建通琉球的航路在明代以前就形成了,中國人在這條航路上發(fā)現(xiàn)了釣魚島、命名了釣魚島的客觀歷史遠在明代以前?!盵44]在許多冊封使的著錄中,明確記載了赤尾嶼與姑米山(今久米島)間為中琉疆域分界,這是不爭的事實。

第五,是閩臺漁民的傳統(tǒng)漁場。釣魚島周圍海域漁業(yè)資源豐富,歷史上,閩臺漁民曾在釣魚島附近海域出海捕魚,是漳、泉籍漁民的漁場。這種民間的漁業(yè)生產(chǎn)活動,也證明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為中國領(lǐng)土,具有民事法的效力。

第六,是國際海圖和航海針路中的常識性標繪,為國際航海所認可。在眾多涉及釣魚島的西方航海地圖、針路海道表中,皆明確地將釣魚列島標繪為中國的領(lǐng)土和臺灣的附屬島嶼,這是當時國際社會共同認可的常識。可以從第三方文獻的角度證明釣魚島主權(quán)在我中國。

綜上可見,清代中國對釣魚島是實施了有效控制和行政管轄的,日本所謂的“基本見解”完全是歪曲事實、顛倒是非的錯誤言論。不管從什么角度來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都是作為臺灣的附屬島嶼,受到中國政府長期而有效的統(tǒng)治。

根據(jù)《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規(guī)定,日本必須嚴格遵守投降條約,放棄他們通過《馬關(guān)條約》在中國攫取的一切權(quán)利。[45]《馬關(guān)條約》割占的“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自然包括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證據(jù)確鑿[46],在事實面前,日本人的一切狡辯都將是徒勞的。

循著清政府對釣魚島列嶼實施有效控制和行政管轄的鏈環(huán),《馬關(guān)條約》規(guī)定的日本割占“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自然包括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在二戰(zhàn)后,根據(jù)戰(zhàn)勝國對戰(zhàn)后和平秩序的維護,日本必須無條件放棄他們從中國竊取和武力侵占的領(lǐng)土,其中即包括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那么,《舊金山和約》第二條規(guī)定的“日本放棄對臺灣、澎湖之所有權(quán)利、名器與請求權(quán)”。作為臺灣附屬島嶼的釣魚列島,自然也含括其中。如此便形成釣魚島主權(quán)歸屬于中國的完整證據(jù)鏈,鞏固了我們維護國家領(lǐng)土主權(quán)和海洋權(quán)益的法理依據(jù)。

注釋:

[1] 本文所述“中外文獻”,主要為中、西文史料,由于文章主旨等關(guān)系,日本方面的資料則暫不在本文研究范疇內(nèi)。

[2] 日本國駐華大使館網(wǎng)頁,http://www.cn.emb-japan.go.jp/fpolicy/senkaku_2.htm

[3] 吳天穎:《甲午戰(zhàn)前釣魚列嶼歸屬考》,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1994年,第94頁。

[4] 該圖收藏于北京國家圖書館輿圖部,曾在輿圖館進行展覽。此圖為彩印圖,圖中將福建沿海山沙島嶼進行了標繪,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等島嶼皆標于圖中,此圖或是在《籌海圖編·福建沿海山沙圖》基礎(chǔ)上綜合繪制而成。

[5][6] 鄭海麟:《釣魚島列嶼之歷史與法理研究》(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第56,174頁。

[7] (清)黃叔璥:《臺海使槎錄》卷二,“武備”。

[8] “康熙上諭”,另參見李祖基:《清代巡臺御史制度研究》,《臺灣研究集刊》1989年第1期;劉如仲:《巡臺御史的設(shè)立及其歷史作用》,《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91年6月15日印刊。

[9] 鄭海麟:《黃叔璥〈臺海使槎錄〉所記“釣魚臺”及“崇爻之薛波瀾”考》,《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13年4月24日A05版。

[10] (清)范咸編修:《重修臺灣府志》卷二,“海防”;(清)余文儀編修:《續(xù)修臺灣府志》卷之二,“海道”。

[11] (清)魯鼎梅修、王必昌纂輯:《重修臺灣縣志》卷二,“海道”。

[12] (清)薛志亮主修,謝金鑾、鄭兼才合纂:《續(xù)修臺灣縣志》卷一,“山水·海道”。

[13] (清)李元春輯:《臺灣志略》卷一,“地志”。

[14] (清)陳淑均纂、李祺生續(xù)輯:《噶瑪蘭廳志》卷八,“雜識(下)·紀事”。據(jù)修撰者說明,該段資料系引自《臺灣縣志》。

[15] (清)陳壽祺總纂:《重纂福建通志》卷八十六,“海防·各縣沖要·臺灣府·噶瑪蘭廳”。

[16] (清)周懋琦:《全臺圖說》,載《皇朝經(jīng)世文編續(xù)編》卷九十一;又載《臺灣文獻叢刊》,第216種。

[17] 《全臺圖說》標示釣魚島自古就是中國領(lǐng)土,新華網(wǎng),http://news.xinhua08.com/a/20121010/1035954.shtml

[18] (清)黃逢昶:《臺灣生熟番紀事·臺灣生熟番輿地考略》,《臺灣文獻叢刊》,第51種。

[19] (清)羅大春撰:《臺灣海防并開山日記》“附錄二”,《臺灣地勢番情紀略》(方濬頤),載《臺灣文獻叢刊》第308種;又見方濬頤:《二知軒文存》卷二十一。

[20] 參見福建師范大學(xué)閩臺區(qū)域研究中心編:《釣魚島歷史文獻匯編》,2013年5月,未刊稿。

[21] 根據(jù)葡萄牙中國學(xué)院金國平教授的研究,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葡語名字是“Ilha dos Reis Magos(三王島)”,此為16世紀葡萄牙人在東方進行航?;顒訒r對釣魚列島所作的地理標注和命名。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西方的世界地圖中對釣魚列島的標識都是以葡萄牙語為基本標準。參見金國平:《大航海時代中國航線的開辟—兼論葡萄牙史料中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始見年代》,2013講座稿,未刊。在此感謝金國平教授無私提供的資料信息與相關(guān)線索。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歐洲地圖對釣魚島列嶼的認知和標繪還不甚明了,有時候三王島的位置,似乎更靠近琉球的先島諸島,這是我們需加以注意的。

[22]DescripcionDeYslaHermosa,YparteDeLa, “China, Ydela Ysla De”, Manila, 1626. 此圖由金國平先生提供。

[23]Asie, Par N. Sanfon d'Abbeville Geog.du Roy, Auec prnnlege du Roy pour vingt ans, 1650. 此圖由日本古地圖史料出版社重印。

[24] Jos Gommans & Rob van Diessen ed.,GroteAtlasvandeVerenigdeOost-IndischeCompagnie, Uitgeverij Asia Maior, 2010, p.204.

[25] 呂理政、魏德文主編:《經(jīng)緯福爾摩沙:16-19世紀西方繪制臺灣相關(guān)地圖》,臺北:南天書局,2006年,第98-99頁。

[26] 參見廖大珂:《〈琉球諸島圖〉的作者及相關(guān)問題之管見》,《閩商文化研究》2014年第1期。

[27][35] 參見吳巍?。骸稄奈魑膱D籍看西方人對釣魚島認知的演變》,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編:《絲路的延伸:亞洲海洋歷史與文化》,上海:中西書局,2015年,第138,142頁。

[28] 參見徐斌:《徐葆光的〈中山傳信錄〉與釣魚島歷史主權(quán)的考察》,《太平洋學(xué)報》2012年第12期。

[29] 此圖原圖現(xiàn)收藏于法國國家圖書館輿圖部: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département Cartes et plans, GE D-16718。感謝廖大珂教授提供此一重要信息,參見廖大珂:《〈琉球諸島圖〉的作者及相關(guān)問題之管見》,《閩商文化研究》2014年第1期。

[30] 以往學(xué)界普遍認為,《琉球諸島圖》是宋君榮繪制的,即在宋氏將《中山傳信錄》譯為法文,撰著琉球回憶錄的過程中繪制了《琉球諸島圖》,持此觀點的代表性學(xué)者為鞠德源先生(參見鞠德源:《日本國竊土源流·釣魚列嶼主權(quán)辯》,北京:首都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1年,上冊,第364-366頁)。據(jù)廖大珂先生的最新研究,訂正了此一認識。廖大珂教授發(fā)現(xiàn),《國王是中國藩屬的琉球諸島圖》才是宋君榮手繪并寄往巴黎的原稿,《琉球諸島圖》乃是根據(jù)宋君榮原圖而刻制的(參見廖大珂:《〈琉球諸島圖〉的作者及相關(guān)問題之管見》,《閩商文化研究》2014年第1期)。

[31] “Carte d'une partie de la Chine, les Isles Philippines, de la Sonde, Moluques, ... Carte des Indes, de la Chine & des Iles de Sumatra, Java / Indes Orientalis”,該圖由Covens and Mortier公司出版,見http://www.swen.com/item.php?id=15831。

[32] “Asia, plate VI : Japan, Corea, the Monguls, and part of China”, 見http://digitallibrary.usc.edu/cdm/singleitem/collection/p15799coll71/id/302/rec/1。

[33] Second partie de la Carte d'Asie contenant La Chine et Partie de la Tartarie, L'Inde au de la du Gange, les Isles Sumatra, Java, Borneo, Moluques, Philippines, et du Japon, 該圖由Guillaume Delahaye出版,見http://www.davdumsey.com/luna/servlet/detail/RUMSEY~8~1~4417~410006:Seconde-partie-de-la-carte-d-Asie。

[34] 關(guān)于這些地圖用中文名稱(閩南語拼音)標繪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信息來源,廖大珂先生認為由于時間關(guān)系,顯然不是源自《中山傳信錄》法文節(jié)譯本;而是康熙時期測繪全國地圖之總成《皇輿全覽圖》及相關(guān)測繪資料,特別是康熙五十三年(1714)馮秉正、雷孝思等測繪臺灣地圖得到的成果。實際上,這從釣魚島名稱以閩南語拼音表示或可見端倪,當時參與測量的人員助手不乏本地閩南籍人士,而且根據(jù)在華耶穌會士有定期向國內(nèi)母會匯報及將相關(guān)材料寄回國內(nèi)的機制,1714年測繪臺灣地圖形成的成果在地圖完成之后即已傳至歐洲(正如前文所述,在1719年之前,《皇與全覽圖》及其地圖繪測的相關(guān)資料已流入歐洲)。當然,關(guān)于此一論斷尚未發(fā)現(xiàn)直接證據(jù),還有待進一步考證和挖掘資料。

[36] Manoel Pimentel,ArtedeNavegar&RoteirodasViagens, Lisboa, 1746, p.199.

[37] John Purdy,TablesofthePositions,oroftheLatitudesandLongitudesofPlaces,ComposedtoAccompanythe‘OrientalNavigator,’orSailingDirectionsfortheEast-indies,China,Australia, &C.withNotes,ExplanatoryandDescriptive, London: Ridkr and Weed, Litthe Britsin, 1816, p.156.

[38] S. Wells Williams,TheChineseCommercialGuide, fifth edition, Hong Kong: Published by A.Shortrede & Co., 1863, “Appendix”, pp.190-191.

[39] (英)金約翰輯、(美)金楷理、王德均譯:《海道圖說》卷九,清光緒刻本。

[40] 英國海軍海圖官局編、(清)陳壽彭譯:《新譯中國江海險要圖志》,卷十一“臺灣東北諸島”,廣雅書局重印本,1907年,載《臺灣文獻匯刊》,第五輯第九冊,九州出版社&廈門大學(xué)出版社,2004年,第315-317頁。

[41] (日)井上清:《釣魚島的歷史與主權(quán)》,賈俊琪等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年,第89頁。

[42] 這次測量的結(jié)果,由愛德華艦長寫成詳細記錄,于1848年在倫敦出版了Narrative of the Voyage of HMS Samarang During the Years 1843-46, by Captain Sir Edward Balcler, London,1848。這或是世界上最早對釣魚島列嶼所作的一份科學(xué)考察報告。1855年,英國海軍根據(jù)這份記錄制成海圖出版,收入《臺灣與日本間的島嶼及其鄰近海岸》(The Islands Between Formosa and Japan with the Adjacent Coast of China,1855)。又據(jù)鄭海麟教授發(fā)現(xiàn),英國軍艦沙馬朗號在試圖測量臺灣東北的釣魚島列嶼時,還得向當時福建海防官署(即福建布政使和督撫兩院)提交申請文書,也即必須征得中國政府的同意方可。這也清楚地表明清政府對釣魚島諸島有著實效的行政管轄權(quán),隸歸閩臺海防事務(wù)范疇。參見鄭海麟:《關(guān)于英國軍艦申請登陸釣魚臺的幾個問題》,載劉怡芳主編:《東亞新視野—從釣魚臺列嶼展開的討論、對話、解讀》,臺灣釣魚臺光復(fù)會,2013年,第6-15頁。 實際上,上述的《海道圖說》即以英國海軍地圖為藍本,充分表明在國際航海地圖和航路坐標中,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明確無誤地歸屬于中國領(lǐng)土范圍的。日本人自以為“聰明地”從西方海圖中翻譯出來的“尖閣群島”,實際上是西方人對釣魚島列嶼的錯誤記錄及統(tǒng)稱,西方人這些知識也是以中國的命名系統(tǒng)為參照的。

[43] 需要指出的是,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在清代前期海防系統(tǒng)中,基本還是隸屬于福建海防管轄的范疇,因為當時臺灣亦即福建所轄的境界,臺灣防務(wù)是受福建領(lǐng)導(dǎo)的,故而當時釣魚島海防要務(wù)是在繼承有明一代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明代釣魚島可謂非常明確地屬于福建的海防范疇,此不贅述。

[44] 參見謝必震:《閩人與中琉航?!?,(臺北)《故宮文物月刊》,2013年5月,第362期;東南風(fēng):《論釣魚島主權(quán)屬于中國》,載《東南學(xué)術(shù)》2013年第4期。

[45] 有關(guān)《馬關(guān)條約》與釣魚島問題關(guān)系,可參閱張海鵬、李國強:《論〈馬關(guān)條約〉與釣魚島問題》,《人民日報》2013年5月8日;王建朗:《釣魚島是被日本竊取的中國領(lǐng)土》,《人民日報》2013年5月23日。

[46] 雖然日本人一再否認釣魚島列嶼是《馬關(guān)條約》割占的中國領(lǐng)土,妄圖切割釣魚島列嶼與《馬關(guān)條約》的關(guān)系,即認為《馬關(guān)條約》所規(guī)定的清政府割讓的領(lǐng)土并不包括釣魚島;但他們借著甲午戰(zhàn)爭勝利之勢,竊據(jù)釣魚島卻是不爭事實,所以也可視為是戰(zhàn)爭攫取的一個組成部分。日本竊占釣魚島列嶼是與甲午戰(zhàn)爭及《馬關(guān)條約》捆綁在一起的。參見李理著譯:《日本館藏釣魚島文獻考纂》,臺北:海峽學(xué)術(shù)出版社,2013年。

[責任編輯:余言]

中圖分類號:D8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321(2016)01-0005-08

作者簡介:吳巍巍, 男, 福建順昌人, 兩岸關(guān)系和平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福建師范大學(xué)閩臺區(qū)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博士;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釣魚島──臺灣附屬島嶼史實考釋”(14JJD770002);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課題攻關(guān)項目“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主權(quán)歸屬史料編年”(13JZD042)。

收稿日期:2015-11-08

方寶川, 男, 福建莆田人, 兩岸關(guān)系和平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福建師范大學(xué)閩臺區(qū)域研究中心研究員、 博士生導(dǎo)師。

猜你喜歡
清代釣魚島
年初六,中國海警船巡航釣魚島
略論清朝蒙古族“那達慕”概況
清代怎樣整治形形色色的詐騙案
清代典妻習(xí)俗與戶婚制度的競存及原因評析
清代寫真人物略考
淺談清代宮廷樂舞的主要類型
痛惜被賊惦記的釣魚島
用鏡頭還原真實——評紀錄片《釣魚島真相》
日“調(diào)查團”零距離駛近釣魚島
中國警告日本停止在釣魚島滋事
溧水县| 崇礼县| 邵武市| 绥化市| 乐平市| 湘阴县| 壤塘县| 灵山县| 利辛县| 托克托县| 闵行区| 太仆寺旗| 彩票| 揭西县| 靖宇县| 噶尔县| 东阿县| 普兰店市| 泸西县| 鞍山市| 渝北区| 安福县| 晋宁县| 拉萨市| 汉阴县| 沙田区| 澳门| 墨江| 周宁县| 台州市| 黔西| 平塘县| 光泽县| 大名县| 南溪县| 鄂伦春自治旗| 五原县| 察雅县| 海晏县| 大名县| 定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