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紅琳
中圖分類號:B84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029-0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四下智慧廣場P89-90。
教學目標:
1、經歷集合圖的產生過程,能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重疊問題,突出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2、經歷探究的過程,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學習、發(fā)展,體驗重疊問題建模的過程,并初步感知數學的嚴密邏輯。
3、在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的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體會集合的有關思想方法,并能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有重復時,應從和中減去重復部分。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明確重疊
師:我們記錄了三年級一班同學參加實踐活動的情況:
小記者:一共6人 小交警:一共5人
如要求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你會解決嗎?
預設:6+5=11(人)
談話:實際情況是這樣嗎?我們仔細觀察:
預設:6+5-2=9(人)
二、深入探究、建立模型
1、組織比賽,制造矛盾
談話:老師為每組同桌準備了一個磁力板,上面有隊員名單和各隊員的名牌。比賽在同桌兩人之間進行。游戲規(guī)則是:
(1)左邊同學是小記者隊的隊長,右邊同學是小交警隊的隊長。
(2)每個隊長根據隊員名單搶各自隊員的名牌。
(3)把搶到的名牌按名單的順序擺在磁力板上,搶齊名牌的同學獲勝。
讀懂規(guī)則了嗎?開始比賽。
2、分析游戲結果
師:誰搶到了所有的名牌?
你們是怎樣贏得比賽的?
有同位比出了勝負,其他同位呢?
沒比出勝負的小組各自搶到了幾張名牌?少了誰?為什么會這樣呢?
預設:有2個同學既參加了小記者隊又參加了小交警隊,而名牌只有一個,如果讓小記者隊長搶走,交警隊長這里就少了,如果讓小交警隊長先搶走了,小記者隊這邊就少了。
師:剛才贏的同學為什么會搶到所有的名牌?
師:有沒有辦法讓兩個同學都贏呢?
引導:這2張名牌擺在哪里能讓兩個人都滿意?同桌兩人在磁力板上擺擺試試。
3、小組合作,解決雙贏方案
全班交流,說說你們怎樣想的?
預設:擺在中間,從這小記者這邊看,是小記者隊的隊員,從小交警這邊看,是小交警隊的隊員。
4、數形結合,說圖明理。
結合實物投影進行
師:指一指哪些是小記者隊的隊員?哪些是小交警隊的隊員?請拿起彩筆,把參加小記者隊的同學全部圈在一起,再把參加小交警隊的同學也圈在一起,讓別人一眼看出哪些是小記者隊的,哪些是小交警隊的。
請同位兩人再次合作,在磁力板上用彩筆畫一畫。
同位合作,教師巡視。
學生作品展示,并說出想法。
預設:紅圈表示小記者隊的,綠圈表示小交警隊的。
師:真是好辦法!一目了然,雖然我們用不同的圖,但是都表示出了相同的意思,老師也畫了一幅圖,一起來看看。
PPT展示:參加小記者的6人,用一個紅色的圓圈來表示;參加小交警的5人,用一個綠色的圓圈表示;中間交叉的部分表示兩項活動都參加的有2人,和大家畫的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師:從這幅圖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預設: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人分為了3部分,一種是只參加小記者的,一種是兩項活動都參加的,一種是只參加小交警的。
談話:剛才我們畫的這幅圖有自己的名字,叫韋恩圖,是英國數學家約翰.韋恩在1881年發(fā)現(xiàn)的,為了紀念他的發(fā)現(xiàn),人們就以他的名字來命名。
5、列式計算,解決問題
師:請大家根據韋恩圖列式計算,算出參加實踐活動的總人數。
預設:方法1:6+5-2=9(人) 方法2:6-2+5=9(人)
方法3:6+(5-2)=9(人) 方法4:6-2=4(人)5-2=3(人)4+3+2=7(人)
師:6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為什么要減2?
總結:當有2人重復參加兩項活動時,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總人數就是9人。
師:我們用不同的算法得出參加實踐活動的一共有9人,這些方法中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呢?
預設:都要減2。
6、歸納總結 提煉方法
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總人數還可能是多少人?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要知道什么?
PPT:韋恩圖發(fā)生了變化,超鏈接:
當重復參加兩項活動的有1人時,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總人數是:6+5-1=10(人)
以此類推,當重復參加兩項活動的有2人、3人、4人、5人時,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總人數是:9人、8人、7人、6人。
師:這里的韋恩圖,沒有寫一個個的姓名,而是用三角符號來表示,你感覺怎樣?
小結:我們來回顧這個過程,在研究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總人數時,都是怎樣解決的?
預設:我們都是從和里減去重復的部分
追問:為什么要減去重復的部分?
預設:因為這部分同學,既參加了小記者的活動,又參加了小交警的活動,兩部分相加時,被重復計算了兩次,所以要從和中減掉。
師:今天我們研究的數學問題,就是重疊問題。在研究重疊問題時,韋恩圖幫了我們的大忙,我們一起來了解韋恩圖,播放微視頻。
三、拓展應用、形成技能
1、三年級二班參加藝術節(jié)比賽的同學一共有多少人?
談話:現(xiàn)在的韋恩圖里,連符號都不出現(xiàn)了,直接出現(xiàn)各部分的數量,就變得更簡單了,咱們同學能看懂嗎?
學生獨立解決,全班交流,訂正。
2、井有多深?
提問:什么叫接頭處嗎?
學生獨立計算,全班交流。
3、三年級一班同學一共有45人,在班級飲食調查中發(fā)現(xiàn),喜歡吃蔬菜的同學有14人,喜歡肉食的同學有26人,既喜歡吃肉食又喜歡吃蔬菜的同學有10人,兩樣都不喜歡的有15人。
談話:我們一起先用畫圖理解,紅色部分表示什么意思?藍色部分表示什么意思?黃色部分呢?兩樣都不喜歡的同學在哪里?你是屬于哪部分里的?你想對這些同學說點什么?
四、全課總結、回顧整理
談話: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了重疊問題,先根據同學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情況,提出了問題;然后一起玩了搶名牌的游戲,學習韋恩圖;接下來找到了解決重疊問題的規(guī)律和方法;最后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加深了對重疊問題的理解。
師:你有什么收獲?
(作者單位:山東青島市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