緱俊舫
【摘 要】教師在地理課堂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把德育目標和地理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地理教學內容中的辯證思想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以便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關鍵詞】地理學科;德育滲透;策略與方法
教師應充分利用各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審美情趣和真善美的價值觀教育,把德育分化到了每一節(jié)具體的課堂教學中,讓每一位教師都擔負著學生德育的任務,所以只有這樣才能在學校教育中占領德育高地,才能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才能真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每一位受教育者心中,才能使得每一位受教育者真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到教書育人的作用。
1 研究的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意識體系變化對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造成較大沖擊,影響著德育的效果,作為工作在教育教學一線的教師,應該對當前學校德育的現狀再熟悉不過了,一方面學校的德育缺乏系統(tǒng)性;另一方面學科教師在德育的認識上不夠,弱化了學科教育的功能,在學科教學中沒能很好的滲透德育。再加上社會上道德滑坡和誠信缺失現象的頻頻出現給我們的教育敲響了警鐘,我們的德育教育沒有到位,加強德育教育刻不容緩。
2 地理課堂有效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2.1 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羅素說“美和道德是親姐妹”?,F在的初高中生甚至小學生受多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在儀容儀表、言談舉止等方面出現了與中學生行為習慣極不相稱的現象:奇裝異服、佩戴首飾、打架抽煙、臟話連篇、談情說愛等等。表面看是學生缺乏正確的價值觀,美丑不分、善惡不明,究其原因實質是我們教育引導不到位造成的。首先要加強理論學習,搞清楚學科教學中德育的特點,然后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尋找德育的生長點和著力點,通過具體的教學活動來實施德育滲透,然后歸納總結德育滲透的策略與方法,形成可操作的結題報告。地理數學作為一門系統(tǒng)的自然科學,它本是蘊含著對立統(tǒng)一、事物之間普遍聯(lián)系、發(fā)展變化等辯證法思想。學生看待問題往往比較片面,要使學生逐步明確要為國家富強、人民富裕而努力學習,陶冶他們的情操,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使學生人格得到完善,人性得以升華。
2.2 利用教材資源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另一方面對所實驗的班級學生跟蹤調查,通過問卷、走訪及觀察等方法了解學科教學滲透德育后對學生思想境界、行為習慣、道德情操等各方面的變化,寫出調查報告。只要充分把握學科特點和德育生長點,在具體的地理教學中有意識有針對性滲透德育,把德育目標和具體的數學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把德育分化到了每一節(jié)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每門學科都起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要作用,而又有自身特點。每個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之處正好是德育的著力點和生長點,所以完全可以將德育滲透到學科教育之中。德育滲透是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合格人才的內在動力,在專業(yè)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不僅對學生全面正確地認識事物,獲得真知產生作用,而且對學生增強事業(yè)心和責任感、提高非智力因素產生積極作用。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僅在于傳授本領,更重要的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有機地插入愛國主義素材,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yǎng)頑強刻苦的意志品質,完善學生的人格品質,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懷,堅決抵制目前的一些不正之風。
2.3 注重品德教育,重視和睦家庭的建立
這方面家長言傳身教尤為重要,作為家長要給孩子塑造一個對家庭負責、對人生負責的學習榜樣,影響和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沐浴在和諧、文明、健康、寬松的家庭氣氛中,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只有當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們的教育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長信任孩子、賞識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包括點滴進步和失敗,讓孩子感到家長永遠是他的后盾。學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及時反饋,找出差距,真正使學校和家庭有機結合,產生強大的教育合力。學生健康的成長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結果。重視家庭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每個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不一樣,個性的形成也有差異。在成長過程中要不斷總結,因材施教,創(chuàng)造出適合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每一個家長都必須認真面對、深入探討的一個課題。
2.4 對學生進行民族自豪感教育
愛祖國,是每個民族的靈魂。愛社會主義祖國,是中國人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情感。只要我們認真的挖掘教材,德育素材比比皆是,教學中蘊含著無窮無盡的美,地理教學要義無反顧的承擔起學生審美情趣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針對每一個“美”的“閃光點”,我們都要引導學生欣賞、體會、感悟;同時也要明確的告訴學生美和丑是相對的,欣賞和感悟美的對象也是相對的。只要我們耐心細致的教育學生去感知美、去踐行美,我們一定能夠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情趣和價值觀。
2.5 融德育于課堂,不能喧賓奪主
地理是一門非常嚴謹的科學,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德育,首先要保證知識的科學性和完整性,避免牽強附會,德育滲透要注意課堂的完整性,融德育于課堂,不能喧賓奪主,要嚴格遵循課標的要求,寓德育于知識性和趣味性之中,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這樣,才能把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搞得生動活潑,富有吸引力,才能把德育和地理教學融為一體。通過研究可知地理教學中德育滲透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讓每一位教師都擔負著學生德育的任務,使他們根據所教學科的特點進行高效教育、引導、熏陶,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道德品質也得到提升,最終達到全方位、立體式的全員育人目的。
總之,將德育有效的滲透于地理學科教學是對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很好地補充,通過這樣的滲透于分化結合,德育與地理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緊密了,把學生感覺枯燥無味的德育說教通過不同學科的自身特點溶解于課堂教學之中,使之起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責任編輯: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