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小妹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過一種蔬菜,它長得極像秋葵,身形卻比秋葵小巧,周身一層茸茸的纖維毛,甚是可愛,據(jù)其外形人們稱之為“毛秋葵”。坊間傳言這毛秋葵頗具營養(yǎng)功效,因此即使市場售價略貴,達(dá)到十幾二十元一斤,也常被好嘗一口鮮的消費者搶購一空。
毛秋葵的學(xué)名為黃秋葵,是一種喜溫的植物。雖名為黃秋葵,但周身是綠色。黃秋葵廣泛分布于祖國各地,由于根系不發(fā)達(dá),耐熱、耐旱的習(xí)性使其不需要經(jīng)常灌溉,只要陽光充足,光照時間長就可保證其開花結(jié)果。歐洲不少國家將黃秋葵列入21世紀(jì)最佳綠色食品名錄中,并作為運動員的首選蔬菜,其營養(yǎng)價值可見一斑。
黃秋葵果實中含有豐富的黏液蛋白,主要成分是果膠、黏性糖蛋白,是由阿拉伯糖、半乳糖等組成的多糖和蛋白質(zhì)形成的一種特殊物質(zhì),賦予了黃秋葵獨特的口味,充分咀嚼后絲絲的柔滑果膠,能令人唇齒間倍感溫潤清新。越嫩的果實,其中蛋白質(zhì)、多糖和黃酮的含量也越多,并且會隨著果實的老化而遞減。因此,黃秋葵還是嫩的好。
黃秋葵的種子是寶中寶,成熟后的黃秋葵種子可用于提煉食用油,其中含有的亞油酸高達(dá)30.8%,油酸23.8%,棕櫚酸30.6%,還有豆蔻酸、花生酸以及棕櫚油酸等,其香味程度遠(yuǎn)超花生油。從油脂的組成上來說,黃秋葵籽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配比,接近人體對油脂需要的黃金比例,并且油脂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礦物質(zhì)等。因此,黃秋葵籽油是適合于逢年過節(jié)贈送親友的高檔、營養(yǎng)植物油。
黃秋葵的花,顏色類似于迎春花的黃,根部呈現(xiàn)淡淡的紅色。因是雌雄同花授粉的品種,花開時間較短,一天就自動閉合,可有效保持花朵原生態(tài)的營養(yǎng)成分。黃秋葵花富含果膠,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E三種抗氧化成分,以及鈣、鐵、硒等礦物元素。鮮黃秋葵花泡水后,一朵花可以占滿整個玻璃杯,清香四溢,花瓣在泛著淡淡黃色的清水中輕柔浮動,入口清淡的花香也同時挑逗著我們的味覺和嗅覺。但是鮮黃秋葵花的保存時間很短,采摘之后3小時顏色就會逐漸變紅,失去新鮮的形態(tài)和鮮香。將其低溫烘制成花茶可以作為傳統(tǒng)茶葉的替代品。
【食用建議】
黃秋葵最為簡便、最富營養(yǎng)的食用方法是清蒸。焯水后劈開成兩半,倒入生抽、香油等調(diào)制的醬汁,加上少許蔥絲就可制成清淡且能保留其原味的清蒸黃秋葵。如嫌單調(diào)乏味,不妨試試以下菜品。
湯菜,保留原味。制作湯菜時可將黃秋葵切小段,五角星形狀中間有顆顆飽滿的籽粒點綴,湯品顏色和搭配都因黃秋葵小段更鮮亮。由于黃秋葵中的食用膠含量豐富,可以使湯汁更濃稠,口感更飽滿。
炒制,豐富味蕾。切段后的黃秋葵段可以與蝦球、雞蛋或雞肉等搭配炒制,黏液蛋白可以有效鎖住肉蛋的鮮味,二者相互交融,彼此配合,可令人口齒留香。黃秋葵炒制入菜,需先經(jīng)焯燙,焯水時間需比葉菜類時間略微延長,保證內(nèi)部籽粒半熟。除炒菜之外還可制作拌面的鹵,與西紅柿雞蛋同炒,紅中帶綠,色彩更加豐富。
煎炸,滿足食欲。清淡飲食后腸胃難免缺油,煎炸黃秋葵,不僅滿足口腹之欲,還能避免“上火”的后遺癥。黃秋葵去蒂清洗干凈,用雞蛋液、面粉、鹽和油混合制成的面糊裹勻,放入溫油中炸至表皮金黃,即可蘸取椒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