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瑜+陳氚
【摘 要】好萊塢勵志片根據(jù)觀眾群體不同、內(nèi)容主題傾向不同,可分為五個亞類型,即青少年勵志片、中年勵志片、女性勵志片、男性勵志片以及家庭勵志片。其中,女性勵志片又因特殊消費人群而進一步分化出亞類型“小妞電影”。根據(jù)價值觀導向不同,可分為激進類型和保守類型。本文將針對好萊塢勵志片中三種激進類型,即青少年勵志、女性勵志和男性勵志片展開元素討論。
【關鍵詞】好萊塢;勵志片;創(chuàng)作元素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2-0111-01
一、好萊塢青少年勵志片
好萊塢青少年勵志片以未走出校園的學生為主要觀眾群,是勵志片最主要的亞類型。作為勵志片主流觀眾的青少年人生剛剛展開,對一切充滿了好奇與斗志,卻又因青春期、對抗大人權威和挑戰(zhàn)社會規(guī)則的本能而躁動不已,青年勵志片的主角往往是一位被壓抑、無法無天、自暴自棄的青少年,他們被來自學校、家庭、社會的種種規(guī)則和偏見捆綁壓抑,又遭受青春期情緒左右,人生落入低谷或陷入迷茫或自暴自棄。與其他亞類型不同,除主角外,青少年勵志片中往往會有一位配角“老師”。他們往往擔任著心靈導師的責任,負責引導主角突破困境、走上正途。如《死亡詩社》中的老師約翰·基汀、《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音樂家克萊門特、《心靈捕手》中的數(shù)學教授藍波等。當然,每個類型也會有一些反向行車的特例,如2014年奧斯卡最佳剪輯獎影片《爆裂鼓手》中,音樂教師弗萊徹和學生內(nèi)曼扭曲的師生關系。雖然最終內(nèi)曼還是歸于正途,但劇情發(fā)展過程中,魔鬼教師發(fā)揮的作用卻和同類影片中其他心靈導師的方式截然不同。
青少年勵志片的故事一般圍繞在一組師徒關系之上,場景定位于特殊教育學校、中學、高中、大學校園內(nèi)。它常與體育片、音樂片、喜劇片、青春片做類型混搭,以“敢于追求自我、夢想高于一切”為主題,講述一個又一個節(jié)奏輕快、洗滌心靈、振奮人心的故事。
二、好萊塢女性勵志片
好萊塢女性勵志片往往以“挑戰(zhàn)男性權威”為沖突點。主角往往是被人低估或受辱的女性,通常過著一種順從、被壓抑的生活,直到突發(fā)的、不能容忍的事件打破其竭力維持的危險平衡,決定不再妥協(xié)。結局往往是主角通過一系列對抗,終于擺脫枷鎖和樊籠,獲得自由與升華。如,查理滋.塞隆主演的《決不讓步》,主角就是一位不得不在礦井討生活的單身母親,由于遭到男性的羞辱和騷擾,而去狀告以男性為主導的公司性別歧視。
女性勵志片一般發(fā)生在家庭、職場、校園等地方。以“突破枷鎖與偏見,找回自我”為主題,鼓勵女性及其他社會弱勢群體,不畏偏見、突破社會枷鎖。此種類型,往往與愛情、家庭倫理、喜劇做類型混搭。
女性勵志片的特殊亞類型“小妞電影”在國內(nèi)最先興起,短短幾年就累積了《杜拉拉升職記》《失戀三十三天》《等風來》《北京遇上西雅圖》《滾蛋吧腫瘤君》等多部口碑作品。該類型的觀眾群為如今電影市場的主要消費群體,即17-35歲的女性觀眾。雖然僅作為一個亞類型存在,卻累計了相當可觀的類型影片,甚至有不少已成為了系列,如好萊塢的《公主日記》《牛仔褲的夏天》《律政俏佳人》等系列。印證了類型片的形成和主體消費群體的關系。
小妞電影除承襲女性勵志片的特色之外,主角聚焦于初入職場或校園的年輕女性,往往發(fā)生在職場或大學中,沖突一般圍繞晉升、愛情、友情和自我價值的升華而展開。主角的成長不僅要突破歧視和自我,還伴隨著人生觀和愛情觀的變化。該類型以“尋求真我、真愛”為主題,多和愛情、喜劇進行類型混搭,故事節(jié)奏輕松、明快,話題不沉重,價值觀導向正統(tǒng),符合都市白領們的審美喜好。
三、好萊塢男性勵志片
好萊塢男性勵志片是勵志片中最受奧斯卡和評論家青睞的亞類型,優(yōu)秀的男性勵志片不僅是奧斯卡獎的“座上賓”,在影史上留下濃重的筆墨,甚至可以挽救演員的事業(yè)。以史泰龍的《洛奇》、米基.洛克的《摔跤王》、馬修.麥克唐納的《達拉斯買家俱樂部》為例,三部片子讓三位徘徊在事業(yè)邊緣的男演員變身奧斯卡影帝。
男性勵志片的主角往往是陷入低谷或困境的平民英雄,在某方面具有天賦或一度輝煌過,如今陷入低潮。劇情的發(fā)展和升華往往以主角不惜一切尋求突破,最終重拾男性雄風和尊嚴,獲得尊敬為結局。
歷來“勵志”主題都和男性有關,時代男性的氣質(zhì)往往對整個社會風貌影響巨大。男性勵志片往往在題材和人性的深度上進行挖掘,從黑暗中展現(xiàn)超強生命力和不屈精神,并以此激勵觀眾,是勵志片中對觀眾激勵效果最大的。以《勇敢的心》、《鐵甲鋼拳》、《摔跤手》等影片為例,它們都通過展現(xiàn)一位受輕視的男主角的崛起,突顯了其無與倫比的不屈精神,在觀眾心中和影史上留下印跡。
該類型往往以“永不言敗、決不放棄”為主題,一般與體育、史詩、戰(zhàn)爭、動作、劇情、喜劇等類型進行混搭,不少故事的場景起始于窮街陋巷或偏遠地區(qū),最終結束在華麗的體育賽場或者戰(zhàn)場上,通過男主角的奮斗歷程,激發(fā)超強的生命意志和拼搏精神,獲得極高的精神和主旨升華。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鄧 瑜,女,講師,北京電影學院碩士,研究方向:電影創(chuàng)作;
第二作者:陳 氚,女,講師,武漢紡織大學碩士,研究方向:影視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