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深出臺了網約車監(jiān)管草案。廣大消費者在震驚之余,同時感嘆出臺的政策太具有中國特色了。騰訊董事局主席兼CEO馬化騰也表示,希望網約車新政不要一棒打死。李克強總理表示,這個問題聽到了,基本原則是明確的,會要求有關城市進行研究。
四個月前,醞釀了兩年之久的《關于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yè)健康發(fā)展的指導意見》最終出臺,網絡約車終于等來了合法身份,但是政策落地還有諸多問題有待明確。在許多用戶因網絡約車平臺合并之后應聲漲價而頗有怨言之時,北上廣深在國慶長假后同一天發(fā)布了網約車地方新規(guī),且都處于征求意見階段。對當地網約車司機戶籍、駕齡、年齡、學歷、車齡、車型、車牌、排量等等都做出了相應規(guī)定。
而相對廣州、深圳的“溫和”,京滬版則充滿地方保護主義色彩,尤其明確規(guī)定非京滬籍駕駛員以及外地號牌車輛,不得從事網約車運營,被輿論調侃為“網約車不實施細則”,此舉若形成示范效應,可能會對網約車前景埋下一定變數,也引發(fā)不小的市場恐慌。
最嚴新規(guī)之下,這個段子火了:以后相親的時候能聽到這樣的問答了。女的問男的,你平時有空出去開開網約車嗎?這個問題信息量非常大:是否有車,是否1.8T以上的車,軸距是不是2650毫米以上,是不是合資品牌,是不是本地戶籍、本地車牌。為了城市未婚女青年,相關部門考慮得真周全。
限制外地車緩解擁堵合乎情理
北京和上海門檻最高,要求當地戶口和車輛才能從事網約車服務。深圳相對緩和,有居住證也行。廣州最平和,不過要求從事網約車經營的車輛必須是一年內的新車,且要求司機具有初中以上文化。事實上,廣州在去年底就已經開始清理外地專車,只允許粵A車輛在廣州進行網約車服務。
這樣看來,只允許本地車輛運營網約車,已是各地共識,這也很容易理解,外地車涌入經濟條件較好、用車需求更旺盛的大城市,既不好管理,也會給當地帶來交通壓力。
舉個例子,在廣州限制外地車牌從事網約車之前,廣州大道擁堵十分嚴重,清理之后緩和多了。廣州市交委也有統(tǒng)計數據顯示,在限制外地專車之前,廣州交通擁堵指數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上升,最大增幅達到74%。限制外地專車之后,高德地圖數據則顯示,今年二季度,廣州市的擁堵排名相比去年同期由第3名下降到第9名,擁堵指數降幅達1.9%。
因此,限制外地車在本地從事網約車服務,是合情合理的。
至于對軸距、排量、車齡之類的限制,一個核心目的是讓網約車更加高端,避免網約車對出租車形成太猛烈的沖擊。
互聯(lián)網專車通過補貼大戰(zhàn),給市民帶來了物美價廉的出行服務,對出租車沖擊確實很大,一些出租車司機在去年曾紛紛辭職,其中一部分轉投專車平臺。為什么?因為去年專車司機賺錢很多,出租車司機收入必然會降低。
滴滴的“不成熟”
作為網約車市場老大的滴滴對此反應頗為激烈,其在公開信中揚言,京滬等地意見稿將導致數百萬網約車司機師傅或將失去目前的工作機會與收入,數百萬家庭將失去重要的收入來源,大量司機將面對失業(yè)打擊,成為社會閑散人員,重新尋找工作,或將造成群體性危機和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
滴滴還搬出李克強總理“分享經濟”力量,認為從事網約車的兼職車主,也將被迫退出這個行業(yè),剛剛在中國落地發(fā)芽的分享經濟也將受到重創(chuàng)。
滴滴聲淚俱下的控訴,與北京的調控有些南轅北轍。盡管北京今年出臺積分落戶政策,給數百萬定居北京的外地人落戶帶來一絲想象空間,然而嚴控人口規(guī)模卻是當下北京最重要任務之一,2020年將人口控制在2300萬以內是難以逾越的紅線,“以產業(yè)疏解帶動人口疏解”成為各級部門工作常態(tài)。
而從此次的北京版征求意見稿可以看出,與關停中關村數碼市場、動物園批發(fā)市場、大紅門服裝城類似,給司機和專車設立極高的準入門檻目的在于人口疏解。如果在這些大城市放開對從業(yè)人員的限制,就會對周邊的勞動力有虹吸作用,吸引大量勞動力涌入大城市,以開網約車為業(yè)。這不符合北京等城市的人口調控政策。
滴滴在公開信中說,網約車新規(guī)將使數百萬網約車司機師傅失業(yè),以及數百萬家庭失去重要的收入來源,或將造成群體性危機和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等等,看似很合情合理,然而與相關部門不在一個頻道。
新政沖擊的是數百萬非京滬籍網約車司機,他們很可能會失業(yè)以及家庭失去重要收入來源。但在相關部門眼里,這些非京滬籍網約車從業(yè)人員,本來就在清退之列,如果他們在京滬等地長期找不到營生,自然會選擇用腳投票,轉戰(zhàn)適合自身生存發(fā)展之地。
此外,滴滴認為上海、北京、深圳等地草案會讓司機群體收入減少70%以上,同時列舉上海目前已激活的41萬余司機中,僅有不到1萬名司機為滬籍。也就是說,滴滴僅提供數千個滬籍人口就業(yè)機會,實在是有些寒磣。
新政“進兩步退一步”?
一般而言,世界各國政府部門在頒布新政之前,往往會拋出若干議題,以此來試探輿論風向,作為未來決策依據,有時會采取切香腸式戰(zhàn)術,以“進兩步退一步”方式實現預期目標。今年7月交通運輸部公布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在各方既得利益博弈下,其正式版和征求意見稿內容也存在不小的修訂空間。
此次征求意見稿像是一顆巨大的煙霧彈,讓全行業(yè)頓時看不清未來方向。滴滴們聲淚俱下哭訴,可能會收獲不少輿論同情分,然而在北京下大力氣解決城市擁堵,嚴控人口規(guī)模的政策大環(huán)境下,滴滴控訴的重演打車難,打車貴,高排量車輛準入增加城市環(huán)境壓力等難題,以及大談所謂的共享經濟前景都會顯得蒼白無力,如何緊密配合當地政府行動則更為緊要。
當然細則也存在一定的合理修訂空間,京滬等正式版不排除會放寬戶籍及車輛準入標準,比如戶籍門檻下修為持當地居住證,具備連續(xù)若干年社保和納稅記錄等,車牌來源和司機籍貫符合一項即可,政府還可在司機總量進行配額管理等等,總之得給蓬勃發(fā)展的公共出行市場留發(fā)展窗口。
在阿里巴巴的一次技術論壇上,馬云曾說:“有時候,打敗你的不是技術,可能只是一份文件?!毙抡欠駮a生像滴滴出行所說的連鎖反應,陣痛過后網約車平臺的出路又在何方,在即將到來的寒冬中,市場會給出冷靜的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