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丹東,胡冰野
(1.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2.貴州省生化工程中心,貴州 貴陽 550025)
家畜止痢散抑菌和鎮(zhèn)痛活性研究
保丹東1,胡冰野2
(1.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2.貴州省生化工程中心,貴州 貴陽 550025)
為了研究止痢散抑菌和鎮(zhèn)痛的藥理學作用,采用二倍稀釋法、熱板刺激、冰醋酸刺激小鼠扭體等方法研究止痢散的抑菌及鎮(zhèn)痛作用。抑菌結(jié)果顯示,止痢散最小抑菌濃度(MIC)為0.312 5 mg/mL,止痢散對于金黃色葡萄球菌的MBC為0.625 0 mg/mL,對于大腸桿菌的MBC為0.937 5 mg/mL。熱板刺激結(jié)果顯示,與給藥前相比:止痢散低、中、高劑量組在給藥后30 min痛閾值極顯著減少(P<0.01),在給藥后1 h止痢散低、高劑量組痛閾值顯著減少(P<0.05)。冰醋酸刺激小鼠扭體結(jié)果顯示,與空白對照組相比:陽性組小鼠扭體次數(shù)極顯著減少(P<0.01),止痢散低劑量小鼠扭體次數(shù)極顯著減少(P<0.01);與陽性組相比:各試驗組小鼠扭體次數(shù)極顯著增加(P<0.01)。結(jié)論:止痢散具有抑菌、鎮(zhèn)痛作用;抑菌作用明顯,鎮(zhèn)痛作用不明顯。
止痢散;抑菌;鎮(zhèn)痛;痛閾值
多葉勾兒茶,為鼠李科勾兒茶屬下的一個變種。產(chǎn)陜西、甘肅、四川、貴州、云南、廣西,常生于山地灌叢或林中,海拔300~1 900 m有祛風利濕,活血祛痛,止咳化痰等功效,具有一定抗菌、抗炎作用。地榆,薔薇科地榆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紡錘形粗壯跟,短柄小葉,紫紅色花瓣,果實包藏萼筒內(nèi)。地偷抗菌作用體外試驗表明地榆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生長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較強[1]。此外地榆還具有鎮(zhèn)痛作用,典籍記載如下《本經(jīng)》:“主婦人乳痓痛,七傷,帶下病,止痛,除惡肉,止汗,療金瘡。”《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治胃痛,胃腸出血。”烏藥,雙子葉植物綱,毛茛目山胡椒屬,主要含有揮發(fā)油,異吡喹酮類生物堿,用于溫中散寒,順氣止痛。烏藥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烏藥葉也有鎮(zhèn)痛作用:局部涂用可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huán)加快、緩解復合肌肉痙攣性疼痛作用。最近報道[2]烏藥、醋制烏藥的水提液和醇提液具有鎮(zhèn)痛作用。動物新獸藥止痢散主要組成是多葉勾兒茶輔以地榆、烏藥等中草藥組合的新復方中藥制劑。本實驗以此組方作為實驗抑菌、鎮(zhèn)痛對象,通過對動物止痢散進行抑菌、鎮(zhèn)痛等藥效學實驗研究,為臨床運用提供理論基礎(chǔ)。
1.1 實驗材料
1.1.1 實驗動物 SPF級昆明小白鼠,體重20±2 g,購自解放軍第三軍醫(yī)大學實驗動物中心(動物許可證號:SCXK(渝)2012-0003),在貴州大學貴州省生化工程中心SPF級動物實驗室(動物使用許可證號:SYXK(黔)2013-0001)飼養(yǎng),試驗過程中對動物的處理方法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shù)部頒發(fā)的《關(guān)于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2006)》的規(guī)定。
1.1.2 實驗試劑 止痢散原藥、多葉勾兒茶、地榆、烏藥(均由貴州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畜牧獸醫(yī)研究所提供);冰醋酸(安徽深藍醫(y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阿司匹林(上海穎心實驗設(shè)備有限公司,批號:100113);生理鹽水(北京科友佳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營養(yǎng)瓊脂(上海博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140316);10%胰酪胨大豆肉湯(廣東環(huán)凱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3101010)。
1.1.3 藥物保存 止痢散高劑量組按止痢散原藥100 g+ 100 mL雙蒸水稀釋,止痢散中劑量組:按止痢散原藥100 g+200 mL雙蒸水稀釋,止痢散低劑量組按止痢散原藥100 g+900 mL雙蒸水稀釋;止痢散、多葉勾兒茶、地榆、烏藥等藥物均置于4攝氏度冰箱保存,使用時水浴加熱到25攝氏度。
1.1.4 實驗儀器 熱板測痛儀、RE-52旋轉(zhuǎn)蒸發(fā)器(上海生化儀器廠);SBH-IIIA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鄭州長城科工貿(mào)有限公司);電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天平儀器廠);KQ3200電熱恒溫水浴鍋(北京醫(yī)療設(shè)備廠);LS-B75立式壓力蒸汽滅菌器(江陰濱江醫(yī)療設(shè)備廠);DHG-9230A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精宏實驗設(shè)備有限公司);HH-B11-360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上海躍進醫(yī)療器械廠);SW-CJ-1D型單人凈化工作臺(蘇州凈化設(shè)備有限公司)等。
1.2 實驗方法
1.2.1 止痢散的抑菌作用 止痢散的準備:將止痢散(1.25 g/mL)原藥采用高壓滅菌。
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標準菌液準備,菌液準備主要包括復壯與計數(shù),操作過程全部在超凈工作臺內(nèi)進行。
(1)將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菌種接種于10% NaCl胰酪胨大豆肉湯培養(yǎng)基中,37 ℃下在恒溫培養(yǎng)箱靜置培養(yǎng)24 h。
(2)移液槍吸取1 mL菌液用滅菌生理鹽水進行十倍梯度稀釋,稀釋8個梯度,每個梯度吸取100 μL于營養(yǎng)瓊脂平板上,用L棒輕輕攤勻,培養(yǎng)24 h,進行菌落計數(shù)。
(3)通過計算,選出每毫升菌液的活細菌數(shù)量級為108/mL的菌液保存待用。本實驗所選出每毫升菌液的活細菌數(shù)為3.08×108/mL(原菌液稀釋五倍)。
最小抑菌濃度(MIC)的測定:采用試管二倍稀釋法測定最小抑菌濃度(MIC)(此試驗需在無菌操作臺上進行,具體操作如下:
① 取無菌10 mL小試管18支平均分成2組,每管中加入10% NaCl胰酪胨大豆肉湯培養(yǎng)基1 mL,在第1支試管中加止痢散1 ml,用微量移液器混勻,吸取混勻液1 mL至第2管混勻,依次到第7管,再從第7管吸出1 ml混合液棄之,第8管(加大腸菌菌液不加中藥)做陽性對照,第9管做陰性對照(加中藥不加菌液),第10到第18支試管除第16支所加菌液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外,其他處理同第1到8支。此時1到7號管、9到15號管內(nèi)藥液的濃度分別相當于0.625 0 mg/mL、0.312 5 mg/mL、0.156 3 mg/mL、0.078 1 mg/mL、0.039 1 mg/Ml、0.019 5 mg/mL、0.009 8 mg/mL生藥濃度。
② 分別向各組的1至8號試管中加入0.1 mL大腸桿菌菌液、10至17號試管中加入0.1 mL大腸桿菌菌液,第9、第18支試管中加入0.1 mL普通肉湯培養(yǎng)基。
③ 將各組1至18號試管置于37 ℃條件下培養(yǎng)18 h,觀察并記錄結(jié)果。若有絮狀桿菌沉淀,則有細菌生長,若無絮狀沉淀,則細菌生長受到抑制。與對照組比較,以肉眼觀察無絮狀沉淀的試管藥物濃度為最小抑菌濃度(MIC)。
1.3 最低殺菌濃度(MBC)的測定
測出最低抑菌濃度(MIC)后,觀察藥物MIC以上未見細菌生長的各試驗培養(yǎng)物,分別吸取0.1 mL,移種至不含藥的平皿培養(yǎng)基上置于37 ℃恒溫箱培養(yǎng)24 h,觀察有無細菌生長,按一般規(guī)定,平皿培養(yǎng)基中,細菌計數(shù)少于5個菌落者作為該藥物的最小殺菌濃度(MBC)[3]。
1.4 止痢散的鎮(zhèn)痛活性研究
1.4.1 冰醋酸致小鼠扭體法鎮(zhèn)痛試驗 將100只小鼠按隨機次數(shù)分布表,隨機分為5組,每組20只(雌雄各半),設(shè)生理鹽水空白組、止痢散高、中、低劑量組,阿司匹林陽性對照組。除空白對照組給予同體積的生理鹽水外,灌胃給藥,在正常飼養(yǎng)基礎(chǔ)上連續(xù)用藥5 d,連續(xù)用藥5 d,給藥體積0.02 mL/g。末次給藥后1 h,各組小鼠再腹腔注射0.7%冰醋酸溶液0.2 mL/只,觀察15 min內(nèi)出現(xiàn)扭體反應的次數(shù)[4]。
1.4.2 熱板鎮(zhèn)痛試驗 實驗分組、給藥同扭體實驗,各組小鼠熱板實驗測定受試化合物的鎮(zhèn)痛作用:(20 ± 1)℃室溫條件下,置小鼠于(55±0.5)℃熱板,以接觸熱板至舔后足所經(jīng)歷的時間為痛閾值;剔除痛閾值≤3 s和≥30 s小鼠[5];各小鼠給藥前間隔5 min測量痛閾值2次,取平均值作為給藥前(基礎(chǔ))痛閾值。灌胃給藥,連續(xù)用藥5 d。末次給藥后1 h,分別測定每只30、60 min小鼠的痛閾值。
1.5 統(tǒng)計方法
2.1 止痢散抑菌實驗
2.1.1 最小抑菌濃度(MIC)結(jié)果的判斷標準:由于中草藥對細菌的MIC國內(nèi)目前尚無統(tǒng)一的標準,本實驗參照同類實驗[6]的標準作為判斷標準。即當MIC<0.009 8 mg/mL生藥濃度時絮狀桿菌沉淀明顯清晰可見;當MIC在0.019 5 mg/mL~0.156 3 mg/mL生藥濃度時絮狀桿菌沉淀清晰可見;當MIC為0.156 3 mg/mL~0.312 5 mg/mL生藥濃度時絮狀桿菌沉淀模糊不清;當MIC為0.312 5 mg/mL ~ 0.625 0 mg/mL生藥濃度時為無絮狀桿菌沉淀。
在本試驗中,止痢散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表現(xiàn)為較敏感,其MIC為0.312 5 mg/mL。
2.1.2 最低殺菌濃度(MBC)結(jié)果如表1.2所示,止痢散對于金黃色葡萄球菌的MBC為0.625 0 mg/mL,對于大腸桿菌的MBC為0.937 5 mg/mL。
表2.1 不同菌種止痢散最低殺菌濃度(MBC)對照表
2.2 止痢散鎮(zhèn)痛作用
2.2.1 止痢散對小鼠扭體試驗的影響 結(jié)果如表2.2所示,與空白對照組相比:陽性組小鼠扭體次數(shù)極顯著減少(P<0.01);止痢散低劑量小鼠扭體次數(shù)極顯著減少(P<0.01)。與陽性組相比:各試驗組小鼠扭體次數(shù)極顯著增加(P<0.01)。
2.2.2 止痢散對小鼠熱板致痛作用的影響 結(jié)果如表2.3所示,陽性組小鼠與給藥前相比,在給藥后30 min和1 h痛閾值都極顯著減少(P<0.01);陽性組與空白組相比:給藥后30 min痛閾值極顯著減少(P<0.01),藥后1 h痛閾值顯著減少(P<0.05)。與給藥前相比:給藥后30 min和1 h止痢散低、中劑量痛閾值都極顯著減少(P<0.01)。與給藥前相比:給藥后30 min和1 h止痢散高劑量痛閾值分別極顯著減少(P<0.01)、顯著減少(P<0.05)。同一時間段與空白組相比:陽性組在給藥后30 min痛閾值極顯著減少(P<0.01),給藥1 h后痛閾值顯著減少(P<0.05)。同一時間段與陽性組比:止痢散低、中、高劑量組在給藥后30 min痛閾值都極顯著減少(P<0.01),在給藥后1 h止痢散低、高劑量組痛閾值顯著減少(P<0.05)。
S853.7
A
1006-799X(2016)10-0078-02
保丹東(1989-),男,貴州普安人,本科在讀,主要研究方向動物醫(yī)學。
貴州省重大專項(黔科合重大專項字[2013]6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