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珠容
2015年年底,在貴州省黔西南州的大山里,突然冒出兩座關于刺繡的手工博物館。不僅如此,當地許多繡娘的家,也被改成了一個個小型博物館。一時間,外界疑慮不斷:在大山里建博物館,有人來參觀嗎?
打造大山手工博物館的,是專業(yè)男士正裝品牌依文集團的董事長夏華。數年前,已經把依文經營得風生水起的夏華因為一次機緣,走進了貴州省黔西南州的大山。在那里,她既震撼又心酸。讓她震撼的是大山里繡娘們的手藝,僅靠一根針、一匹布、幾捆五顏六色的線就能繡出一幅幅活生生的畫;令她心酸的也是大山里繡娘們的手藝,繡娘們擁有魔術般的刺繡手藝,卻過著非常窮苦的生活,因為她們不知道怎樣為繡好的產品創(chuàng)造商業(yè)價值。
回到都市后,夏華開始思考,如此精湛的手工藝術,如何讓全世界知道?第二年,夏華帶著方案再次走進大山,卻發(fā)現村寨已經被開發(fā)成旅游景區(qū),為求生計,繡娘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在景區(qū)賣礦泉水和瓜子。
夏華心痛極了。她對繡娘們說:“你們是一群匠人,應該用手藝贏得價值、贏得尊嚴?!崩C娘們說:“可我們要生存。”這句話讓夏華下決心:一定要讓這些能跟世界美學平等對話的手藝傳承下去。
夏華高價請繡娘們到依文在北京園博園的一座漂亮城堡,讓她們在那里安心工作。她甚至還把繡娘們請到巴黎時裝周,呈現一場秀。可在依文呆了一段時間后,繡娘們還是離開了。一名繡娘臨走時對夏華說:“你覺得刺繡是一門手藝、一種藝術,但對我們來說,它是我們的日子。我需要看著孩子、喂著雞喂著鴨,再繡著花兒。”
夏華扼腕嘆息,但仍不死心。她想到在大山里建手工博物館,讓繡娘們在自家門口看孩子,養(yǎng)雞養(yǎng)鴨,同時用手藝來養(yǎng)活自己。很多人都說夏華的想法太不切實際,夏華倔強地回答:“我相信繡娘們的精湛手藝會吸引很多人的目光?!?/p>
2015年11月,貴州省黔西南州大山里的兩座手工博物館“中國手工坊·愛坊”和“中國手工坊·苗坊”先后開館。愛坊主要展示少數民族婚俗服飾,苗坊則集中展示苗族刺繡的手工技藝。起初,只有夏華帶著一些企業(yè)家,一些媽媽帶著孩子,去大山里的博物館參觀。漸漸地,企業(yè)家?guī)е嗟钠髽I(yè)家、媽媽帶著更多的媽媽、孩子帶著更多的孩子,越來越多的人都跑進大山。甚至許多來自巴黎、米蘭、倫敦等時尚都市的服裝設計師也都走進博物館,跟繡娘們一起設計衣服。
一次,一名繡娘問夏華:“一個瘦小的姑娘連我十幾歲時做的寬大嫁衣都買走了。她能穿得上嗎?”夏華說:“就您這手藝做出的嫁衣,她們就算不穿,拿回家掛在墻上,也是很好的藝術!”
夏華說,大山里的手工博物館讓她真正實現了人生愿望:讓繡娘們過上了自由、富足、有尊嚴的生活;讓繡娘和依文共同設計的最富民族特色的服裝賣到了世界各地;讓全球設計師找到了中國時尚的真正靈感和源頭;讓國內許多消費者消費了屬于我們自己老祖宗文化的那份了不起的美;讓全球消費者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中國時尚。
(編輯 張秀格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