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晗
2016年11月11日下午,沒有霾的北京,空氣分外好聞。置身于金鐵華的紅色收藏世界,一如回到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采訪對金鐵華來說并不陌生,以往他雖擁有多重頭銜,但為人低調,現(xiàn)在他覺得是時候了,“應該發(fā)出點聲音,讓大眾知道我是紅色收藏家,從我的藏品中緬懷先烈,心存感恩。”出生于1949年的金鐵華,與共和國有著同樣的年齡。在他的收藏生涯中,紅色收藏一直是他收藏的底色。
過去,金鐵華一直在挑戰(zhàn)著收藏中的典型規(guī)則——行業(yè)中的唯利是圖。在金鐵華看來,“越是涉及收藏的東西,越是需要付出百倍努力去尋找它。把簡單的信念貫穿于收藏生涯中,往往需要付出不簡單的代價。”
時至今日,金鐵華已被稱作“中國首個被官方媒體冠名的紅色收藏家”。他從熱愛收藏開始,一步步走到今天被大眾認可的位置。他始終不忘享譽世界的集郵家、進入國際集郵聯(lián)合會(FIP)的第一位中國人沈曾華告訴他的話:“做一名德識并影(德行和學識一同影響他人)的人?!爆F(xiàn)在他還擁有北京市社區(qū)第一個博物館(東城區(qū)東花市大街南苑社區(qū)內)。
金鐵華的執(zhí)著
金鐵華是滿族人,正白旗,其祖上是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后裔,其父親叫金玉林。清朝末年,金玉林曾給皇帝當過3年的侍衛(wèi),并且還有一門祖?zhèn)鞯摹⒅谱鹘伝ǖ氖炙嚒?/p>
民國剛成立時,社會上對滿族人有一定程度的歧視心理,“那時家人對外都說自己是漢族人,父親的絹花手藝也無處施展”。新中國成立后,政府不僅給了他父親施展絹花的機會,還讓他父親順利入了黨,最終成為絹花藝術大師。因此,金鐵華從小就對黨懷著崇敬的心情。
11歲,金鐵華便開始收藏毛主席郵票,那時他認為“這是報答感謝毛主席和共產黨的一種表達方式。”但隨著收藏的深入,金鐵華認為郵票上承載的歷史信息已經無法滿足他對抗戰(zhàn)歷史的渴望,自此,他開始收藏各種紅色史料。
金鐵華的藏品中,有兩萬多件史料,包括各個時期毛澤東著作的單行本,共產黨早期的各種報刊、傳單、文件以及解放區(qū)的文獻資料等。
學術界對紅色收藏的定義各有不同。在金鐵華看來,紅色收藏是以中國共產黨成立和新中國革命建設中,具有特定歷史意義的物品為收藏對象的收藏活動。紅色收藏的歷史,隨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而誕生。大致可以分為文獻資料類、紅色郵品類、邊區(qū)票類、毛主席像章類、徽章類、“紅寶書”類、偉人專題類、革命文物(實物)類等。
隨著紅色收藏的升溫,進入紅色收藏界的人越來越多。與這些人不同的是,金鐵華堅守著他自己的執(zhí)著——只進不出,“從不賣紅色收藏品?!币虼耍傉f自己是“最窮的紅色收藏家”。
這些年來,金鐵華他們一家節(jié)衣縮食是經常的事兒。
最考驗金鐵華收藏信念的是他唯一的女兒出國留學時。那時,他急需用錢,有人希望能高價收購他珍藏的外國版毛主席郵品,換做他人,或許就賣了這些藏品,但金鐵華婉言拒絕了。
金鐵華深知自己收藏的這些郵品,“珍貴之處更在于用了我全部的愛——對毛主席的熱愛?!?/p>
萬般無奈下,金鐵華賣掉了其他的非紅色收藏的藏品,跨過了那次難關。
在金鐵華珍藏的430多枚有關毛主席的郵票中,其中300枚是本國印刷的,其余的130枚郵票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其中最為珍貴的是幾件毛主席的遺物。
一件是1957年毛主席以他個人的名義頒發(fā)給蘇聯(lián)領導人優(yōu)勒希洛夫的請柬。請柬對開兩折,并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另外幾件是中外人士寫給毛主席的私人信件,均蓋有中共中央辦公廳的公章。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美國朋友1965年于美國康斯坦丁大學寄給毛主席的信件。上面不但蓋有中共中央辦公廳的圖章,還用鋼筆批上了“毛主席閱”幾個字。
談及此,金鐵華有些惋惜,“這只是一個空信封,里面的信箋不知道在哪?!碑敃r買下這個信封的時候,攤主一張口就要240元,而那時金鐵華夫婦的工資加起來還不到180元,240元對他來說著實有些貴,但想著“說不定毛主席還用那雙大手摸過它呢”,思及此,金鐵華咬咬牙,買下了它。
幾十年,多少次,金鐵華都是憑著這份執(zhí)著保留了很多珍貴的紅色歷史。比如,中國第一件紅色藏品——1915年陳獨秀在《青年雜志》創(chuàng)刊時發(fā)表的《敬告青年》一文;1917年,毛主席最早發(fā)表的著作《體育之研究》等。
金鐵華的“追求”
“五四”運動以來各時期的書、報刊、信件、郵票、老照片、傳單和解放區(qū)課本,到抗戰(zhàn)時期的水壺、軍刀、紅纓槍、雞毛信,金鐵華都有。
多年的紅色收藏,金鐵華對毛主席充滿了感情。紅色收藏之于金鐵華的另一種意義,在于他渴望見到與毛主席有關的人。
金鐵華記得很清楚,當他在報紙上得到消息“毛主席的孫子毛新宇將在北京王府井新華書店簽售他的長篇紀實新作《我的伯父毛岸英》”時,他冒著冬天的嚴寒早早出了門。毛新宇在他剛剛買下的新書上簽名時,他激動地向毛新宇介紹了自己收藏有關毛主席著作及郵品的情況。
“見到毛主席的親人,也算圓了我多年來的一個夢?!苯痂F華十分滿足地笑了。
也可能是一種信仰根植于金鐵華的心中。1992年,在北京潘家園市場,金鐵華看到兩本抗戰(zhàn)日記,分別記錄著1942年和1943年太行山抗戰(zhàn)的片段,其中尤其珍貴的是里面手抄了毛主席的《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兩篇文章。
整整三天三夜,金鐵華含淚讀完了這兩本日記,“沿著這些模糊的字跡,仿佛看見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在太行山的油燈下,一位勇士奮筆疾書的情景。”他對日記的主人充滿了崇拜,忽然萌生了一個念頭:尋找日記的主人。
茫茫人海,找尋這樣一個人是多么不易。
2002年,金鐵華在報紙上登了一篇名為“紅色收藏家向129師發(fā)出尋人啟事”的文章,并配以大幅照片。功夫不負有心人,一位自稱這本日記的主人是自己姑媽的人與金鐵華取得了聯(lián)系,并見了面。在金鐵華的再三詢問中,對方露出了馬腳。金鐵華得知他并不是自己要找的人。
被金鐵華識破后,那人表明是自己想出高價買這兩本日記。金鐵華嚴詞拒絕,頭也不回地走了。
金鐵華并未放棄。2003年的一次春季展會上,金鐵華發(fā)現(xiàn)有個人站在展柜旁邊凝神不動,兩只手隔著玻璃似乎在撫摸里面的展品,充滿感情。金鐵華朝他走去,當這個人知道站在面前的是金鐵華時,抑制不住流出滾滾熱淚,說“我就是日記主人的兒子,謝謝您找到它并且保存完好。”
后來,金鐵華見到了這本日記的主人——一位八九十歲高齡的老革命家。老人握住金鐵華的手,激動得說不出話來。為了讓老人能經??吹竭@兩本日記,金鐵華雙手捧著將它們交還給老人:“找到日記主人,物歸原主,是我的心愿?!?/p>
無論是毛主席的親人,還是與毛主席史料有關的人,金鐵華的尋找更在于“尋根”。在金鐵華的藏品中,還有毛主席當年簽署的一批烈士證書,他至今還在尋找這些烈士的親屬,希望能把這些珍貴的烈士證書還給他們。
紅色在毛主席領導的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被賦予了更多的內容和含義。紅色,不僅意味著傳統(tǒng)的喜慶,它更標志著革命,象征著勝利。
2009年,中共領導人李富春與蔡暢夫婦的獨生女——85歲的李特特老人來到金鐵華家,看到金鐵華滿屋子的紅色收藏,了解了金鐵華的紅色收藏歷程,對其紅色事業(yè)給予了高度肯定。
得失之間
采訪中,金鐵華多次強調,在他們那個年代,有這樣一句話:“挨著好人壞不了,挨著壞人好不了?!痹诮裉欤麑@句話有了更豐富的體會,正因為多年來一直受到了紅色精神的熏陶,金鐵華的思想高度一直走在同齡人前列。
金鐵華最大的愉悅就是看到這些歷史資料被后人所知,紅色精神被傳承下來。
2010年,政府與金鐵華合作,并提供地方,創(chuàng)辦了紅色收藏展館,這是全國第一個政府跟個人共同創(chuàng)辦的紅色收藏展館;2011年9月,金鐵華應邀攜藏品到香港進行了22天的展出,他帶了百余件與毛澤東和建黨、抗戰(zhàn)有關的珍藏品,包括毛澤東曾用過的硯臺和毛筆。在香港引起了巨大轟動;2013年6月9日,在第五屆北京市檔案日,即國際檔案日上金鐵華無償捐獻出的359件文物被北京市檔案館永久珍藏。
他還多次舉辦展覽,向年輕一代講述那段血與火的歲月。
當然,金鐵華也有他的擔心:個人的條件有限,他的這些寶貝藏品有的已經出現(xiàn)了破損,“希望各區(qū)的一些檔案館能夠幫助我們這些民間收藏家,因為很多珍貴的歷史資料一旦失去了就再也無法恢復了?!?/p>
此外,他多次向記者強調:“希望民間收藏和官方收藏間能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
回憶著這一輩子做的這一件事,金鐵華也對記者坦承,他的確是把紅色收藏作為自己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也有許多無奈和煩惱,社會上有些人對他不理解,“家里有金山、銀山,為何還甘于清貧?!?/p>
的確,就紅色收藏投資來說,他沒有賺到一分錢,但人活一世,得失之間又怎能劃分得那么清楚呢?;蛟S以金錢為收藏的目的,他也就沒有那么多收藏散落在民間的紅色藏品的機遇了。