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梁靜,賈娜娜
(新疆廣播電視大學遠程教育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49)
新疆四縣農村剩余勞動力非學歷教育意愿分析*
張凱,梁靜,賈娜娜
(新疆廣播電視大學遠程教育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49)
通過對新疆富蘊縣、和靜縣、呼圖壁縣、鄯善縣4縣的實地調查,基于問卷整理數(shù)據(jù),構建二元Logistic模型,對農村剩余勞動力非學歷教育意愿進行分析,從而得出影響4縣農村剩余勞動力非學歷教育意愿變化的主要因素,進而為完善新疆農村剩余勞動力非學歷教育路徑明確著力點和落腳點。
非學歷教育;農村剩余勞動力;Logistic模型;新疆
本研究在前期調研報告“關于新疆農村非學歷教育現(xiàn)狀的調研報告[1]”基礎上,綜合考慮“地域差別(以天山山脈為分界線將新疆分為南疆、北疆、東疆)”和“非學歷教育開展現(xiàn)狀”兩方面因素,選取和靜縣(南疆)、呼圖壁縣(北疆)、富蘊縣(北疆)、鄯善縣(東疆)4個縣進行重點調研分析。
本研究數(shù)據(jù)來源于對新疆富蘊縣、和靜縣、呼圖壁縣、鄯善縣4個縣的問卷調查。調研采取面談交流和問卷形式收集信息,共發(fā)放問卷800份,其中有效問卷768份,有效率96%,數(shù)據(jù)可信度較高。調查內容包括個人特征(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家庭特征(包括家庭人口數(shù)、月均生活支出、家庭收入),接受非學歷教育的意愿,政府行為(意愿支持力度、非學歷教育項目的開設、非學歷教育項目設施配備、非學歷教育宣傳)等方面。
在受訪的農村剩余勞動力中,不愿意接受非學歷教育的576人,占總人數(shù)的75%,愿意接受非學歷教育的192人,占總人數(shù)的25%,說明這4縣農村剩余勞動力愿意參加非學歷教育的意愿不強。其它變量,如受訪對象中,中老年占比較大,40歲以上532人,占總人數(shù)的69.27%;該年齡段人群更加關注家庭收入支出比例,需要承擔更多家庭責任,因而對就業(yè)訴求更高。樣本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樣本基本情況
2.1計量模型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為農村剩余勞動力對非學歷教育培訓的意愿,包含“愿意”和“不愿意”2種情況,為二元選擇變量,故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進行分析。模型具體形式為:
(1)式中,表示第個勞動力愿意進行非學歷教育的概率,表示第個勞動力進行非學歷教育意愿的影響因素。計量模型中各影響因素的含義、基本特征及預期作用方向見表2。
表2 變量基本特征及預期作用方向
表3 剩余勞動力非學歷教育意愿的模型估計結果
2.2指標說明
計量模型的解釋變量()具體包括:(1)個人特征,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和非學歷教育認知;(2)家庭特征,包括家庭的總人口數(shù)、月均生活支出、期望收入;(3)政府行為,包括意愿支持力度、非學歷教育宣傳、非學歷教育項目的開設和非學歷教育項目設施配備,用來衡量政府行為對于勞動力進行非學歷教育意愿的影響;(4)地區(qū)虛擬變量,以衡量地區(qū)勞動力轉移條件、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等差異對于勞動力進行非學歷教育意愿的影響。
利用STATA12.0軟件對768個樣本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多元回歸,具體結果見表3。
總體而言,模型的估計結果較理想。從模型的總體擬合優(yōu)度來看,Logistic模型的似然比卡方檢驗值達到了63.48,在1%的水平上模型系數(shù)聯(lián)合顯著異為零。因此,總體上該模型能較好地用于分析勞動力非學歷教育意愿的影響因素。此外,作為參照,同時列出OLS模型的估計結果,模型估計的各變量系數(shù)大小、符號及顯著性水平都與Logistic模型的估計結果高度一致,因此下文將依據(jù)Logistic模型的估計結果進行分析。Logistic模型中,我們所關心的變量期望收入、非學歷教育項目的開設影響顯著;其中,期望收入和非學歷教育項目的開設與勞動力進行非學歷教育意愿呈顯著的正向關系,與預期一致。而意愿支持力度、非學歷教育宣傳活動和非學歷教育項目設施配備對勞動力進行非學歷教育意愿并未產(chǎn)生顯著的影響。
3.1個人及家庭特征變量
與預期一致,受教育程度每提升一個層次,勞動力進行非學歷教育意愿會顯著增加,表明提升農牧民的文化水平,有助于提高勞動力進行非學歷教育意愿的主動性。家庭總人口每增加一人,勞動力進行非學歷教育意愿會顯著提升,這與被調查對象多數(shù)為40歲及以上勞動力密不可分,他們需要承擔更多家庭責任,是家庭經(jīng)濟的主要收入者,因而家庭人口數(shù)的增加,使得勞動力進行非學歷教育意愿增強。期望收入越高,對于生活消費和高質量生活憧憬越明顯。增加非農收入是提升農牧民生活質量的關鍵,而掌握一門技能是再就業(yè)的核心,因而期望收入與勞動力進行非學歷教育意愿呈顯著的正向關系(與預期一致)??傊?,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家庭人口的增加及期望收入的上升,均使得勞動力進行非學歷教育意愿顯著上升。
3.2政府行為變量
意愿支持力度和非學歷教育宣傳活動對勞動力進行非學歷教育意愿的方向雖然與預期一致,但影響并不顯著??赡茉蚴牵赫o予的支持力度越大,說明其越發(fā)地認識到:勞動力素質(文化素質、科技素質、經(jīng)營管理素質)的高低與再就業(yè)機會的大小間是正相關的。勞動力本身希望政府給予支持,但也因積極性未被充分調動,致使他們對這些宣傳活動的重視程度不夠。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政府對非學歷教育開展的宣傳活動并不多,多在特定時間段(如:科技之冬、科技之夏、春耕前夕、秋收前夕等時間段)以拉橫幅、發(fā)傳單、刷墻體廣告及發(fā)送公益性短信(常被當作垃圾短信)等形式進行宣傳。
非學歷教育項目的開設與勞動力進行非學歷教育意愿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達到1%的顯著性水平,這與調查過程中勞動力對非學歷教育項目的“開展形式”及“材料呈現(xiàn)形式”的關心程度密不可分。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從已開展的非學歷教育項目形式看,多采用“集中式”形式,但該形式在時空方面缺乏靈活性。從材料呈現(xiàn)形式看,多數(shù)情況是教師將材料內容講解展示給學員,而非發(fā)放給學員;少數(shù)非學歷項目為學員發(fā)放了文字、圖片材料。
非學歷教育項目設施配備未顯著影響勞動力進行非學歷教育意愿。本項目從“農業(yè)技術培訓”和“再就業(yè)實用技術培訓”2個方面研究非學歷教育?!巴ㄟ^對全疆67個縣的調研,將農業(yè)技術培訓歸納為:植物種植技術培訓、動物養(yǎng)殖技術培訓、動植物病蟲害檢測及防治技術培訓、農機器具培訓及其它項目培訓5類;將再就業(yè)實用技術培訓歸納為:電焊技術、編織技術、家政服務、餐飲服務、建筑裝飾、工程機械、創(chuàng)業(yè)知識、電工、旅游服務、礦業(yè)、家電維修、民間藝術、計算機技能及其它項目14類[1]”。4個典型縣開展的非學歷教育項目及設備的配備情況與全疆類似。對農業(yè)技術培訓項目來說,多數(shù)農戶家中配備有相應的農機器具,因而非學歷教育項目組織方僅需進行純理論或在田間地頭實地指導即可。對再就業(yè)實用技術培訓項目來說,組織方以當?shù)芈殬I(yè)技術培訓學校、合作社及政府為主,多數(shù)學習者是為了掌握技術,到相應企業(yè)打工;少數(shù)學習者是為了自主創(chuàng)業(yè)而參加非學歷教育,因而設施配備幾乎不會影響他們進行非學歷教育的意愿。
3.3地區(qū)虛擬變量
與其它三縣相比,富蘊縣的勞動力進行非學歷教育意愿較強,在1%的水平上顯著。在所調研縣中,富蘊縣并不是經(jīng)濟實力最強縣,但其企業(yè)數(shù)是最多的,(企業(yè)數(shù))也是最穩(wěn)定的。這恰說明,富蘊縣近年來引進金昊鐵業(yè)、廣匯集團、凱禹源集團帶動和引導了當?shù)貏趧恿Φ霓D移。數(shù)據(jù)也表明,勞務收入年均增長88.56%。更多動工需求、更寬就業(yè)途徑、更高就業(yè)收入、更需就業(yè)技能,促使(富蘊縣相比其它三縣而言)其勞動力進行非學歷教育意愿更加強烈。
在新疆開展針對農牧民的非學歷教育,重點是技能培訓。同時,培訓項目的開設不僅要緊密聯(lián)系當?shù)鼐蜆I(yè)動向,更要關注勞動力培訓效果。
提升農牧民培訓效果,建議從完善“培訓形式”和“培訓材料呈現(xiàn)形式”兩方面入手:(1)培訓形式多樣化。目前的培訓形式不能完全滿足學習者的需要,主要表現(xiàn)為培訓地點和培訓時間不具備靈活性。針對農牧民的非學歷教育以集中培訓形式為主,難免會出現(xiàn)因距離問題而導致的交通不便和時間的浪費。學習者時間的碎片化,集中學習時間的統(tǒng)一化,兩者勢必會產(chǎn)生矛盾。同時,非學歷教育培訓效果不僅與培訓項目本身有關,而且與農牧民的文化素質成正比關系,即文化素質越高,接受程度越強;反之,接受程度越低。因而在開展針對農牧民的非學歷教育時,應當考慮他們的接受程度。在授課時間、地點、形式上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如:運用遠程教育開展針對農牧民的非學歷教育。(2)培訓材料多樣化。在針對農牧民的各類非學歷教育培訓中,多數(shù)情況是培訓教師將材料內容講解展示給學員,而非發(fā)放給學員;少數(shù)培訓為學員發(fā)放了文字、圖片材料。而將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四類材料有機結合,運用到針對農牧民的非學歷教育中,也是提升效果的關鍵。
[1]張凱,梁靜,馬永仁.關于新疆農村非學歷教育現(xiàn)狀的調研報告[J].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3):14.
2016—09—27
國家開放大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4—2015年度青年課題“以電大系統(tǒng)為支撐發(fā)展新疆農村非學歷教育的研究”,項目編號:G14A4303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