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素
摘 要:藏族當代著名作家阿來的著名長篇小說《塵埃落定》對夢進行了4處描述,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弗洛伊德認為夢是一種以偽裝形式出現(xiàn)的被壓抑、被抑制的欲望的滿足。借助弗洛伊德的釋夢原理對夢進行解讀,從心理學視角下剖析這篇小說的深層意蘊。
關(guān)鍵詞:塵埃落定;夢;欲望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7-0-01
前言:
阿來,藏族青年作家,一九五九年生于四川省馬爾康縣,2000年,其長篇小說《塵埃落定》榮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阿來成為茅盾文學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
阿來《塵埃落定》的研究論文數(shù)量龐大。自作品問世以來,很多學者分別從人物形象,藏傳佛教文化,女性形象,藝術(shù)創(chuàng)新,傻子形象等視角來解讀這篇小說,但幾乎沒有人用弗洛伊德的釋夢原理來解讀分析此著作。根據(jù)弗洛伊德的研究表明:睡眠狀況希望確立的免除刺激的休息狀況受到了來自三個方面的干擾:睡覺時來自外界的干擾刺激;還沒有終結(jié)的前一天的興趣,這兩種情況都具有相對的偶然性;不可避免的是第三種方式,即沒有被滿足的受壓抑的本能沖動,它們時刻尋求著發(fā)泄的機會。[1]
1、第一次的夢——老麥其土司夢見汪波土司撿走了他戒指上脫落的珊瑚
權(quán)利與財富是老麥其土司的最愛,老麥其土司一生都在追求和捍衛(wèi)這兩樣東西?!皦舻拇碳碓?,完全是一種主觀心靈的運作,通過當天的精神活動將往昔的刺激變得像最近發(fā)生的一樣新鮮?!盵2]“珊瑚”不僅僅指一塊珍貴的“玉石”,更是一種貪婪和欲望,是老麥其土司心目中的“權(quán)利”、“土地”、“金錢”,甚至是“奴隸”。因為老麥其土司視這些為珍寶,為生命之最,故而格外害怕失去,特別是害怕自己的強勁對手——汪波土司。汪波土司對于老麥其土司來說是個巨大危險的存在,汪波土司幾次來犯對麥其土司來說是強大的刺激來源,通過“珊瑚”被搶來側(cè)面反映老麥其土司私欲的膨脹。
2、第二次的夢——翁波意西到一個地方(老麥其土司)開辟教區(qū)前做了象征性的夢
翁波意西是個極具象征性的人物,是智慧的化身,有著淵博的學識和正直的品格。他是格魯巴教派的忠實的追隨者,為弘揚禪宗教旨,帶著師傅的教誨和關(guān)于自己到一個新的地區(qū)弘傳教法的夢想,千里迢迢來到麥其土司的領(lǐng)地,無論是從政治、經(jīng)濟還是文化上都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就算先后兩次被割掉了舌頭,他依然用他先進的理念挑戰(zhàn)老麥其土司至高無上“權(quán)利”的權(quán)威。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夢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夢是愿望的達成。”[3]文章用“做了象征性的夢”讓翁波意西去老麥其土司傳教有了合適的緣由,其實說到底還是翁波意西自己內(nèi)心愿望使然。
3、第三次的夢——傻子二少爺常做“往下掉的夢”
“我”即小說中的“傻子”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物形象?!斑@一向,我常做的夢是往下掉。在夢里往下掉可真是妙不可言。你就那樣掉啊,掉啊,一直往下,沒完沒了,到最后就飛起來了,因為虛空里有風嘛?!薄拔蚁耄似鋵嵤呛ε抡鎸嵉臇|西,不然我就不會大叫著從夢里醒來。”[4]弗洛伊德根據(jù)愿望滿足的方式把夢分為三種:愿望夢、偽裝夢、焦慮夢?!敖箲]夢中所表現(xiàn)的焦慮是由于潛意識愿望的力量太強烈,夢的工作失敗,自我不能克制潛愿望而形成的一種懲罰表現(xiàn)?!盵5]傻子二少爺其實對于土司制度的滅亡是有遇見性的。從罌粟的引入,土司之間的爭斗,邊關(guān)市場的形成,梅毒的廣泛傳播,無一不暗示了土司制度由盛而衰的命運,可是傻子知道,這是他們必然的軌跡。焦慮的他只能通過夢的形式來掩飾自己內(nèi)心的凄苦和無可奈何,結(jié)局就是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故土慢慢消失為一片塵埃。
4、白色的夢——白色石英石、銀子和罌粟
一千多年前祖先中一個人做了個夢,用白色石英石做武器擊敗了當?shù)匾靶U人,麥其家的第一個王誕生以后才有了后續(xù)所有事情的發(fā)生。白色成為了好運的象征。白色石英石可以摩擦成火,白色的銀子有金子的功能,還可以加工成各種飾物。而銀子是導致另一個白色夢幻——罌粟出現(xiàn)的直接導火索。
罌粟的出現(xiàn)伴隨著財富、災難和毀滅。罌粟第一次開遍麥其土司土地的時候,無論是麥其土司、哥哥、家奴、傻子二少爺?shù)榷硷@得極具亢奮,本能的情欲顯露的淋漓盡致。罌粟不僅代表情欲,還是權(quán)利和財富的象征。土司們原先由于道德的約束表面和諧,壓抑在土司之間心底的欲望由于罌粟的出現(xiàn)全面爆發(fā),開戰(zhàn)合理而又自然,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變的貪婪又殘忍,本性與良知蕩然無存。幾乎所有人都沉浸在自己的白色夢幻中無法自拔,這也是他們必然消亡的原因。
結(jié)語:
《塵埃落定》整篇文章對夢的描述雖然不多,但每個中心人物的出現(xiàn)和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都是由夢引起的。本篇著作不僅與夢結(jié)合,還多次提到宗教、喇嘛、神靈,使此小說在空間、時間、人物、風俗、事件等多方面與眾不同,魔幻而又神秘。伴隨著舊的欲望的“落定”,新的“塵埃”卻又悄然升起,我們生命精神的本質(zhì)何嘗又不是茫茫宇宙中的塵埃呢。
注釋: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導論講演新篇[M].程小平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7.17.
[2]弗洛伊德.夢的解析[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8. 82.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M].高覺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62.
[4]塵埃落定.阿來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84.
[5]夜深人不靜——走進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M].劉泉,鳳媛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