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忠
我曾經(jīng)聽說過這么一個佛教故事,說的是某個寺廟里有一個和尚,有一天他在打掃衛(wèi)生,一位年輕貌美的姑娘,抱著襁褓中的孩子,當著眾僧的面把孩子硬塞在和尚的懷里,不無幽怨地說:“這是你的孩子。”說著頭也不回地逃之夭夭。和尚懷抱著孩子頓時目瞪口呆,其他和尚們也是面面相覷,繼而竊竊私語。和尚抱著孩子到禪房,熬米湯喂食孩子。孩子在和尚的精心喂養(yǎng)下,長得白白胖胖的,非??蓯?。
忽一天,那個丟下孩子在寺廟的姑娘和一位年輕男子提著一大堆禮物來寺廟找到那個無辜的和尚,希望把孩子領回。和尚一言不發(fā),把孩子親手交給他的母親。原來,這個姑娘和年輕男子私定終生并懷上孩子,孩子生下來后,姑娘不愿意供出孩子的親生父親,只有把這盤臟水潑在那個無辜的和尚身上。有和尚大惑不解道:“你當初喂養(yǎng)這個孩子的時候,為什么不給自己的清白做個辯解?和尚道:“這有什么?”當姑娘來寺廟領回孩子時候,有幾個和尚攛掇他向這個姑娘要個說法,不能這樣便宜她了,和尚很輕松地回應道:“這有什么?”。
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幾個人的胸懷像和尚那樣寬廣和無私?恐怕不好找。我還聽說過一個故事,說的是北京一家出租房里住著來自全國各地的5個“北漂”,其中一個人生活懶散,不喜歡打掃衛(wèi)生。其實大家既然能住在一個屋檐下,在生活中遇到小矛盾不是什么大事,把話說開了,也就云消霧散了。可是他們都不溝通,就是暗地里較這勁兒,你說我生活懶散,你能把我咋樣?一副天王老子也不畏懼的“氣概”;那位呢,便時時處處針對他,一俟有風吹草動,便聞風而至,上來就橫加指責。之后的結(jié)局是矛盾愈加升級,最后演變成那個生活懶散的人,吃完方便面后,隨手把方便面盒丟棄在垃圾籃外,而那個愛干凈的人回家后,不由分說就找那個生活懶散的人去理論,先是吵架,最后那個愛干凈的人,從廚房拿出菜刀瘋狂地砍向?qū)Ψ?,那個生活懶散的人倒在血泊中,再也沒有起來。
雨果說:“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我想說,雨果有有佛心,達到了人生最高體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寬容是一把鑰匙,它能打開彼此之間隔閡以久的鎖,大門洞開,真誠地邀請彼此到心靈做客;寬容是一種能治愈對他人憎恨的藥,在你的心目中,沒有讓你恨得牙根都癢癢的人;寬容是一種忘記,忘記過去的恩恩怨怨,大家和則就要珍惜這份難得的緣分,友好相處;既然不能繼續(xù)相處,友誼修復未果,大家相忘于江湖。也許我們一輩子都不能像佛那樣擁有那份慈悲胸懷,也不能像民間一句俗語“宰相肚里能撐船”,我們肚里不奢望能撐船,哪怕對人一點點的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